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錢瓔:時代芳華 甘苦為昆

      2018-03-16 11:16:35亦安冉
      現(xiàn)代蘇州 2018年5期
      關鍵詞:昆劇王芳昆曲

      記者 亦安冉

      1964年3月,凡一、錢瓔(右二)夫婦調北京工作,與蘇昆劇團部分“繼”字輩演員合影留念

      端雅入骨,時代芳華。文化老人,令人敬仰。

      1923年9月出生的錢瓔,在蘇州文化界受人敬仰,她的父親更加為人熟知——著名作家阿英,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位,創(chuàng)建了“左聯(lián)”,寫過劇本《碧血花》《海國英雄》。

      1949年錢瓔來到蘇州工作,任市委宣傳部、文教部副部長,1957年調任文化局黨組書記。曾任文化部振興昆劇指導委員會第一屆秘書長,為蘇州的文化事業(yè),尤其是昆曲事業(yè)兢兢業(yè)業(yè)奔忙。1983年12月錢瓔離休,離休了之后的錢瓔仍然關心蘇州的文化事業(yè),1986年起,錢瓔擔任蘇州文聯(lián)藝術指導委員會主任,蘇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幾乎在文化屆的各個條線上都能看到錢瓔的身影,一直工作到九十歲也沒有停歇,特別搶救整理了許多戲曲資料,比如《昆劇繼字輩》、《蘇劇研究資料》、《滑稽戲傳統(tǒng)劇目選》等等。

      2016年,我們有幸圍繞蘇州昆曲的話題采訪了錢瓔先生。那年,錢先生是94虛歲,滿頭銀發(fā),眉宇間透著民國范兒,在灑滿陽光的窗前,錢先生侃侃而談昆曲往事,記憶力很好,思路尤其清晰。采訪的文稿幾經(jīng)錢先生修改,她對細節(jié)的記憶尤其清晰,對每一個時間事件都很較真,力求準確無誤,對文化的初心還是一樣。因為這篇采訪需要收錄圖書(2018年即將出版)中,因此,文章未見報刊。

      2月22日,驚聞錢瓔先生在蘇州逝世。當年的采訪就像是昨天發(fā)生的事情,仿佛老先生還坐在灑滿陽光的窗前,微微笑,憶起往昔的昆曲點滴,滿頭銀發(fā)在陽光下閃耀。

      特此截取出《蘇昆六十年》圖書中對錢先生的專訪,謹以懷念這位為蘇州文化事業(yè),為蘇州昆曲事業(yè)做出過突出貢獻的這一位時代芳華。

      錢瓔女士

      時間:2016年9月19日

      地點:五卅路

      訪問人:韓光浩

      記錄:亦安冉

      韓:您好錢老,您看上去特別年輕啊。錢:哪兒呀,我今年都94了。

      韓:都說錢老是蘇州昆劇的功臣。

      錢:這是大家在鼓勵我。蘇州昆劇事業(yè)興旺,在國內外都有名氣,這是一代代人共同打造的。在繼承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發(fā)展。

      韓:我翻閱六十年來的《新蘇州報》、《蘇州報》和《蘇州日報》,發(fā)現(xiàn)這么多年,您一直不斷地在寫昆曲的文章,心里面一直有昆曲。

      錢:我呢,實際上對昆劇是不熟悉的,解放前在老區(qū)的時候,我本身是搞話劇的,過去我們腦子里會有一種觀念認為戲曲是舊的東西,后來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后,主席提出來要利用舊的形式,所以我們在蘇北搞了淮劇,那時正是發(fā)動群眾普遍參與的時候,老人小孩都唱,吃飯也唱,走路也唱,什么時候都唱。后來就到蘇州來了。昆曲對我一直是新的,其實到現(xiàn)在我也認為是學習不完,挖掘不盡的。

