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憑借處女作《愛情是狗娘》一舉成名,隨后的《21克》《通天塔》《鳥人》《荒野獵人》等影片都有不俗的表現。好口碑、高票房、多項大獎的取得無不彰顯其不俗的藝術功力。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堅持人文主義創(chuàng)作,注重探索人生意義與生命價值,通過電影挖掘生活本質,講述人生百態(tài)。他的電影時刻關注大眾群體,不斷進行深層次地剖析,探討人類生存困境,探索生命存在的意義??v觀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的一系列電影,對人類生存境遇和自我存在意義的思考一直是恒定的主題。本文旨在分析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的電影作品,探究其電影主題、電影主題的呈現方式以及恒定主題表達的意義,從而深入認識了解導演及其電影風格。
一、 充滿悲憫情懷的主題表達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在電影中一以貫之地表現人的沖突與隔閡,將鏡頭對準現實世界的普通百姓,從個體生存的現狀、人生的困惑混沌中去幫助人們尋找自我,正視內心的屏障,探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運用多線索交叉和非線性敘事的方式講述故事,形成一種錯綜復雜的敘事結構,形成了導演獨具個人特色的沉郁、駁雜的電影風格。他的電影中飽含著對個體、對人類的關心,這充分顯示出其電影極具悲憫情懷的特質。例如,電影《愛情是狗娘》以愛的背叛和人性的復雜性為主題,《21克》以生命如同一次心靈的旅程和靈魂的救贖為主題,《通天塔》則以當今世界面臨的全球化和人類面臨的交流和困境為主題。這些電影通過對表現當下世界的隔閡、迷茫,不斷對人類的生存際遇和自我存在的意義加以思考,進而尋找解決矛盾沖突的有效方式,發(fā)揮電影源于生活、又給予思考與感悟的作用。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以一種深邃的目光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人以及人生存的現實世界,并對人及其本質、情感、生存狀態(tài)、人類當下面臨的問題提出自己獨特的思考。他從容地探討生死與救贖,從微觀到宏闊,多方面展現人類文化交流的沖突,并在每一部作品中做細分處理,塑造了鮮明、清晰而深刻的具體指向。他不斷探索與自我超越,在電影中討論了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宇宙的相處、理解和溝通,并為人類最終走出精神困境而尋求方法。
二、 多角度呈現的電影主題
在恒定的電影主題中,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在敘事結構、鏡頭語言、電影音效等方面進行獨立創(chuàng)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他不斷創(chuàng)新故事敘述方式,打造獨特的電影的風格、結構、質感,形成別具一格的風格,強化對觀眾思想和感覺的沖擊力度。這種獨特的敘事結構、鏡頭表達和電影配樂滲透進整個影片中,使多種電影元素交織在一起,仿佛電影是一幅富麗華美的織錦畫。
(一)多線索交叉和非線性的敘述結構
電影語言就是以鏡頭為最小單位的邏輯性拼接,單個的鏡頭是不能引起人們任何反應與思考的,但是經過組接的鏡頭就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鏡頭之間排列組合,建立嚴密的邏輯關系表達導演的豐富思想,進而導致觀者產生迥然不同的觀影反饋效果。所謂非線性敘事,就是打破鏡頭間固有的邏輯關系,利用一種逆向的亦或是非客觀的邏輯結構敘事。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采用多線索交叉敘事,集中展示生命之痛與死亡感悟,犀利剖析人性,營造出彌漫著悲憫情懷的電影氛圍。
