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持續(xù)推進,作為一項全新的教學理念,“少教多學”逐漸被教育界所關注。數(shù)學學科是一類基礎性的學科,相比其他基礎學科來說,數(shù)學有一定的抽象性。傳統(tǒng)數(shù)學教學模式異常僵化,無法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少教多學”教學理念引入后,傳統(tǒng)教學方式被改變,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提升了整體的教學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分析
一、“少教多學”的基本定義
“少教多學”也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讓老師少教,并以學生多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老師在展開教學活動時,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方案以使學生對課堂產(chǎn)生較高的興趣,再對學生加以指導,使得學生自主投入學習中。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可以發(fā)現(xiàn)、分析并且解決相關問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掌握具體的知識點與解題方法。這里所講的“少教”并不是老師完全不管,而是在關鍵點對學生進行點撥,讓學生有“一點就通”的成就感。而“多學”則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與時間,讓學生可以有良好的思維空間來思考相關問題。
二、“少教多學”在小學數(shù)學中的必要性
新課標指明學習的主體為學生,在展開教學活動時,老師必須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突顯出來,此教學理念已經(jīng)被實施于具體的教學中,并且取得了相應的教學成果。但是仍然有部分老師還未將此教學理念真正實施到位,盡管老師都能理解此教學法的基本思想,但是在教學時,還是會將課堂時間花在“教”的問題上,而非學生的“學”。教師在課堂中還占據(jù)著主導地位,一味將自己所知道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導致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無法將知識點講解完,又或是留給學生獨自思考的時間不足。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老師講課十分辛苦,而且學生也不能完全接收,對教學效果的提升是無益的。
三、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實施“少教多學”教學模式
“少教多學”是一種將課堂歸還學生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此教學模式下可學習到需要掌握的知識。要想真正做到“少教多學”,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完善課前準備
在展開教學活動前,老師必須完全熟悉所持教材,可將教學內(nèi)容分成三個階段,第一為學生已基本掌握的知識點,第二為容易學會的知識點,第三為不易學會的知識點,根據(jù)不同的知識點運用相對應的教學策略。與此同時,老師還需要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分析,并劃分重點來備課,在上課前可為學生布置與此課內(nèi)容有關的預習,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課本中的內(nèi)容進行預習,將不懂的知識點記錄下來。老師可在課堂中講解大部分學生有困惑的問題,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再對問題進行思考,這樣,學生也能在課堂中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相關知識。
(二)課堂中引導學生思考
“少教多學”教學模式下需要老師從心底來關愛每一位學生,一切的出發(fā)點均為學生,讓學生愛上學習是此教學法的終極目標。當學生真正喜歡學習后,他們才會花心思去獨立思考,對問題進行探究,從而配合老師的教學。通常情況下,學生在沒有老師引導的情況下在解決某個問題時往往容易出錯,為此,老師需要懂得如何指引學生思考相關問題,通過老師的點撥,困擾學生的問題也將迎刃而解。比如,老師在教“雞兔同籠”(籠子中有雞與兔子,從上面數(shù),共有8頭,從下面數(shù)有26只腳,問雞與兔子各幾只?)這一章節(jié)時,可先指導學生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方程式與列表法。一般來說,學生在對難一些的方程求解時極易出錯,而列表法則相對麻煩一些,學生也無法想到另外的解決方法。在此時,老師可給出一定的提示:“我們可以換位思考,將里面的動物當成同一種動物,如果全部是雞會如何?如果全部是兔子會如何?”在完成提示后,一些學生便可運用假設法對此問題進行求解。在此過程中,老師所扮演的角色僅為一名提問者,而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索,便會加深印象,再遇到同類型題目時也能自行解決。
(三)歸還空間給學生
通常情況下,老師對于自己的學生是不放心的,他們常常擔心學生在學習時會出現(xiàn)不懂的知識點,最終老師往往會面面俱到地講解所有內(nèi)容,生怕少講或者漏講,為此,課堂時間只夠老師一人用。但是事實上,學生所懂得的知識遠遠超出老師的想象,為此在“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必須對以往的教學方式進行總結,分析以后課堂教學的具體方式,去掉不必要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完全掌握學習的選擇權與自主權,歸還更多的空間給他們,在此空間中,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發(fā)揮。
只要將以上三點做到位,小學數(shù)學課堂也將會變得綠色、高效,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nèi)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學習也比往常輕松,更易投入學習中。
新課程改革前提下,老師需要將傳統(tǒng)的思維觀念轉變過來,在“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下徹底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為主,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學習的能力。為此,在展開教學活動時,老師必須將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摒棄掉,指導學生自主參與到學與教的活動中,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
參考文獻:
楊娟.為了讓學生能夠終生發(fā)展:引導小學生自主學習數(shù)學教學模式的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3(16):39-42.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