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玉婷,張雪雪,唐 磊,何先元
(1.重慶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2014級本科生,重慶 401331;2.重慶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重慶 401331)
何首烏[學名Fallopia multiflorum(Thunb.)Harald],是蓼科蓼族何首烏屬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長6~15cm、直徑4~12cm,表面呈紅棕色或紅褐色,塊根肥厚,長橢圓形,黑褐色。何首烏生品可解毒、消癰、截瘧、潤腸通便,制品能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fā)、強筋骨、化濁降脂。從古至今,何首烏炮制方法多樣,其復雜的化學成分也因炮制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有效的炮制對何首烏臨床用藥的安全至關重要。
唐代以前,《靈烏丹》記載:“河水浸,七日換水,浸去皮尖,切片,干之?!碧拼_始經(jīng)火炮制,黑豆開始被用作炮制輔料,為后世盛行的“九蒸九曝”制法提供了理論基礎與臨床經(jīng)驗。宋代,最先由《太平圣惠方》提出“九蒸九曝”?!吨匦拚徒?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載有“春秋采臨用之,以苦竹刀切”?!妒備洝酚小盎鹋谌テぁ?、“米泔水浸透去黑皮,麩炒干”及“酒炒”等炮制方法。此外,宋代有生姜汁、牛膝、甘草制等炮制方法。明代,《仁術便覽》引入酒浸的7次制法,以簡化九蒸九曝制法;“何首烏酒浸軟,切大片,黑豆一層,何首烏一層,蒸曬各七遍,聽用”。《本草綱目》記載有“何首烏雌雄各半斤,分作四分,一分用當歸汁浸,一分生地黃汁浸,一分旱蓮汁浸,一分人乳浸,三日取出,瓦焙”法。清代,炮制方法主要是九蒸九曝,如《嵩崖尊生全書》提出“大赤何首烏:內(nèi)有綿紋者連皮打碎,入乳浸蒸,日曬夜露九次”。此外,《成方切用》提出“小黑豆汁拌七次”及“牛乳拌蒸”。
近現(xiàn)代的炮制方法主要有清蒸、加黑豆蒸制、酒制、甘草制等,出現(xiàn)了如高壓炮制、微波炮制、發(fā)酵炮制和膨化炮制等新工藝。同時對最佳炮制時間進行了研究,周憶夢等[1]發(fā)現(xiàn)何首烏最佳炮制時間為4h。羅旭蔚等[2]測定清蒸何首烏最佳條件為蒸制35h,100℃干燥,此時還原性糖和水溶性糖含量最高。李衛(wèi)先等[3]認為采用高壓蒸7h炮制品較好。
二苯乙烯苷。①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測定方法。二苯乙烯苷于1975年首次由日本科學家k Hata發(fā)現(xiàn)并分離。有高效液相色譜法、薄層掃描法、分光光度法等方法用于測定其含量。如馮彥欽等[4]以甲醇為提取溶劑,將何首烏標準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200~500nm下進行全波長掃描,該法穩(wěn)定性和回收率均能達到較好效果,操作簡潔、快速、成本低。②二苯乙烯苷的含量變化?!吨袊幍洹?010年版有規(guī)定生首烏其含量不得少于1.0%,而制何首烏中不得少于0.7%[5]。研究表明炮制后二苯乙烯苷含量呈下降趨勢,如楊文宇等[6]探索何首烏九蒸九曬后二苯乙烯苷炮制前后含量從3.56%下降至1.42%。
蒽醌類。①蒽醌類的含量測定方法。何首烏中蒽醌類包括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酸、大黃酚等,分為結(jié)合型蒽醌和游離型蒽醌,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等法進行含量測定。如賴秀娣等[7]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利用近紅外光譜儀采集制何首烏樣品的近紅外光譜,分辨率為8cm-1,掃描64次,掃描范圍為12000~4000cm-1,溫度21.5~22.5℃,相對濕度25%~35%,可實現(xiàn)準確、快速地測定制何首烏中游離蒽醌的含量。②蒽醌類的含量變化。生何首烏以大黃素和大黃素甲醚的總量計含結(jié)合蒽醌量為不少于0.05%,而制何首烏以大黃素和大黃素甲醚的總量計含游離蒽醌量是不小于0.10%[5]。周憶夢等[1]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炮制的6h內(nèi),蒽醌類含量均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且比生品的含量較低。
