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克思實踐自由思想及其當代意義

      2018-03-07 00:17:53
      文化學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自由主義黑格爾馬克思

      張 暢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撫順 113001)

      一、馬克思實踐自由思想的內涵及特征

      自由是哲學的永恒主題,不同歷史時期的思想家都對自由問題進行了相關探討,而馬克思從現實的社會生活出發(fā),以實踐的角度實現了對唯心主義和費爾巴哈哲學的超越,形成了其全新的實踐哲學,實踐亦然成為其自由思想的基點。

      (一)實踐是馬克思自由思想的邏輯基點

      馬克思在其博士論文中闡述了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自然哲學的差別,并同伊壁鳩魯一道看到了哲學的另一個世界,認為原子不僅具有自然屬性,同時也具有人本屬性,德謨克利特的必然性規(guī)律扼殺了個體的獨立與自由。馬克思將伊壁鳩魯的原子偏斜運動引申到人本身,認作是自我意識的確證,也因此確立了個體的自我意識的自由。《萊茵報》時期的生活經歷使得追尋自由的馬克思認識到理性主義的信念總是同物質利益的權利之間發(fā)生沖突,并且物質利益總是更勝一籌,于是馬克思開始關注實踐自由這條道路,開始追求現實生活的經驗自由,關注市民社會中無產階級的實踐自由。

      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康德哲學從反思啟蒙理性著手,并力求達到對理性的超越;黑格爾哲學的出發(fā)點既不是抽象的與客體對立的主體,也不是抽象的與主體對立的客體,而是兩者在現實歷史中辯證的、過程性的統一,即絕對精神,而費爾巴哈對黑格爾的批判在于把黑格爾抽象語句下的東西還原為真實的客觀存在,用現實的人來代替黑格爾的絕對精神,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局限性在于,他把現實的個人只當作單個的個人,沒有看到這種個人是受社會關系制約的。他只看到自然界對人的制約,并未看到自然界也正是由于人類的實踐活動處于不斷變化中,我們所面對的感性世界不是永恒不變的,而是生產活動的產物,是歷史的產物。

      馬克思以實踐為其邏輯基點,批判了費爾巴哈的直觀唯物主義,指出費爾巴哈只將人當作直觀的對象,不是從人的感性活動去理解,沒有進行辯證的分析探討,因而對于人就不能只將其當作直觀對象,而是以社會生活本質規(guī)定的人類的感性活動來考察。在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哲學視域中,自由自覺的實踐活動是人的類特性,馬克思立足于現實的人的實踐活動,自由就意味著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實踐活動的自由,只有在自由自愿的實踐活動中,主體才能夠從自身活動中產生出他的內在豐富性,積極地展現自身的才能,從而實現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

      (二)實踐是自由的存在方式和發(fā)展方式

      所謂實踐是自由的存在方式,是指人只有在現實的生產實踐活動中才能獲得自由,人作為類存在物,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人的類特性,所以自由是以實踐為載體而存在的,人在物質生產實踐活動中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和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人的自由是在歷史中發(fā)展變化的,是在生產實踐中逐步獲得的。馬克思實現了對舊唯物主義的超越,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以實踐為邏輯基點的歷史唯物主義,克服了近代直觀唯物主義和抽象唯心主義的片面性。在歷史唯物主義中,馬克思所談的歷史主體始終是現實的、進行生產生活的人,具體地說,不是處在思辨頭腦中的、離群索居狀態(tài)的人,而是處在具體物質的、不受其他人支配條件下的活動的人。

      人的本質之規(guī)定離不開現實的物質生活,“生產生活就是類生活,這是產生生命的生活……而自由的有意識的實踐活動恰恰就是人的類特性”[1],人作為有意識的類存在物,現實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的生存方式和發(fā)展方式,自由的實現是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馬克思立足于實踐活動,從一個全新的視域來理解人的自由問題,積極地揚棄了舊哲學的理論視域,把對自由的理解矗立在現實的社會關系中。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指出:“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人們是自己的觀念、思想等等的生產者?!盵2]馬克思揚棄了黑格爾哲學,將黑格爾的倫理世界轉化為現實的生活過程,但目的仍然是實現自由,不是黑格爾絕對精神中的理念自由,而是現實的人的自由,自由的實現務必需要實踐活動這個載體,并隨著人類的實踐活動日益完善。在實踐中,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實現自由的過程,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擺脫自然規(guī)律而獨立,而在于認識這些規(guī)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guī)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3],因而,自由的實現必然經歷了主體對必然性的認識過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實踐活動,人的自由離開實踐活動是無法實現的,離開實踐談自由是毫無意義的。

