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明
摘 要:國民身體素質(zhì)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基礎指標之一。而初中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則要更加注重身體的鍛煉,努力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
關鍵詞:初中;身體素質(zhì);策略
初中生正處在身心快速發(fā)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鍛煉他們的身體,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不僅能夠促進他們學業(yè)的進步,還能促進他們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強大的精神。新課標指出,現(xiàn)代體育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體育知識,還要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幫助他們形成勇于拼搏、敢于奮斗的精神。
一、力量素質(zhì)的訓練
力量素質(zhì)是身體素質(zhì)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的力量素質(zhì)好,那么他的身體素質(zhì)也就不會太差,反過來,一個人的力量素質(zhì)不是很好,那么他的身體素質(zhì)也肯定較弱,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那么就一定要先提高他們的力量素質(zhì)。
1.肌肉爆發(fā)力訓練
對于肌肉爆發(fā)力的訓練,最好的辦法就是跳躍和負重練習,而跳躍練習中的立定三級跳和跨步跳是最能起到訓練效果的。因此,教師可以在體育課上多組織一些這樣的活動,借此提高學生的力量素質(zhì)。至于另一個提高學生力量素質(zhì)的負重練習,教師可以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體能狀況設計一些適合他們身體素質(zhì)的沙包,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提高自己的力量素質(zhì)和肌肉爆發(fā)力。例如,在每天進行晨跑或者課間操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帶上一定重量的書,讓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提高肌肉的爆發(fā)能力,提高身體素質(zhì)。
2.肌肉耐力的訓練
肌肉耐力是一個持續(xù)比較長的堅持過程。它可以通過投擲實心球和俯臥撐以及仰臥起坐來實現(xiàn)。所以,教師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要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不斷地努力中接近目標,進而達到想要的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先測試一下整體學生的仰臥起坐水平,接著按照這個測試的水平分為兩類,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就可以稍微把目標定得高一些,比如,全班的平均水平是50個每分鐘,那么教師就將目標給他們定為70個,要求他們每次超越之前3~5個,直到達到指定的目標,而對于那些身體素質(zhì)相對弱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制訂一些比較低的目標,讓他們只要努力就可以達到。
二、速度素質(zhì)的訓練
速度素質(zhì)也是考核身體素質(zhì)的一項重要指標,它不僅包括身體的速度素質(zhì),還包括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身體的反應速度。
1.快速跑運動能力訓練
快速跑就是我們常見的以競技為目的各類比賽項目,如百米賽和接力賽等等。對于這個技能的鍛煉,教師可以用兩種方法交替進行。一種就是定時跑,做法就是不限距離,只限速度,具體做法就是讓學生保持一種高于正常速度的頻率,沿著操場進行奔跑,直至到達一個指定的時間。另一個則是為學生規(guī)定具體的距離,讓他們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這段指定的距離。這兩種方法,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速度感,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還能增強學生的臟器功能,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
2.對于反應速度的訓練
反應速度是一個綜合型的速度,它包括身體反應速度、思維反應速度。思維反應速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腦的反應力,我們一般可以利用玩游戲或者連續(xù)起跑來實現(xiàn),而身體的反應速度則是需要各種球類運動來加強。例如,教師在日常的體育課上,可以組織一些小型的比賽游戲來鍛煉學生的身體反應能力和思考能力。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成一個圓圈,而教師則站在圓圈的中央,進行籃球的傳球運動。教師在進行傳球時要注意自己的動作,盡量要隱蔽一些,不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否則就失去了訓練的意義。
3.對于耐力素質(zhì)的訓練
耐力素質(zhì)是指身體長時間運動的一種能力。它不僅有助于對抗人體的疲勞,還能促進身體各器官技能的增強。當人體的肌肉相對疲勞的時候,人體的各種反應速度和靈敏性就會有明顯的降低,但是如果你的身體耐力比較好,那么你的這種降低就會逐漸變慢,其他身上的各種素質(zhì)則會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對于耐力的訓練,我們可以采取這樣一些辦法,如變速跑和間歇跑。比如,教師可以將操場劃為不同的區(qū)域,讓學生在這個區(qū)域里進行不斷的變速跑,以此來讓學生適應這樣的速度和強度,進而加強他們的耐力,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
4.對于靈敏素質(zhì)的訓練
靈敏素質(zhì)是指人體本身在某種情況下,準確、快速、靈活地完成某個動作的身體能力。對于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武術或者游戲來進行練習。例如,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開展丟沙包的游戲,并指定采用什么樣的動作來進行躲避,比如教師可以指定3個動作,學生要利用這三個動作完成9次的躲避,或者動作不限,每次增加投擲沙包的人數(shù)。
5.對于柔韌素質(zhì)的訓練
柔韌性是指人體本身完成大型動作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肌肉韌帶的彈性。如果一個人的柔韌性不強,那么他在進行各種動作練習的時候,就容易拉傷自己的韌帶和肌肉。柔韌訓練包括三種、一種是靜力性的練習,它包括在肋木上的各種壓腿動作以及墊上的各種練習等等。另一種是動力性的練習,也就是在肋木上做幅度大的練習等等。最后一種則是發(fā)展柔韌的素質(zhì),也就是利用把桿或者吊環(huán)等器械進行一些阻力型的練習。在進行身體柔韌性訓練的時候,一定要注重身體訓練的強度,剛開始可以采取一些溫和性的手段慢慢進行,待取得一些進步之后,再逐步加大訓練強度。
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早睡早起,不暴飲暴食。
總而言之,要想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教師不僅要不斷改進和借鑒其他教師好的體育教學方法和訓練方法,提升自身的體育專業(yè)素養(yǎng),為學生提供更適合他們的訓練方式和方法,還要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地進行鍛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天輝.淺析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zhì)的方法與措施[J].當代體育科技,2014(8).
[2]丁躍東.初探初中生運動技能與發(fā)展體能有機結(jié)合[J].運動,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