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強
蔣曉東是一位為人寬厚、平易近人的藝術家,不管是對同代人還是晚學后輩,都熱情真誠。他在《美術界》工作了30余年,從編輯到主編,再到退休,默默無聞地推動著廣西美術的發(fā)展。他為廣西、全國很多藝術家都發(fā)表過作品與論文,出版界流行一句話——“為他人做嫁衣裳”,用在他身上再恰當不過了。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他是一位十分優(yōu)秀的連環(huán)畫家與中國畫家。早在1984年他創(chuàng)作的連環(huán)畫作品便入選了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可是他從不宣揚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在雜志、報紙上也很難看到關于他的藝術宣傳,他是一位在用心畫畫的人。
一、學藝歷程與連環(huán)畫藝術創(chuàng)作
要談蔣曉東的畫,不能不談連環(huán)畫。20世紀70年代,連環(huán)畫逐漸再度流行開來,成為那個年代重要的精神食糧。蔣曉東就是在連環(huán)畫極其盛行的環(huán)境中,受其影響而成長起來的一位藝術家。
蔣曉東與連環(huán)畫結緣甚早,小時候就十分喜歡看連環(huán)畫,顧炳鑫的《紅巖》、賀友直的《山鄉(xiāng)巨變》、華三川的《白毛女》、劉繼卣的《窮棒子扭轉乾坤》等都被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可謂“破了萬卷書”。中學畢業(yè)之后,他便響應政府的號召,奔向了“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成為一名光榮的下鄉(xiāng)知青。在做知青的時間里,他白天下地勞動,晚上就拿出心愛的小人書,依樣畫葫蘆,自己照著臨摹。畫中正義的英雄,面目可憎的地主,詭辯狡猾的敵人都是他臨摹的對象。幾個月下來,滿滿幾本子的連環(huán)畫讓他自己都佩服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這便是他開始走上了創(chuàng)作連環(huán)畫的道路。
隨著臨摹連環(huán)畫水平的逐漸提高,創(chuàng)作一套連環(huán)畫的想法便在他的腦海中逐漸形成,這便是他日后出版的第一部連環(huán)畫作品《革命梆聲》。自己編腳本,自己畫樣稿,自己設計,他利用工作之余的整整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初稿,隨后郵寄至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最終因為無法提供原著出處,無法修改腳本,而最終沒能出版。后來蔣曉東又把此畫稿郵寄給了廣西人民出版社,并得到了出版社的重視。出版社后來借調他到南寧進一步修改,當時還有一些其他連環(huán)畫作者如雷德祖等也被借調來創(chuàng)作連環(huán)畫,他們同住在出版社的招待所里。雷德祖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由于他早年受過三年的美術附中、四年大學本科的系統(tǒng)學習,在人物造型、畫面布局等方面均有較強的把握能力與表現能力。而以自學起家的蔣曉東,非常珍惜與雷德祖相處的這段時間,經常觀察雷德祖的創(chuàng)作過程、繪制方法,還經常與雷德祖一起去畫速寫,并將自己的作品拿給雷德祖批評指導,雷德祖耐心的講解使蔣曉東的創(chuàng)作水平大大提高。經過一個月的修改,才18歲的蔣曉東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連環(huán)畫作品《革命梆聲》。1973年第一次印刷12萬冊,1974年再版25萬冊,《革命梆聲》獲得社會一致好評,蔣曉東也因此在業(yè)界名聲鵲起,并以此為叩門磚,敲開了廣西藝術學院的大門。進入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后,有著農村插隊經歷的他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畫室、圖書館度過,勤學苦練,廢紙三千,大學學習進一步提高了他的造型能力與藝術表現水平。