      (三)實踐自由思想的具體性

      所謂實踐自由的具體性,是指在不同的社會發(fā)展時期對自由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這是由于受到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制約,不同的歷史條件所反映的哲學觀念也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差異決定了生產關系的不斷變化,意識形態(tài)隨之而改變,由此可見,人在生產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生存環(huán)境,同樣,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也必然會引起思想中自由觀念的改變,“人的個性與自由也只有在現實的生產方式的基礎上才能得到實現,并不是在他們關于人的理想所容許的范圍內取得自由,而是在現實的生產力和與之相適應的社會關系之內取得自由的”[4]。例如在中世紀,佩劍就是獲得自由的象征,在游牧民族的思想意識里,只要有馬就會被認定是自由人,所以不同的歷史時期對自由的理解具有不同的含義。

      “一定的生產方式或一定的工業(yè)階段始終是與一定的共同活動的方式或一定的社會階段聯系著的?!盵5]馬克思用“一定的”表明物質生產實踐活動自身是一個具體的歷史過程,而唯物史觀是要歷史的、具體的透視歷史。自由的具體性也包括自由受到他物的影響和制約,不同階級的人的自由也不相同。古希臘時期追求的本真的自由狀態(tài),也只是奴隸主階級的特權,奴隸是沒有資格談及自由的;在封建社會中,封建主階級享有一切特權,農民階級深受壓迫,在政治上自由也只屬于封建主階級;資產階級在追求自身自由的過程中以犧牲工人階級的自由為代價,剝奪工人的勞動時間,榨取工人的剩余價值,他們自身不勞動卻享有工人的勞動成果,異化勞動使工人失去了應有的自由,淪為生產的機器,也使自身越來越貧困,資產階級所謂的民主與自由,表面上看似都享有自由平等的權利,實際則不然?!皞€人自由只是對那些在統治階級范圍內發(fā)展的個人來說是存在的,他們之所以有個人自由,只是因為他們是這一階級的個人。”[6]因此,自由受不同歷史時期的生產關系影響,受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制約,不同階級對自由的理解有其內在的規(guī)定性。

      (四)實踐自由思想的人本性

      馬克思曾是青年黑格爾派的一員,其哲學的出發(fā)點是青年黑格爾派的“自我意識”,早期對人本主義的探索也是植根于黑格爾的哲學基地,把人的本質理解為一種精神,因此,對于人的自由的追求也只是一種意識活動。費爾巴哈的功績在于將黑格爾思辨范疇內的人帶回到現實,但由于費爾巴哈理論中的人只是利己主義的個人,所以在市民社會中抽象出“類”的概念,費爾巴哈哲學人本主義思路沒有為現實的人的問題提供可行的方案,對于探究真正人的自由問題也化為泡影。

      馬克思在不斷探索中,通過異化勞動描述了人的類本質,“人是類存在物,人把自身當作現有的、有生命的類來對待,因為人把自己當作普遍的、自由的存在物來對待”[7],所以人的實踐活動原本是一種自由自覺的活動,但異化勞動剝奪了屬于人的本質屬性,使其變成一種僅僅維持生命的手段。資本主義異化勞動不但使社會經濟生活處于一種異化狀態(tài),也導致人與人的類本質相異化和人與人之間的異化,這種異化使得現實生活陷入徹底的異化狀態(tài),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立足于實踐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人本學的批判,提出了人的自由自覺的感性活動,即實踐自由。

      馬克思唯物史觀的研究方法以現實為基礎,它所指的人不是只停留在思辨范疇中的人,而是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物質生產活動的人,“甚至人們頭腦中模糊的東西也是他們的可以通過經驗來確定的、與物質前提相聯系的物質生活過程的必然升華物。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是從現實的、有生命的個人出發(fā),把意識僅僅看作是他們的意識”[8]。馬克思積極揚棄了黑格爾哲學的“自我意識”,從實際生活出發(fā),不管是人還是人的自我意識都能在生產實踐活動中體現出來,而人的自由也絕不是意識中的自由,而是現實的人的自由。在《共產黨宣言》中,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馬克思強調了個人的自由發(fā)展,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就會迎來真正的人的解放,即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每個人積極展現自身的潛能,占有感性豐富的自身,個人的勞動不再是生存的手段,而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可以自由地做這事、那事,從而實現人的自由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二、馬克思實踐自由思想的意義