多糖類。有硫酸-苯酚法和硫酸蒽酮法用于該成分含量測定。劉振麗[8]證明D-葡萄糖含量逐漸增加,而D-果糖和蔗糖的含量逐漸降低,兩者總量逐漸降低,前16h變化幅度最大。
鞣質(zhì)類。鞣質(zhì)類是一類結(jié)構(gòu)復雜的酚類化合物,可收斂、止血、抗菌,有皮粉吸附法、重量法、高錳酸鉀法、絡合滴定法與比色法等含量測定方法。李林福等[9]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炮制時間延長,何首烏中鞣質(zhì)含量逐漸降低。
卵磷脂。檢測卵磷脂有高效液相色譜法、分光光度法、薄層層析法等方法,如周慶華等[10]采用鉬藍-分光光度法進行實驗測定,證明該法簡便、靈敏、專屬性強。研究表明,何首烏炮制后卵磷脂含量呈增加趨勢。閔建華等[11]進行研究顯示生品的卵磷脂含量低于各種何首烏的炮制品含量。
沒食子酸。目前,對于何首烏中沒食子酸含量測定采用毛細管電泳高頻電導法或HPLC法。沒食子酸是一種天然的多酚類化合物,有抗氧化、抑菌等生理活性[12]。在炮制后沒食子酸含量增大,并于炮制24h后其含量趨于穩(wěn)定[13]。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即鐵、銅、鋅等通常低于人體體重0.01%的礦物質(zhì),雖然含量低,但有養(yǎng)血補肝、益腎、強筋壯骨、烏須黑發(fā),與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關。金鵬飛等[14]研究微量元素的溶出率在炮制后總體上升,提示炮制可改變何首烏中微量元素的總量和溶出特性。
何首烏炮制后新產(chǎn)生的成分有5-羥甲基糠醛和5-羥甲基麥芽酚。5-羥甲基糠醛可抗心肌缺血、抗氧化、改善血流動力學、降血糖[15],但有致敏性。5-羥甲基麥芽酚是一種強氧化劑,有研究表明其生成活性氧自由基,導致DNA鏈斷裂和突變。關于含量變化,劉振麗等[16]運用HPLC法測定結(jié)果表明隨著炮制時間的延長5-羥甲基糠醛的含量隨炮制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升高,而5-羥甲基麥芽酚的含量逐漸升高后至炮制24h達到最高,隨后開始逐漸降低。
可能毒性成分。蒽醌類成分是目前大多認為引起肝損傷的主要毒性成分。如馬喆等[17]建立高通量的高內(nèi)涵分析技術,探討結(jié)果為何首烏致肝毒性的主要成分是蒽醌類成分和沒食子酸;而郜丹等[18]采用UPLC-Q/TOF-MS技術,篩選結(jié)果提示大黃素甲醚與順式二苯乙烯苷可能是何首烏的主要毒性成分。
毒性損害及其影響因素。使用何首烏產(chǎn)生毒性損害的主要原因是長期過量服用生、制何首烏以及炮制工藝的不規(guī)范[19]。對此,崔鶴蓉等[20]對比了歷代醫(yī)籍與現(xiàn)代炮制規(guī)范探討了何首烏的毒性影響因素;黃偉等[21]進行了急性毒性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何首烏藥材全組分、水提及60%醇提組分對正常小鼠急性毒性的強度依次為全組分>醇提組分>水提組分,提示何首烏大劑量給藥易產(chǎn)生毒性反應,臨床應用應掌握劑量。如今有更多實驗在驗證何種炮制方法更能減輕毒性,馬致潔等[22]等以同一批生何首烏為原料,分別采用高壓清蒸、高壓黑豆汁蒸、常壓清蒸法炮制何首烏,結(jié)果顯示高壓清蒸3h減毒效果較佳,二苯乙烯苷含量與毒性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何首烏炮制工藝多樣,各種炮制品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變化參差不齊,現(xiàn)階段的研究并沒有明確指出這些指標成分變化與藥效之間的直接相關性,還缺乏對何首烏系統(tǒng)的毒理學研究。因此,未來應對何首烏炮制前后化學成分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結(jié)合藥理學實驗,綜合考慮不同品種、不同炮制方法、不同炮制時間等因素,建立指標成分明確、含量測定方法專屬的質(zhì)量控制體系,保證何首烏炮制的科學性和臨床用藥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