雷云淘
上小學(xué)的時候,我家門前的屋檐下住著一個燕窩,小燕子每年春天來,秋天走,從來沒有間斷過。每年小燕子回來后都會給它們的窩進行修補,時間長了,燕窩越來越大,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堅實。
起初,燕子在這里筑巢時,搞得地上泥呀、草呀、糞呀特別臟,我一點兒也不歡迎它們,后來聽老人們說燕子是吉祥物,對主人家的選擇是很挑剔的,心里便對這個有靈氣的小東西產(chǎn)生了好感,也就接納了他們。時間久了,小燕子就成了我們家中的成員,每年到了春天,我都會把燕窩周圍打掃得干干凈凈,迎接它們的歸來。
不知是否真有一種默契,小燕子每年春天就會如期而至,但我不知道每次回來的這對小燕子是不是去年、前年、大前年……走的那一對,或許是它們的兒子或者孫子,只知道它們每次回來都對這里很熟悉,就像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來了以后,小夫妻倆就開始忙碌起來,不停地啄來新泥、草葉,精心修補冷落了一個冬的家,把它們的愛巢收拾得利利索索,溫溫暖暖的。
每天清晨,早早就聽到小燕子清脆的叫聲。這對小燕子時而結(jié)伴飛到外面覓食,時而回來棲息一會兒,總是結(jié)伴兒走、結(jié)伴兒回。有時兩只小燕子會在房沿邊兒嬉鬧,我們的一切行動絲毫不影響它們“調(diào)情”,看上去很放忪,我們之間相處得很和睦。到了黃昏,兩只小燕子雙雙回到愛巢,嘰嘰咕咕好似竊竊私語,十分恩愛。到了孵寶寶的時候,母燕就安心在家孵寶寶,而公燕則一天到晚不停地到處覓食,一趟一趟,不辭辛苦。每年孵出的寶寶都不一樣,有時候三只,有時候四只。剛從窩里露出頭的乳燕可愛極了,黑黑的、絨絨的,特別是鑲著黃邊的大嘴,張開了比頭還大,一幅小可憐的樣子。它們扒在巢邊,天天擠著腦袋,望眼欲穿地瞪著一雙雙小眼睛張望著外面,等著銜回來的食物。每當(dāng)老燕子銜著食物回來,它們就不顧一切的張開大嘴,伸長脖子,拼命地叫著,勤勞的老燕子,總是不知疲倦地把銜回來的小蟲子口對口地送到它們的寶寶的嘴中。
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精心喂養(yǎng),雛燕羽毛漸漸豐腴起來,一個個開始學(xué)著呼扇翅膀,甚至躍躍欲試,也想像它們的爸爸媽媽那樣瀟灑地飛出去。這時候的老燕子會發(fā)出它們能聽懂的聲音,引導(dǎo)它們慢慢飛起來。有一次,一只小燕兒不小心落到了地上,眼里充滿了驚恐,啾啾地叫著。燕爸燕媽看到后不停地在它的上面盤旋,喳喳地叫著,像是在鼓勵,又像是在做示范,小燕兒似乎聽懂了爸爸媽媽的話,拼命地撲扇翅膀,終于“嗖”的一聲,飛了起來,雖然它還飛不太高,但有了第一次,就能飛的更高。學(xué)會了飛翔,它們便開始自食其力,每天跟著老燕子早出晚歸出去覓食,快樂成長。這時的燕子家已不是剛來時的兩口之家,而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它們相互依偎著棲息在一起,享受著家的溫情。
春暖花開,燕子來了,其實是一種自然,然而就是這樣的一種自然,每次都會讓我感受到一種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