      對馬克思實踐自由思想的重新思考,進一步深化了我們對實踐自由思想的認識,為我們當代人正確認識自由問題指明了方向,朝著馬克思所設想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不懈奮斗。

      (一)重新審視西方自由主義問題

      伴隨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西方自由主義的價值觀念也隨資本的擴張傳播到世界各地,產生了深遠影響。西方自由主義強調個人的自由和個性的發(fā)展,崇尚憲法與憲政,并將個人自由作為社會政策和立法的基礎,公民在法律的范圍內享有充分的自由權,自由、平等、個人財產等是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權利;自由主義重視經驗和理性的作用,強調在尊重經驗的條件下,用理智的態(tài)度來處理和解決社會問題;“由于西方自由主義信奉個人至上的理念,政府對個人的過度干預是無法容忍的,因而嚴格限制政府的權利范圍,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都要以捍衛(wèi)個人自由為最高目標”[9]。與西方自由主義一道,同樣是孕育在歷史悠久的傳統西方哲學的土地上,馬克思的自由思想與西方自由主義雖然有其相似之處,但差異也十分明顯,在理論化為現實之時,自由主義的局限性也充分暴露出來,自由主義只重視個人自由的狹窄范圍,而馬克思的實踐自由思想追求的是全人類的自由與解放,不分階級、民族、宗教信仰、國度等一切外在的條件。當我們用馬克思的實踐自由思想來重新審視西方自由主義時,就會發(fā)現西方自由主義雖有其合理之處,但也暴露出太多局限性。

      當代自由主義大多主張個人自由至上論,個人主義將人性論抽象化,認為個人先于社會而存在,對社會的理解是從個人的角度出發(fā),是個人理性選擇的結果和實現個人自由的工具及手段,馬克思不是從個人角度來解釋社會,恰恰相反,他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個人自由只有在社會存在中才能實現。馬克思的實踐自由思想不是單個人的自由,而是全人類的普世價值觀,自由也不僅僅局限于理論范圍內,而是在實踐中才能實現人的自由。面對當代西方自由主義思潮在我國的廣泛傳播,只有全面把握馬克思的實踐自由思想才能從本質上認識西方自由主義思想。

      (二)推動馬克思主義人學研究

      人作為萬物靈長始終是哲學研究的核心,古往今來,哲學家們沒有中斷過對人的研究。近代唯物主義人學思想以自然科學的發(fā)展為根基,把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當作樣板應用到哲學研究中,用這種不變的公理、定理去把握對象界的事物,把人當作一架肉體的機器,這種方法只能認識到事物的數量及形式,無法把握事物的本質,這無疑是近代唯物主義人學理論的片面性。以康德為代表的德國古典哲學在理性的視域內理解人與自由,其自由理論將人定義為意志的主體,通過道德來理解人的自由,把理性作為道德與自由的前提,這種自由是通過主體意志對外部誘惑的控制而實現的,表現為一種意志自由,過于強調自由的主觀性,缺乏客觀的實踐性。黑格爾認為人是自我意識的存在,萬事萬物的活動都是在絕對精神的支配下進行的,而“精神的本質在形式上就是自由”[10],因此,對于黑格爾來說,歷史也無非是自由意識的歷史。

      馬克思的實踐自由思想以實踐為邏輯基點,實現了哲學的偉大變革,馬克思批判費爾巴哈把宗教本質歸結于人的本質,提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只有在具體的社會歷史關系中才能說明人的本質,而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11]。因此對人的理解也是從現實的生產實踐活動出發(fā),不是停留在思維中的抽象的人,也不是費爾巴哈口中直觀的人,而是現實社會中具體的個人,是處于實際的社會關系中,從事社會生產的人。所以,馬克思對人的自由的理解是從實踐的角度出發(fā),實踐是自由的存在方式和發(fā)展方式,從而把實踐納入到社會生產和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中進行考察,批判地繼承了前人的優(yōu)秀成果,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實踐唯物主義人學,是人學理論上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變革。

      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是馬克思所追求的崇高理想,這也體現了我們當今社會的發(fā)展目標。在追求個性自由與遵從自我價值的21世紀,隨著生產力水平的飛速提升,社會生活對人的發(fā)展及人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在當下的自媒體時代,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對市場經濟的作用,都只有在正確認識馬克思實踐自由思想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時代意蘊和價值,進而推進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研究和發(fā)展。