      韓:您雖然不是蘇州人,但是對昆曲的情感一直那么深。

      錢:(笑)我是1941年參軍,當時18歲。父親阿英是上海地下黨,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組織上安排他到蘇北抗日根據(jù)地,在新四軍一師一旅工作,我和三個弟弟隨父親也一起參加了新四軍,后來1949年6月到蘇州的。我先生凡一和我先后隨軍到蘇州,就此與蘇州結緣一輩子。我中間也離開了蘇州幾年,那是1964年,我被調往中央機關工作,學習了兩年多的法文??伞拔幕蟾锩遍_始了,國家都亂了,我們也被蘇州的造反派從北京揪回蘇州批斗。

      韓:這么多年,從話劇到淮劇再到蘇州的地方戲曲,尤其您這么多年來一直心系昆曲,您是怎么一路走來的。

      錢:我最早在軍管會文教科,1957年到了文化局,開始接觸昆劇?!拔母铩逼陂g,在工藝系統(tǒng)工作了幾年?!八娜藥汀北环鬯楹?我又調回文化局工作。對于昆曲的傳承保護,蘇州解放后,市委就根據(jù)蘇州是一座古老文化城市的特點提出來,蘇州的文化工作重點要放在傳統(tǒng)文化上,重點就是昆劇、蘇劇、評彈、蘇繡等。我們的工作就是根據(jù)市委提出的重點工作,當時指導思想非常明確。一開始就提出“以昆帶蘇,以昆養(yǎng)蘇”,當時昆劇單獨組團根本養(yǎng)不活的,沒有觀眾,戲演了也沒人看,所以一開始就很明確,把蘇、昆合在一起。原來蘇劇是蘇灘坐唱形式不表演的。蘇劇沒有表演藝術,昆劇呢當時沒有觀眾,這樣蘇、昆合在一起,互相都受益,蘇劇可以學習表演藝術并逐漸完善,昆曲也可以生存下來。同時很關鍵的,劇團的舞臺實踐也有了,演員平時學昆劇演蘇劇,像張繼青一年也要演幾百場蘇劇,藝術上相互學習交流。不單對藝術發(fā)展有利,而且也有助于培養(yǎng)演員。所以當初辦團的方向就是蘇昆并重,我覺得現(xiàn)在仍然可以堅持這個方向。

      錢瓔一直為蘇州的文化事業(yè),尤其是昆曲事業(yè)兢兢業(yè)業(yè)奔忙

      韓:當時這個戰(zhàn)略方向把握得非常正確。

      錢:回過頭來看是對的。蘇劇和昆劇可以互相促進。

      韓:聽顧篤璜老師說過,那時候國風昆蘇劇團也是想到蘇州來的,就是因為養(yǎng)不活自己,政府也沒有錢補貼,后來他們就到浙江去了。民鋒蘇劇團因為是演蘇劇為主的,能夠自給自足,所以落戶蘇州了。

      錢:對的,民鋒前來蘇州聯(lián)系,就是我接待的。來了以后我們在藝術上給它輔導。顧篤璜是文聯(lián)戲改部部長,抓戲曲的,就把他派到團里去。

      韓:他擔任導演和藝術總監(jiān)。

      錢:他是藝術總監(jiān),劇團的指導,當時是下團干部。

      韓:當時市委除了顧篤璜還有誰一起派下去的?

      錢:就是顧篤璜,另外還有我們文聯(lián)搞創(chuàng)作的幾位同志。

      韓:您當年的那次接待,其實是給蘇昆埋下了復蘇的種子。

      錢:那么當時市委也提出,傳統(tǒng)一點不要改動,全部學下來,學下來以后再加工。我們的昆劇要繼承傳統(tǒng)到底學什么?首先要學表演藝術,但是表演藝術是一個活態(tài)的傳承,除了四功五法等基本功以外,就是人物的塑造。表演藝術比較難學,為什么?因為演員每個人有個人的演法,但是基本上要先把傳統(tǒng)學下來,原封不動地學下來,這是繼承。還有一個重點也是要繼承的,就是唱腔,我們專門請了好多老師來教,我們不隨便改。除掉這個之外,劇本也不要輕易地刪改,要盡量保持原汁原味。此外,還有昆劇服裝、布景、舞美等等,都要根據(jù)傳統(tǒng),不要輕易地動它,抓住它的根本。

      韓:錢老,您第一次接觸昆曲是什么時候?

