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鸞
(山西省林木育種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31)
杜仲屬于落葉喬木。喜陽光充足、溫和濕潤氣候,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丘陵、平原均可種植?,F(xiàn)存于我國的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屬僅存的孑遺植物,它不僅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而且對于研究被子植物系統(tǒng)演化以及中國植物系的起源等諸多方面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特別是最近幾年,杜仲作為一種新型的綠化樹種在園林綠化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市場的需求量特別的大。近幾年,山西省林木育種研究中心對杜仲進行了繁殖培育試驗及應用推廣,本文從種子準備、育苗地準備、播種、幼苗管理、大苗培育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根據(jù)生產(chǎn)中的實踐經(jīng)驗,初步總結(jié)出了杜仲播種育苗與栽培技術(shù),現(xiàn)介紹如下,供育苗單位參考。
杜仲種子的采集必須適時進行,一般在每年霜降后的10月底至11月初進行采收,早采的種子發(fā)芽率低,所以適時采種是保證出苗率的關(guān)鍵。種源要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種粒飽滿的優(yōu)良母樹;種子采收后,先進行選種,一般選擇籽粒飽滿、無病蟲害、凈度達到90%以上、發(fā)芽率達75%以上的種子,放在通風陰涼處陰干。種子陰干后,裝入袋中放在0℃~5℃低溫、干燥、通風的倉庫內(nèi)貯藏,播種時再拿出來。種子在貯藏過程中,一定要隨時注意觀察,防蟲防潮,保證種子的純度與質(zhì)量。
春播前進行種子催芽處理,出苗快且整齊。經(jīng)過反復實驗與生產(chǎn)實踐相結(jié)合,發(fā)現(xiàn)在山西采用層積催芽法對杜仲種子進行處理,是提高成苗率最有效的方法。催芽在播種前25d~30d進行,催芽前應先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即將預先選好的種子放入0.30%~0.50%高錳酸鉀溶液,或0.50%~1.0%硫酸銅溶液中浸泡6min~9min,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
將消毒后的種子與濕沙按1∶3的比例混合,沙的濕度以手握成團不滴水為宜。將混沙種子放置于15℃~20℃的室內(nèi)攤開,厚度10cm~15cm。每隔3天翻動檢查1次,適時噴水,保持濕潤;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將混沙種子放置于透水透氣的容器內(nèi),用塑料薄膜密封,這樣既能保持混沙種子濕潤,又能保持恒溫使其受熱均勻(也需定期翻動觀察);有35%~40%的種子破嘴露白時,即可進行播種。秋季播種不需要催芽,只需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即可。
一般選擇土層深厚、背風向陽、排灌條件好,土壤質(zhì)地為沙壤、中壤土,PH值6.8~7.5的地塊。不宜選擇重茬地和長期種植蔬菜、果園地作為圃地。
整地過程分為4個步驟進行:首先在選擇好的圃地內(nèi)施入農(nóng)家肥作基肥,平均每畝施3.0m3~5.0m3左右;然后進行翻耕,深度20cm~25cm,并且將土壤中的石塊及其他雜物撿凈。第一次深翻后進行1次澆水作業(yè),保持地塊濕潤,以利于播種后種子更好地出芽;待土壤不黏時即可進行第二次旋耕、細耙,旋耕深度10cm~15cm,然后細耙,將圃地整平。
耙細整平后,將苗床做成南北向平床。苗床寬1.0m~1.20m,長6.0m~8.0m,為了方便后期苗期管理鋤地除草等工作的進行,在兩床之間要留有步道,步道寬25cm~35cm;在兩個苗床之間東西向做水道,利于排出灌溉時的漏水或多余的雨季,防止幼苗被淹。播種前向苗床噴施50%五氯硝基苯粉劑,每畝1.50kg~2.50kg,或3.0%~5.0%硫酸亞鐵溶液,用噴壺噴灑苗床。
杜仲春、秋兩季均可播種。春播在4月初到4月中旬,秋播在當年土壤封凍之前進行。
人工條播,播種溝寬8.0cm~10cm、深2.0cm~3.0cm,播距大約在5.0cm~8.0cm,將篩沙后的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播后覆蓋細沙土,厚度1.0cm~1.50cm。播種量每畝10kg~15kg。
春播后要及時覆蓋地膜,幼苗出齊后在傍晚或陰天去除覆蓋物,防止幼苗被太陽灼傷。秋播后要及時覆蓋草簾,進行保溫保濕。
幼苗出土期,有條件的要適時對苗床進行噴水作業(yè),以保持土壤濕潤,為防止苗床板結(jié)影響出苗,一般不建議進行規(guī)模性的澆水;幼苗長出3片~5片葉子時開始間苗,去小留大、去弱留強,經(jīng)1次~2次間苗后,使株距達到8.0cm~10cm左右。
根據(jù)幼苗生長情況及時進行澆水、除草、松土。一般7月-9月之間每兩周除草1次,澆水可根據(jù)天氣情況而定,晴天澆水在16:00以后進行。苗木在快速生長期應及時施肥,6月-8月追肥3次~4次,每次每畝施復合肥20kg~25kg,可以結(jié)合澆水進行。應注意的是,雨季應及時排水;冬季土壤上凍前、春季土壤解凍后,各澆水1次。
杜仲幼苗期常有猝倒病的發(fā)生,可以在發(fā)病初期噴施50%甲基托布津0.125%~0.14%溶液,或25%多菌靈溶液進行防治。
褐斑病是杜仲最常見的一種病害,且全生長季發(fā)生,一般在發(fā)病初期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10d噴1次,連續(xù)噴2次~3次。
杜仲的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蟲等。地老虎一般發(fā)生在幼苗期,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拌毒餌或堆草誘殺。蚜蟲也是全生長季發(fā)生,當有少量發(fā)生時及時剪除蟲葉;發(fā)生早期,噴敵百蟲1000倍液;秋冬季節(jié)人工摘除樹枝上的越冬蟲囊。
第二年春季苗木未萌動時,進行移栽定植。定植時間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進行,移植圃地要施足底肥,土壤以壤土為宜。一般選擇莖高在60cm以上的健康、根系發(fā)達的實生苗木進行定植。移栽株行距為1.0m×2.0m,定植后立即澆透水,以后結(jié)合天氣情況再澆水。整個育苗期間,都要做好中耕除草、水肥管理工作。每年在苗木生長旺盛期追肥2次~3次,肥料以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氮磷鉀復合肥為主。
實生苗移植到圃地后,為了使苗木株型粗壯,也可以采用“全截更新速生法”將剛移植的苗木在離地面5.0cm~7.0cm處截掉,以刺激下部潛伏芽萌發(fā)。全截更新的苗木當年生長高度一般都在100cm以上,并且主干直而粗壯。
每年冬季剪除部分側(cè)枝及根部萌芽以及一些弱枝、過密枝,控制苗木高度,增強樹干粗壯。6小結(jié)
1)杜仲播種前經(jīng)過層積法催芽處理,種子萌芽率可以達到90%以上。
2)播種前對土壤進行精耕細作,可以使種子出苗率達到85%~90%。
3)定植后的實生苗,采用“全截更新速生法”進行截干處理,可以使苗木當年生長高度達到100cm以上,且主干直而粗壯。
[1]王俊武,李香玲.杜仲的栽培技術(shù)[J].農(nóng)村科技,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