由于他主修的是中國人物畫方向,因此,他經常到圖書館借閱藝用人體解剖與骨骼之類的書籍,進一步了解人體結構、肌肉、骨骼,以便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更好的表現人物,他還在教室、菜市場、農村等地畫速寫與寫生,這種集中的、有目的的強化練習,使他對人物動態(tài)、肌肉骨骼了如指掌,隨手勾勒,便能生動傳神。他當時畫了很多作品,如今我們只能看到不多的幾幅素描人物半身與水墨人物寫生半身像,如作于1976年的《素描女性頭像》《水墨人物寫生》,《素描女性頭像》作品中柔和的女性面部上的結構表現、體積表現、塊面表現、黑白灰的表現都展示了作者扎實的造型能力?!端宋飳懮繁憩F的是頭發(fā)胡須盡白的老人,畫家將水墨與造型結合的非常巧妙,畫中既能顯示出作者嚴謹的造型,又有瀟灑的水墨表達。畢業(yè)后,蔣曉東以優(yōu)異的成績進入了廣西美術界的重要陣地——《廣西工農兵美術》(《美術界》的前身)。隨后,他又創(chuàng)作、出版了大量優(yōu)秀的連環(huán)畫作品如《雄雞高唱》《伏虎司機》《戰(zhàn)斗的航次》《計殲東洋虎》《兵法三十六計叢書(6)欲擒故縱》《一尊金佛像》《堯舜禹傳說》《昆侖奴》等,其中《七星坳殲匪記》入選第六全國美展,《伏虎司機》獲廣西美展二等獎,《血戰(zhàn)昆侖關》獲廣西美展優(yōu)秀獎。至此,蔣曉東的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在全國都頗有名氣,后來還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連環(huán)畫藝術委員會委員。
二、人物畫藝術創(chuàng)作
雖然蔣曉東在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方面已經取得了十分優(yōu)秀的成績,但他還堅持創(chuàng)作中國畫,尤其是近年來,他的創(chuàng)作重點基本轉移到了人物畫上,創(chuàng)造了一批優(yōu)秀的人物畫作品。這些作品極具現實主義品格,其藝術特點如下:
(一)造型嚴謹、生動傳神
蔣曉東十分重視人物的形象刻畫,強調造型。他強調的造型分為兩個層面,第一是形體結構的準確性,第二是人物的傳神性。他認為人物畫的傳神是建立在造型基礎之上的,造型是基礎,如果沒有造型,那何談傳神。他認為造型并不是簡單的對著物象畫,也不是對著照片,或者是運用投影儀來塑造形體,而是強調抓住主題人物最生動的地方,最傳神的一剎那來進行表現,只有這樣,所刻畫的人物才鮮活。
蔣曉東的人物畫造型十分嚴謹,一方面與他一直以來創(chuàng)作連環(huán)畫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另一方面他在學校里也是受到徐悲鴻教學體系的影響比較大,比較注重造型,再一方面,是得益于他一直堅持畫速寫?,F在很多畫家都不畫速寫了,都是對著照片畫,其實這是不對的。畫速寫不僅可以提高畫家的造型能力,還可以提升畫家敏銳的觀察能力與表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讓畫家抓住人物生動傳神的瞬間,這與照片有著極大的不同,照片不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記錄,但畫家的眼睛卻是時刻在觀察,然后根據自己的記憶,心手相依地表現出來。因此,在他筆下的人物是飽滿的,是鮮活的,是生動的,而這一切都與造型有關。如2009年創(chuàng)作的《邊防巡哨》,表現的是邊陲哨兵巡邏的情景,畫家并沒有描繪眾多士兵巡邏的場景,而是刻畫了一位士兵手握鋼槍、回首張望的形象,人物塑造堅實厚重,形體有力,神情凝重剛毅,恰到好處的表現了邊陲哨兵的無畏精神與神圣使命。endprint
(二)筆墨沉健、空靈通透
蔣曉東的人物畫并不是那種不拘形似、大筆潑灑、酣暢淋漓的大寫意,而是屬于注重造型、重視情感、涓涓細流般的小寫意。小寫意與大寫意有著較大的不同,最明顯的就是筆墨,大寫意的筆墨豪放不羈,隨心揮灑,不求形似,而小寫意的筆墨則相對嚴謹,尤其注重筆墨與造型的結合。因此,小寫意比較難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筆墨與造型的關系,既不能讓筆墨完全服從于造型,那樣就會顯得沒有書寫性,沒有筆性,而缺乏中國畫的味道;但也不能置造型于不顧,像大寫意一般瀟灑,那樣就因為沒有造型基礎而流于筆墨游戲。