      錢:那是1951年,蘇州第一次舉辦昆劇觀摩大會的時候。那次大會主要就是為了全面了解全國昆劇的情況。

      韓:那次觀摩大會前,有一部分人覺得昆曲沒什么價值了,就覺得是地主階級的藝術了。

      錢:對。其實我們首先要認識昆劇的價值,了解昆曲的性質,昆劇不可能像越劇一樣大眾化,它的觀眾對象是知識分子階層,有些同志根本沒有了解昆劇的實質到底是什么。所以我說要了解戲曲,首先要認識傳統(tǒng),在傳統(tǒng)中間再去研究它,它的主要問題到底是什么。我記得那時候中央也提出 要依靠老藝人,要依靠了解熟悉情況的人,當時蘇州的昆劇就依靠顧篤璜,而且他的父親也很熟悉傳統(tǒng)文化,他們全家都很了解昆劇。因為他跟我們出身不一樣。他是傳統(tǒng)的氛圍里成長起來的,比一般人有著更深的體悟。

      韓:是的,昆劇必須由懂得昆曲精神的人來推動。錢:這是必須的,傳統(tǒng)的繼承是第一位的。你看現(xiàn)在習總書記講的,文化工作是一個長期積累起來的過程,不是像其他工作,今天弄弄明天就出來,不是造房子呀。這個問題不解決,就是急功近利。如果不認識清楚,不是由內行來管昆劇的話,就會很成問題。

      韓:您講得特別對。

      錢:對于昆劇未來的發(fā)展,我覺得應該很好地思考和總結。演員一代一代地涌現(xiàn),但是也要有人很好地關心和輔導她們,比如王芳,她中途離開過一陣子,那時候我已經(jīng)離休了,我說:“王芳你怎么走了呢?”她講了一句話:“現(xiàn)在團里沒有人指導,沒有人教我,所以我考慮到以后的前途要轉行。”后來1990年代,禇銘擔任團長,第一個我就跟他講:“你把王芳請回來”,因為王芳對昆曲還是有感情的。那個時候正值改革開放不久,禇銘用蘇劇編了個交通管理內容的定向蘇劇《歡喜冤家》,演了很多場,這個時候也是蘇劇救了昆劇。但是也有人非議,實際上就是因為這個戲賺來錢“救”了當時的昆劇。

      韓:后來就是因為這個戲度過難關,漸漸好起來。

      錢:禇銘進團的時候賬上就幾毛錢,禇銘離開團的時候,留了一、二十萬,就是靠這個蘇劇的演出。

      韓:王芳知道是您在后面推動她回到昆劇團嗎?

      錢:我沒有跟她當面講過,我這個人不太說這些,可能這也是我們家的家風,只管做事,不說其他。

      韓:我翻了一下時間表,1949年您到了蘇州,然后民鋒蘇劇團回來,1856年蘇昆成立,您就擔任了文化局的黨組書記了,1978年回到文化局,王芳她們的“弘字輩”剛招進團,您的一系列的節(jié)奏就是蘇昆的節(jié)奏,您不是文化局局長,好像是昆劇局局長。

