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華
(山東省莒縣寨里河畜牧獸醫(yī)站 276517)
朱世鋒 (山東省莒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母牛分娩后,12h內(nèi)仍不能排除胎衣,即為胎衣不下。如不及時處理,輕則引起母牛慢性子宮內(nèi)膜炎,造成久配不孕,母牛被迫淘汰;重則導致敗血癥而死亡,造成經(jīng)濟損失。
引起牛胎衣不下有很多原因,但直接原因有下列幾種:(1)產(chǎn)后子宮收縮無力,運動不足,過瘦或過肥,使母畜身體虛弱或子宮遲緩,胎水過多,胎兒過大,使子宮過度擴張疲勞而繼發(fā),子宮收縮微弱,雌性激素不足等原因。(2)牛的胎盤是結(jié)締組織,絨毛膜胎盤,胎兒胎盤與母體胎盤結(jié)合緊密。如懷孕期間子宮受到感染,發(fā)生子宮內(nèi)膜炎及胎盤炎,導致結(jié)締組織增生,使胎兒胎盤與母體胎盤粘連。(3)患傳染?。喝绺眰?、布魯氏桿菌病;懷孕母畜年齡過大;營養(yǎng)不良等原因,也導致胎衣不下。
根據(jù)胎衣在子宮滯留的多少,可分全部胎衣不下和部分胎衣不下兩種。
2.1 全部胎衣不下 全部胎衣不下,滯留的胎衣懸垂于陰門之外,呈紅色、灰紅色、灰褐色的繩索狀,且常有糞土污染,當子宮高度遲緩及臍帶斷裂過短時,也可見到全部胎衣存留于子宮或陰道內(nèi)。
2.2 部分胎衣不下 部分胎衣不下,殘存在母體胎盤上的胎兒胎盤仍存留于子宮內(nèi),經(jīng)過1~2d隨著胎膜的腐敗分解,發(fā)出特殊的臭味,并有紅褐色的惡臭黏膜和胎衣碎片從子宮內(nèi)排出,子宮頸口不完全閉鎖,病畜提背舉尾及努責,隨著腐敗產(chǎn)物的吸收,可見體溫升高,精神沉郁,脈搏加快,反芻及食欲減退或停止,前胃遲緩、腹瀉、泌乳減少,或停止。
胎衣不下的治療原則為加強子宮收縮,促進胎衣排除,防止產(chǎn)后感染。治療胎衣不下的方法主要分為藥物療法和手術剝離兩類。
3.1 藥物療法 (1)處方一:腦垂體后葉素或催產(chǎn)素50~100IU肌肉注射。(2)處方二:10%氯化鈉溶液300~500ml靜脈注射。(3)處方三:前車子煎水適量,加白酒150ml使病牛一次灌服。(4)處方四:向日葵盤150g,益母草100g煎水適量一次灌服。
3.2 手術剝離 在藥物療法仍不能奏效的情況下,必須進行手術剝離,剝離時要先用0.1%的高錳酸鉀將外陰和陰道周邊清洗干凈,并向子宮內(nèi)注入10%濃鹽水500~1000ml,術者將指甲剪短,磨光,手臂消毒,涂上潤滑油,一手輕拉露出的胎衣扭轉(zhuǎn)1~2次,另一只手深入子宮,在子宮壁和絨毛膜之間,向前摸到胎盤附著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胎盤邊緣輕輕剝離下來,待剝離半周以上后,食指兩指纏繞該胎盤周圍的絨毛膜,以扭轉(zhuǎn)的形勢,將絨毛膜從小竇中拔出,若母子胎盤結(jié)合胡牢固或胎盤很小時,可不經(jīng)剝離,以扭轉(zhuǎn)的形勢使其脫離,子宮角尖端的胎盤手難以達到,可握住胎衣隨著患畜的努責節(jié)律,輕輕牽拉,借子宮角的反射性收縮再行剝離。
為預防感染及胎衣腐敗分解引起敗血癥,剝離后應向子宮內(nèi)關注抗菌防腐消毒劑,如青霉素、雷夫努爾等,并分別對癥治療,采用強心、抗菌、止血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