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要]對于教學活動來說,最關鍵的就是有效性。目前,語文教學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難題,就是如何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上來。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的,應當從多個角度思考,如教學反思、教學過程、教學準備以及教學主體等,制定并實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教師可以主導教學,但為了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必須依賴于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實際上,教師行為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所實施的一系列有關教的行為。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涉及到他們自身對教學的一種認知、體驗以及感情等。從教學過程的角度來說,首先涉及到教師授課之前的準備行為,如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等;其次涉及到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所采取的各種教學辦法、手段等;最后還涉及到教師如何反思教學行為。所以,為了增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有必要進一步探究教師行為的有效性。
一、提高教師備課階段的有效性
從性質上來說,語文教學不但具有藝術性,還具有技巧性。為了保證良好的授課效果,必須要在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也就是備課。所謂的備課,指的是教師出于教學的目的,所展開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并且呈現(xiàn)出動態(tài)化的特征。從這個意義來講,備課就是為了進一步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新課程理念對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管要求多高,我覺得還是應從備教材、備學生和備自己三個角度來展開。
1.明確定位自我,提高備課效率
教師結合自身實踐不斷地進行反思,重新定位自我,并且作出客觀的評價,就是我們所謂的備自己。教師應當正確認識自身的優(yōu)勢和劣勢,并以此為基礎,結合學情,設計出最合理的教案。在授課完成之后,要不斷反思,對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總結,進一步完善,為下一節(jié)課做借鑒。此外,教師還應當善于客觀地評價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敢于嘗試先進的教學手段。例如,某教師對《小馬過河》這篇課文進行備課時,結合自身會制作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點,事先準備了松鼠、小馬等圖片資料。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當中,該教師恰當的應用了多媒體課件,使課文講解得很生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說明該教師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
2.掌握學生動態(tài),提高備課效率
按照新課程精神,學生在課堂教學當中應占據主體地位。所以,備好學生是備出好課的關鍵所在。新課改主要提倡以人為本,具體來說,就是要求教師扭轉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并且通過綜合協(xié)作以及探究式學習所具有的優(yōu)勢,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學必須要關注學情,備好學生,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備課。首先,教師應當從整體上掌握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了解學生語文知識的初始水平,這樣才能夠使備課更加科學,更加全面;其次,要正確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針對性強的教學模式,進行個性化教學;最后,全面而客觀的評價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背景,實施符合實際情況的教案。
二、使教學實施過程更加有效的策略
新課程要求改變以往小學課堂教學沉寂的氛圍,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自主地學習,從而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跟上時代的潮流,積極探索教學相關策略,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上來,這樣才能提升學習質量。
1.打造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
實際上,教學不但具有交流性,還具有對話性。師生作為對話的雙方主體,應當保持一種平等與和諧的狀態(tài)。首先,對于學生的自尊以及個性,教師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存在感;其次,師生雙方都是平等的,教師面對所有的學生都要真誠,盡量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下展開學習。教師平等地對待學生,營造融洽的教學氛圍,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好地學會知識。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有了學習興趣才能主動地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喜歡學習,善于學習,就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以往僵化的學習模式。一是教師要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如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節(jié),憑借學生喜歡做游戲的天陛,讓他們掌握知識,了解彼此。二是教師應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他們的求知欲望。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做出了某些和教學無關的行為,教師就應當正確引導,在肯定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要讓他們認識到該行為是不正確的。三是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自己尋找問題,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出答案。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讓他們學會如何自主學習。四是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之后,還要發(fā)掘他們的潛力,提倡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3.采取各種形式的提問
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對話,一定會涉及到提問。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有一種探究者以及發(fā)現(xiàn)者的體驗,從而培養(yǎng)探索性思維。究竟什么樣的提問更能調動起學生的興趣?首先在設計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某些直觀性的教具,包括音樂、手工課件以及圖片等,通過合理的語言進行提問,用直觀的物體提出問題,更有利于調動起學生探索的熱情,并且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其中。其次是教師還可以設置有利于拓展思維的問題,答案也具有開發(fā)性,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積極的進行課堂討論。最后設置新舊知識進行比較的問題,利用學生對新知識感興趣的特點,誘發(fā)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欲望。
三、讓教學反思更加有效
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教學反思雖然屬于后續(xù)階段,但是也絕對不能忽略,其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以及專業(yè)水平。教學反思,是指教師針對自身所進行的教學,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推理以及判斷。通過調查可知: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并不具有相對較高的教學反思能力,還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努力。
1.提升自身教學反思的知識儲備
實際上,教學反思離不開相應的知識儲備。為了提高教學反思的有效性,教師需要結合教學情景,科學的運用教學手段,妥善解決教學中存在的難題。為了實現(xiàn)這個過程,教師必須具有相應的知識儲備。也就是說,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前提,是具備相應的教學知識。第一,教師需要熟練的掌握專業(yè)知識,既包含學科知識,還包含其它邊緣學科的知識,如社會學、生態(tài)學、美學以及文學等,這樣才能保證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第二,教師還應當具備足夠的教育科學知識,包括心理學以及教育學等,這有利于教師客觀的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并且理性的看待教學活動。第三,教師應當具備足夠的實踐知識。這類知識指的是教師在實踐過程中,所應具備的課堂情境知識等,如教師的教育理念、策略知識、情景知識以及課程與教學知識。教師要注重教學實踐,不斷地反思教學設計的合理性、教學內容的把握程度、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效果以及對學生的指導等,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養(yǎng)成教學反思的優(yōu)良習慣
教師在評價自身的教學活動時,應當認真的審視自身的各種行為以及習慣,對于好的行為和習慣要繼續(xù)保持,而對于不良的行為和習慣要不斷改進,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反思習慣。如要客觀的反思自己在進行教學時,是否體現(xiàn)出了敏銳的判斷力、寬闊的胸懷、公正的品格以及豐富的情感,是否具有親和力,可以耐心細致地和學生進行交流等。教師不斷地評價自身的教學活動,認真反思自我,可以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反思習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當然,教學反思也可以僅僅體現(xiàn)在腦海當中,通過認真地思考,也可以不斷的完善自我,提高教學水平。但實際上,更應該將反思的內容以及過程記錄下來,防止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遺忘,否則會降低教學反思所具有的作用。因此,為了提高反思的有效陛,最關鍵的就是將自己的反思內容以及過程積累起來,從而防止重復性地勞動;還可以與其他教師共享,全面地表達內心想法,以便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寫作教學反思時,教師可以采取各種形式記錄自己在教學當中的一點一滴,如教育敘事、教育博客、教育隨筆以及反思日記等,并且通過深刻的反思,形成具有參考性的教學資料,用以指導下一次的教學活動。這是很多成功的小學語文教師所必備的經驗。
總的來說,提高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可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行為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因素,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正確的認清自我,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包括備課階段以及反思階段,都應當提升教學行為的有效性,這樣才能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