      錢:(笑)因為當時昆劇是蘇州文化的重點工作之一,也是我分管工作的重點,實際上我們的行政工作是為他人做嫁衣,但那時不覺得累。你說王芳吧,我們不單單考慮到她練功,而是不管生活什么的都要關心,真是從吃飯睡覺管起。我認為是我份內的事情。另外,我們的工作不僅要在管理上,也要深入基層,了解下面的實際情況。所以,有時劇團出去我也跟著劇團跑,甚至幫他們組織觀眾。劇團具體的事情太多,我們行政上做管理工作的,也必須去幫助一下?,F(xiàn)在退下來我還是在想一下,過去我們管理得還不夠,我說這個管理啊,文的武的都要管,人也要管財也要管,我還沒管過錢呢。(笑)

      韓:那時候您做個領導可真是不容易啊。

      錢:最主要是每年要拿戲出來,出人就是怎么培養(yǎng)人的問題,隊伍怎么培養(yǎng),這里顧篤璜的一套培訓機制非常好,他是中西結合的。顧篤璜訓練出來的演員是好嘛,張繼青是全國第一。顧篤璜為什么排出來的戲好?傳字輩老師排戲上課他就坐在邊上看,哪些他覺得可以拿掉的就拿掉,但是不傷害大體,還有根據(jù)形勢時代的變化有些劇目也要改。張繼青的《癡夢》,朱買臣得到狀元之后的那場戲,顧篤璜把氛圍加強了。還有《白兔記》生孩子的戲,原來在臺上方桌前面生,觀眾看著難看得很,后來顧篤璜點了一點,王芳也很聰明,就轉到幕后去了,只伸出一只手來,很痛苦的樣子。這些并不影響大局,但這種小的改革順應時代審美觀。

      韓:其實,我覺得一定要在傳承的基礎上,保護好才能發(fā)展好。

      錢:那是對的,而且傳承不是一個演員在一個行當里死學,應該向其他行當學習借鑒,更好地塑造所擔任的角色,還必須放開眼光,與時代同步,與觀眾的審美觀同步。所以那時顧篤璜也主張,一個行當為主,其他行當也要旁學,可以吸收其他行當里好的東西。演了這個,其他的行當也看看。顧篤璜他實際上很多東西,很多東西就是跟傳字輩學的。

      韓:2001年昆曲變成世界遺產之后,很多人都說是聯(lián)合國救了昆曲。

      錢:這個我知道的,有這么些議論。昆劇成為世界遺產之后,各級領導更加重視了。2001年5月18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昆劇列為世界首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昆劇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同年秋,昆研所與蘇昆劇團應邀赴臺演出,由于演出的風格和表演特色保持了南昆傳統(tǒng),獲得好評,引起臺灣關心和愛好昆劇的社會人士關注。翌年,白先勇先生應香港文化促進會的邀請,舉辦昆劇講座,為了配合講座,請俞玖林等青年演員作示范表演,因為過去示范表演的都是中老年演員,這次由青年演員來示范,使聽講的同學感到親切,就在這次講座時,白先勇發(fā)現(xiàn)了俞玖林,覺得他的氣質、嗓音都很優(yōu)秀,是一個很有前途的青年演員,就萌生了選擇青年演員排演《牡丹亭》的想法,他多次到蘇州昆劇院觀察,決定聯(lián)合兩岸三地的著名專家、學者、企業(yè)家共同創(chuàng)作,由俞玖林、沈豐英擔任主要角色,并將其稱為青春版《牡丹亭》。在昆劇前輩的精心指導和演員的刻苦努力下,經(jīng)過半年艱苦排練,于2004年成功首演。與此幾乎同時,王芳、趙文林主演,顧篤璜導演的《長生殿》演出,也獲得好評。你看《長生殿》到北京去的評價:“《長生殿》既繼承了傳統(tǒng)又根據(jù)現(xiàn)代有所創(chuàng)新。”評價很高。長生殿排出來了,青春版《牡丹亭》也排出來了,《牡丹亭》是一個路子,《長生殿》又是一個路子。最近《光明日報》有一篇文章談了青春版《牡丹亭》的前前后后,我都用心地剪下來,怎么改怎么弄都寫了,像這樣子總結就很好。但是《長生殿》還應該繼續(xù)推好。否則,我想想真是可惜。