導演伊納里多在電影中進行多線索敘事,從一個突發(fā)事件作切入口,設計所有相關人物參與其中,形成聚焦點,從而引發(fā)一系列事件,人物彼此的命運也開始互相交錯、聯系。例如,《通天塔》將突發(fā)事件設置成了一場意外的槍擊事件,牽涉的人遍及了四個國家、三個大陸,多達十幾個人??此齐s亂,導演卻將電影四個故事講述得條理清晰、有條不紊,四組人物全部刻畫得栩栩如生,12個人在5天內迎接各自不同的命運:被捕、被殺、被遣返、被截肢。同時,一段婚姻被挽救、一個生命被拯救、一種痛苦得到釋放。影片借助非線性敘事,以一種緩慢的時間刻度將每個故事娓娓道來,讓每一種痛苦都細膩生動地呈現出來,深切地讓觀眾看到生命如何在生活中被打磨。電影《21克》異曲同工,導演伊納里多通過一個車禍的十字路口建立了影片故事的交叉點,三個家庭的命運開始相連。導演利用逆向、零碎或非客觀的邏輯敘事,表現出后現代敘事中非線性敘述的風格。影片開頭,保羅與克里斯汀躺在床上,接著是克里斯汀的丈夫與女兒在餐廳的愉快場景,然后是杰克教育一位青年的內景。畫面的轉換毫無邏輯聯系,甚至讓人覺得無厘頭。按傳統(tǒng)敘事風格,理應圍繞男主角保羅和女主角克里斯汀兩人之間發(fā)生一段長故事,但是導演大膽突破,用鏡頭的拼接完成敘事,這種非線性的敘事風格給人凌亂、飄忽不定的感覺,既切合了導演把人生、命運、靈魂的終極思索展現給觀眾的意圖,又吻合了電影主題“21克”生命之輕的內涵。
(二)一氣呵成的長鏡頭呈現
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善用多種鏡頭的組合切換,觀眾可由電影的整體影像風格畫面探究他的意圖,進而在影片情真意切的豐富色彩變化之中感受其傳達出的深意。長鏡頭作為一種電影表現手段,在呈現宏達壯闊景象方面有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保證影片采用多線索敘事后依然可以形散而神不散。長鏡頭在同一銀幕畫面內不切割空間,保整了時空的完整性、統(tǒng)一性,給人一種親切感、真實感。
影片《荒野獵人》采用調度廣角旋轉鏡頭,大全景拍攝,構成了極具特色的攝影風格,全面展現了落基山脈的壯麗風光,給觀眾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導演伊納里多長鏡頭的使用渾然天成,畫面景深與廣角前構建的宏大,把鮮血與呻吟、殘忍與死亡等場面和細節(jié)表現得觸目驚心,進一步出表現自然的美、人類的渺小、信仰的偉大以及殺戮的丑陋。連續(xù)的長鏡頭運用營造出一種極致的真實,開場印第安人偷襲白人的幾組長鏡頭營造了神秘、恐懼的氛圍;格拉斯遇到大黑熊攻擊那個片段,鏡頭的超低拍攝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殘酷的壓迫感;在格拉斯看見一群狂奔的野牛被野狗追戮的片段中,鏡頭跟著主人公橫移,先出現格拉斯震驚的表情特寫,再慢慢搖出一群野牛和殺戮的畫面,觀眾在兩個鏡頭轉化的瞬間強烈感受到主人公內心深處的震撼。電影《鳥人》的長鏡頭運用更加另類別致,整部電影由一個100分鐘和一個10分鐘的長鏡頭組成,而100分鐘的長鏡頭只由9個單獨的長鏡頭拼接而成。影片的每個長鏡頭就像話劇的每一幕,沒有剪切、跳躍、閃回,連轉場也刻意保持空間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全力追求戲劇沖突的貫通延續(xù)。例如,在影片出現片名之后的一分鐘里,鏡頭由窗外的天空緩緩拉近鳥人居住的病房,前景是窗戶的鐵絲網,后景是窗外的藍天,兩個鏡頭在一個銜接的拉鏡頭中完成,畫面簡潔從容。此外,這個轉場還使用了光學技巧剪輯中的疊影,天空和鐵網畫面不斷重疊,一隱一現加深了電影的意境,遼闊藍天與鐵絲網的對比也暗示了主角的心理與現實環(huán)境的格格不入。影片中,主人公是一個過氣的電影演員,希望靠一部自導自演的戲劇重回觀眾視野,他時常出現幻覺,有時沉湎于過往的輝煌,有時對現實展開想象,晃動的長鏡頭更好表達了主人公這種不穩(wěn)定的精神狀態(tài),更增加了真實感和緊張感。
(三)極致真實的音效水準