      (三)為當代人正確認識自由問題指明方向

      自由的實現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升自我的過程。在現代社會下,隨著西方自由主義思潮的傳播,追求個性與自由成為時代的主流,但自由不是無節(jié)制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超越法律界限之外的自由,當代社會自由的實現需要法律提供保障,只有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才能擁有自由,如果每個人都隨意妄為,社會將陷入一片混亂。同時,自由也不是忽視社會道德片面滿足個人的欲望,不是超越當前生產力水平的自由,而是在人與自然、社會的協調統一過程中實現的自由,生產方式不是人類能夠自由抉擇的,是由當時生產力的發(fā)達程度所決定的,馬克思實踐自由思想也是取決于當前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而非理想所能確定的。

      人的自由程度與特定時期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密切相關。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fā)展水平還比較低下,自由理想的實現仍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們只有認清社會現實,才能避免西方個人至上的自由主義的誤導。在如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歷史進程中,自媒體時代下西方自由主義思潮通過各種路徑進入公眾的視野,我們應該用理性的思維,辯證地看待所謂純粹的自由主義。有些人誤以為自由就是可以為所欲為,以自我為中心,在網絡上散布謠言,隨意侵犯他人隱私。還有些民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生活后,精神生活異化現象愈演愈烈,過著空虛、寂寞、乏味、單調、毫無色彩的如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有些人只把工作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工作不是為了積極展現自身的才能,占有個人感性豐富的生命,而是為了那可以顛倒是非的錢財,抑或是這樣的生活是除了死亡以外最好的選擇,這些精神上的不自由是由利己主義引發(fā)的,也是誘發(fā)現代人產生各種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馬克思的實踐自由思想是人類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從事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活動,自由而充分地占有自己感性豐富的生命,是一種集體主義的自由,“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fā)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12],只有摒棄利己主義才能達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準確把握馬克思實踐自由思想,為當代人正確認識自由問題指明了方向。

      (四)對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具有指導意義

      馬克思的實踐自由思想從理論上昭示了人類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從實踐的角度出發(fā),立足現實的客觀環(huán)境,對現實的人類社會進行了深入分析?!豆伯a黨宣言》言:“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13],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對共產主義生活狀態(tài)的描述,他們所向往的共產主義是一個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那里人類自由與解放的美好愿景終會實現。

      社會發(fā)展的過程是一個曲折而漫長的歷史過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產階級社會都是處在特定發(fā)展階段上的社會形式,與當時的生產力發(fā)達程度相適應,構成了相應的生產關系,社會意識和個體的精神觀念也會隨著物質生活的變化而改變。“一個人的發(fā)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性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fā)展,彼此發(fā)生關系的個人世世代代是相互聯系的”[14],這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這也決定了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依賴于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隨著社會歷史向著更高階段的發(fā)展,個人的自由發(fā)展也隨之實現。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其他哲學的區(qū)別在于其目的不是解釋世界而是改變世界,社會歷史發(fā)展有其客觀規(guī)律,通過對馬克思實踐自由思想的重新解讀,我們知道那個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共產主義社會不是虛幻的夢想,具有科學的現實性,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這一命題不僅是一個理論命題,更是一個實踐命題。當前,我們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生產力水平還需繼續(xù)提高,但社會的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朝著馬克思設想的社會而努力,人就會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

      [1][7]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3.51.

      [2][6][8][11][12][1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1.199.152.135.199.422.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53.

      [4]孫伯鍨,張一兵.走進馬克思[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206.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3.

      [9]陶紅梅.西方自由主義的源于流[J].學術界,2012,(5):172.

      [10]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1982.439.

      [1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515.

      猜你喜歡
      自由主義黑格爾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絕對者何以作為實存者?——從后期謝林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來看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三大層次
      必須宣布新自由主義已完結。下一步何去何從?
      英語文摘(2019年8期)2019-11-04 00:57:36
      反對自由主義
      嚴明黨的紀律,克服自由主義——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導讀
      叔本華與黑格爾的情理之爭及現代啟示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fā)現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交城县| 突泉县| 山阴县| 荆门市| 宁化县| 昭平县| 息烽县| 冕宁县| 维西| 灵武市| 青海省| 双城市| 田林县| 嵩明县| 客服| 呼图壁县| 庄河市| 沧源| 丹寨县| 元氏县| 信宜市| 盐山县| 南岸区| 建瓯市| 武义县| 淮安市| 南川市| 沈丘县| 神池县| 东安县| 清河县| 阳曲县| 东乡族自治县| 光泽县| 北碚区| 榆社县| 六安市| 东至县| 蒲江县| 临颍县| 兴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