      韓:錢老師,您那時候擔任過第一屆文化部昆劇指導委員會的秘書長。

      錢:那時,因為北京方面搞藝術的同志對我比較熟悉,就推薦了我,省文化廳的黨組也就同意了。我說我不能弄,怎么能管全國的昆劇呢?我有的時候是很自卑的,他們說你可以。張輝同志,也就是田漢的女婿,那時候是省文化廳副廳長,到我家里來了好幾次,他對我也很熟悉的,“你去你去,黨組織決定了”。江蘇省昆劇院的領導徐坤榮也積極得不得了,這個人是為昆曲而死的,他后來也是昆指委的副秘書長,還有其他幾個副秘書長也一個勁把我推出來,我只能硬著頭皮上。但做了秘書長后,我確實也學到了一些東西。

      韓:您也辦了到現(xiàn)在為止還是意義深遠的事,比如辦了全國第一屆的昆劇培訓班。

      錢:第一屆一直到第四屆,這些培訓班都是我辦的,徐坤榮和當時的蘇州市文化局陸凱局長也都參加了領導工作。

      韓:太有意義了,那時繼字輩很多演員都去學了。記得去年繼字輩六十周年演出,錢老師您還親自去看演出了。

      錢:其實,繼字輩的這臺演出就是我積極促成的,也是累得要命,我說又不是我過生日。(笑)他們沒有想到,繼字輩很謙虛,對自己的評價也沒有那么高。但是,我也沒有想到會那么轟動,出乎意料,我都不大相信?,F(xiàn)在看來這么轟動,主要就是繼字輩身上保留了南昆傳統(tǒng)的一些藝術特點。

      韓:很多繼字輩的老師是得到了傳字輩先生的悉心指導,有傳字輩先生的精神在。

      錢:是啊,傳字輩身上的藝術財富是很多的,而繼字輩基本上都得到過傳字輩先生們的指導過,那時到底是教他們的老師好,另外一個是繼字輩基本功好,還有一個舞臺實踐多。打個比方,蘇昆“小蘭花”如果不是當年到周莊古戲臺上去演出,也不會有如今的成績。那個時候我建議,蘇昆每天派一個繼字輩老師看“小蘭花”的演出,戲演完了下來評論,幫助他們,硬是搞了半年多,這個對“小蘭花”們的舞臺實踐是很有幫助的,所以,青春版《牡丹亭》看上他們,也有這一方面的原因。

      韓:您后來離休以后還是一心撲在昆劇上,做一些什么呢?

      錢:我后來是文聯(lián)藝術指導委員會主任,主要是組織老藝術工作者繼續(xù)創(chuàng)作整理總結藝術經(jīng)驗和挖掘藝術資料的工作,此外,上世紀90年代初,我還組織了老藝人進中小學傳承傳授傳統(tǒng)文化,一直到現(xiàn)在,我就抓這個。

      韓:一個是未成年人的昆曲教育,還有一個是社會上的曲社。

      錢:是的,一方面,昆曲作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優(yōu)勢資源應該轉化為教育資源,在廣大學生中傳播和普及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文化知識。另一方面,我們還要重視社會曲社的活動開展。曲社過去在昆曲的發(fā)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傳承發(fā)展,知識分子是曲社的主心骨。他們研究吐字歸韻,再定期地演出,我那天還跟他們講,曲社要管,現(xiàn)在的曲社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人物,難道就是學學唱曲子?就是培養(yǎng)兩個年輕人唱曲?不應該是這樣,應該增加研究任務,而且最好能夠對專業(yè)有指導的,過去的曲社在昆劇發(fā)展的歷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韓:顧老和您都是“昆曲癡”了。

      錢:據(jù)我了解好幾個挖掘出來的傳統(tǒng)戲都很好。比如《彌陀寺》,這出戲說趙五娘找蔡伯喈到京城,聽說廟里做佛事,里面有兩個混吃,趙五娘唱曲,混吃感動到身上全部剝光,將自己的口面都捐出去了。雖然是藝術夸張,但是老先生想出來的細節(jié),真的很感人。這個戲多有現(xiàn)實教育意義啊,還有劉繼堯的《賣興》,徐凌云先生親自教的。我看戲一般不會感動,但看這些戲,我看著都流淚,這些都是有傳承的好戲。

      韓:您這么多年有沒有什么遺憾的呢,其他還有嗎?