聲音和畫面是電影同等重要的兩個向度,導演伊納里多在聲音制作上貫徹了他的探索精神,在音響、音效上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絕高水準。電影承載的聲音效果如果得到充分發(fā)揮,可以幫助電影調整敘事節(jié)奏、補充畫面語言、表達人物情緒,在體現導演的藝術構思、突出影片的情感表達、制造戲劇沖突方面發(fā)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
影評人尼爾圖·里茲在《荒野獵人》的評論中寫道:“如果你仔細聽,你可以聽到每一縷穿過樹叢的風聲,每一股流過河畔的水聲,以及每一片落葉、每一棵枯草被踩到時清脆剔透的聲響?!备咚疁实囊粜殡娪白非笞匀弧⒆非笳鎸嵓臃?,給觀眾提供了接近絕對真實、充滿無限想象的視聽體驗。此外,電影配樂完美地對電影主題進行了詮釋和升華,時而淡而輕、時而激烈的的音樂緩緩流淌,貫穿始終,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一點一點挖掘出來。例如,格拉斯昏迷時,在夢中與兒子在一個頹敗的教堂相聚,那種失去親人的痛與悲用弦樂凄厲地演繹,令人心碎;結尾復仇高潮戲時,在格拉斯追逐仇人的情節(jié)中,打擊樂器制造出奔跑追逐的強烈懸念感和緊張感。影片《鳥人》則獨辟蹊徑,采用永不休止的鼓點做背景音樂,營造了一種煩躁不安的情緒氛圍,進而將主角瑞根等人的心境映射到觀眾身上。影片中,瑞根的劇場附近的一個街頭藝人無休止地敲著鼓,這鼓聲實際上是瑞根腦海中的幻聽,一虛一實間反映出瑞根處于長期焦慮的精神狀態(tài)。更有趣的是,當他內心沖突加劇時,背景的鼓點就由一個人的鼓變成了街頭一群人的鼓聲,觀眾憑借敲鼓藝人的鼓聲強烈感受到瑞根的內心世界。
三、 恒定主題表達的意義
選擇恒定的電影主題拍攝電影,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zhàn)的事情。導演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認真創(chuàng)作,在恒定的電影主題中進行了多樣化的電影拍攝嘗試,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仡櫼良{里多一路的經歷,我們發(fā)現恒定主題的選擇幫助他不斷探索電影拍攝的主題范圍,產生了眾多創(chuàng)新之處,大大提高了導演的辨識度,形成了特點鮮明的導演風格。
(一)創(chuàng)新電影拍攝的主題探索
電影的發(fā)展史,即是人們利用電影這個媒介不斷探索新的敘事方式的發(fā)展過程。從黑白、無聲到如今的巨幕、3D和環(huán)繞立體聲,不論畫面、還是聲音的清晰和精致程度都似乎已經抵達了一個峰值,讓觀眾都禁不住疑惑,這是不是電影所能進化的最高境界了。但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長期關注現實生活,準確地把握人們的現實生活狀態(tài),真切地體驗到現實生活的殘酷,跨越種族主義或愛國主義的藩籬,不斷探討電影的多元化、深層次主題表達,努力拍攝出了主題價值嚴肅而又厚重、蘊涵豐富哲理的優(yōu)質影片。
(二)奠定個人獨特的導演風格
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的電影作品格局,從本民族自身的局限向全球社會問題逐漸放大,視野不斷開闊。他的電影既像自己人生的一面鏡子,又超越個體經驗本身,專注于對生命、死亡的思考。導演關注現實生活、人類生存的困境和孤獨的生命體驗以及由此形成的隱喻性,通過電影對人類生存境遇和自我存在意義加以思考、表達。這些元素都以非線性的結構和充滿隱喻的魔幻現實主義意象呈現在他的電影中,形成獨特的導演風格。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的作品大多數都是以多線性敘述、結構巧妙而著稱。他的導演風格自然而深刻,故事講究結構,人物關系復雜,筆鋒現實但不乏導演天才般的設想。他在技術之外,探索了對人類生存境遇和自我存在意義的思考,探究生命的厚度,在后現代社會重新呼喚了人文精神,給予了人類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