在這個筆墨與造型的問題上,蔣曉東思考了很多,也探索了很多,終將這個問題在自己的人物畫創(chuàng)作中給予了恰到好處的處理,他以造型為根基,重視用筆的書寫性與自由性,傾向于水墨畫法寫物象之實。在塑造人物具體過程中,重點處則嚴謹細微,造型為主,筆墨為輔,筆墨的輕重、緩急、濃淡、干濕都很講究地為造型服務,如刻畫人物面部、五官等地方,用線條勾勒結構,用皴擦表現明暗與體積;而非重點處則直抒胸臆,意筆勾勒,隨機性的自由揮灑,虛實相生,剛柔并濟,如服飾衣紋等以書法用筆,筆墨酣暢。因此,他的人物畫中既有扎實的造型筆墨又有生動揮灑的情趣筆墨,既有筆情墨趣,又富有人物神韻。
他的筆墨一方面來源于古代繪畫的臨摹,一方面來源于近現代徐悲鴻的中國畫教學體系,那就是強調素描的造型基礎與水墨的有機結合,塑造出堅實渾厚的人物形象。蔣曉東充分發(fā)揮了他深厚造型能力的優(yōu)勢,巧妙的將人物的結構與筆墨的節(jié)奏、運筆的書寫性結合在一起。他的筆墨功夫相當扎實,注重書法用筆與筆墨情趣,用筆時講究提按頓挫、濃淡干濕、剛柔并濟,用墨時追求“墨分五彩”,極富變化??偟膩碚f,蔣曉東的人物畫筆墨沉健,空靈通透,意境雋永。
(三)關注現實、民族情懷
藝術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真實寫照,又是生活的藝術表現,更是藝術家對生活的態(tài)度。在這一點上,蔣曉東理解得很深刻,他的人物畫作品,沒有去表現那些空洞的歷史傳說、文人雅集等題材,沒有去一味的追求文人畫的寥寥數筆、不求形似的筆墨情趣,而是更多的關注了廣西的少數民族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民風民情。因為他對這些少數民族有著深厚的情感,在那里插過隊、下過鄉(xiāng),在內心深處有著特殊的情誼。他了解這些少數民族的人們,雖然工作以后長期在城市生活,但蔣曉東經常去少數民族地區(qū)寫生、采風,有時帶著研究生一起去,有時幾個畫家朋友一起去,有時獨自一人去,無數次的少數民族寫生、采風讓他的人物畫中凝聚著那些原始質樸的民族情感,這些情感真實不虛假,沒有任何功利性。他不是為了創(chuàng)作一幅人物畫而去畫少數民族,而是為了表現少數民族的美與內心的情感而去畫畫,這兩者有著本質的不同。
放眼當代人物畫壇,或者在古代文人小品人物畫中拾人牙慧,毫無創(chuàng)造,玩味筆墨,隨意性小品創(chuàng)作,沽名釣譽;或者追求視覺沖擊力,搞大型創(chuàng)作,尺幅大、歷史感強,完全舍棄了傳統(tǒng)繪畫的筆墨精神,去贏取入選、獲獎等功名。這些都不是蔣曉東要追求的東西。他認為,畫家只有擁有社會和現實關懷,才能把人物畫畫活,畫得動人,才能不把人物畫畫得千篇一律,才能避免追求單純的筆墨玩味,才能使繪畫更具有情感性與精神境界。這也是蔣曉東不去繪古人詩詞、文人雅集等一類題材的原因,因為他沒有生活在那個環(huán)境,沒有這一類繪畫的土壤孕育,因此也不愿意去畫。
蔣曉東的人物畫關注現實,極具民族情懷,他的繪畫作品中那鄉(xiāng)間淳樸的民風,人們原始的生活方式,使觀者為之深深感動?!锻砬铩贰兜露牍?jié)日》《日出日落》《山花》《山路》等都屬于此類作品,如《德峨節(jié)日》表現的是廣西百色市隆林縣德峨鄉(xiāng)苗族婦女、兒童在趕圩時看節(jié)目表演的情景。畫家沒有美化她們,也沒有去表現他們的苦澀與艱難,而是選取了她們“美”瞬間予以描寫。在偏遠的少數民族農村,趕圩非常熱鬧,雖然那里沒有城市里的現代化的商場與大型的各類批發(fā)市場,但各種商品應用盡有,還有一些節(jié)目表演,熱鬧程度一點也不遜色。畫家正是在下鄉(xiāng)采風時被這一幕所感動,因此用畫筆記住了這一瞬間。她們的眼神、笑容、動作等都充滿了少數民族質樸的美,那種美不用雕琢,不用修飾,源自于內心的深處。
總之,蔣曉東不管是在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還是在中國人物畫創(chuàng)作上都用功頗勤,毫不偏廢,即使在連環(huán)畫沒有什么市場的今天,他依然在堅持創(chuàng)作連環(huán)畫,去年還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完成了80余幅《齊會殲滅戰(zhàn)》的單行本連環(huán)畫。這就是純粹的喜歡,純粹的藝術。讀蔣曉東的連環(huán)畫與人物畫,能感覺到畫家對藝術熱愛的樸實之心,在那里,沒有利益,沒有功利,有的是平靜與執(zhí)著,有的是畫家孜孜不倦的藝術追求,有的是畫家內心底最真摯的情感與現實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