      錢:六十年里有些事情就不去講它了。我現(xiàn)在回過頭去看看,過去我們工作做得不深,還埋沒了一些編導。他們做了很多工作,當時我們不知道,像易風、禇銘都沒有很好地扶持。還有一個我就覺得我們著重培養(yǎng)了演員,但沒有很好地培養(yǎng)管理人才和藝術上的指導人才。繼字輩六十周年的文集著重的是在藝術上的培養(yǎng)問題,昆劇團六十周年,我想我們一套劇團管理上的東西也應該總結。比如鄒家源當時做了很多推廣工作,組織觀眾看戲,他曉得哪里有人他就去努力,非常扎實,這也是劇團管理上要整理的一塊內容。

      韓:現(xiàn)在是蘇昆六十年,接下去還會有無數(shù)個六十年,您有什么希望和寄語。

      錢:我想說的,就是認真總結六十年來,不管是藝術上還是管理上的經(jīng)驗,重點是培養(yǎng)人才,培養(yǎng)編導人才,現(xiàn)在沒有人了呀,俞玖林下來是誰呢,要重視這個問題。第二就是蘇劇也要抓緊時間,趁著繼字輩、承字輩還在,要抓傳承,將我們的蘇劇的特色保留下來,再搞一些原汁原味的好戲。我記得當年八十年代末,昆劇去北京參加會演,我就推薦蘇劇一起去。1987年,王芳在北京演出了蘇劇《醉歸》,后來戲劇界召開了座談會,那次俞振飛也來參加座談會了,一進門就說:“一個晚上沒睡好覺,看了從昆劇改編來的蘇劇《醉歸》,比昆劇原本《占花魁·受吐》的味道還好?!钡谌?,就是我們的昆劇發(fā)展有一條,我們一定要堅持,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長征路,昆劇六十年就是新時代的長征路,但是這條路,還僅僅是開始,我們還要一起繼續(xù)努力。

      韓:謝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猜你喜歡
      昆劇王芳昆曲
      昆曲
      幼兒100(2024年13期)2024-04-24 08:37:00
      羅周昆劇創(chuàng)作論
      戲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5:08
      最佳波段組合的典型地物信息提取
      王芳:帶貨“一姐”如何煉就?
      出版人(2020年10期)2020-10-26 06:26:52
      立秋吃什么
      羅周昆劇創(chuàng)作藝術初探
      戲曲研究(2020年3期)2020-02-06 08:57:02
      當代昆劇導演及藝術流變述論
      中華戲曲(2018年1期)2018-08-27 10:04:10
      大江東去浪千疊——百戲之祖“昆曲”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2
      The Application of Storytelling in English Writing
      補園和昆曲
      蘇州雜志(2016年6期)2016-02-28 16:32:28
      安顺市| 噶尔县| 蒲江县| 嘉兴市| 嘉鱼县| 塔河县| 惠来县| 邵武市| 浪卡子县| 壶关县| 阿瓦提县| 开江县| 察雅县| 屏山县| 万宁市| 武定县| 毕节市| 扶余县| 大港区| 河津市| 体育| 黎平县| 遵义县| 县级市| 靖西县| 定安县| 宽甸| 凯里市| 江永县| 谷城县| 涡阳县| 新竹市| 宜宾县| 饶河县| 札达县| 高平市| 阿拉善盟| 麻江县| 焉耆| 赤峰市| 嘉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