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燈塔種豬有限公司 31000)
孫逢來
(杭州市余杭區(qū)畜牧獸醫(yī)局)
浙江燈塔種豬有限公司于2002年底從丹麥引進長白原種豬110頭,其中公豬20頭、7個祖代血統(tǒng),母豬90頭;隨后封閉飼養(yǎng),直到2010年2月又從丹麥引進10頭公豬,8個父系血統(tǒng),一直飼養(yǎng)選育至今。
經過10多年的精心選育,現(xiàn)在已有丹系長白種公豬13頭(6個血統(tǒng));丹系長白基礎母豬1000頭,其中400頭用于純繁,600頭用于二元豬生產。這批種豬體型外貌、繁殖性能、生長性能、健康水平等都已達到國內丹系長白豬先進水平。
2002年底公司從丹麥引進長白公豬20頭(血統(tǒng)7個),母豬90頭;隨后即封閉飼養(yǎng),擴群育種,由最初的90頭母豬擴繁生產一直到2005年底達到1000頭母豬,基本達到了滿負荷生產。
由于擴大遺傳交流需要,2010年2月公司又從丹麥引進公豬10頭,8個父系血統(tǒng)。到目前為止場內有公豬16頭,10個血統(tǒng); 400頭母豬用于純繁生產,600頭母豬用于二元豬生產。
經過10多年來的精心飼養(yǎng),長白豬的飼養(yǎng)實踐大致經歷了三個時期:一是2003-2008年,引種后的適應期;二是2009—2014年,穩(wěn)定生產期;三是2015年后,選育提高時期。
2.1踢除攜帶不良基因公母豬 引種后的前3年主要踢除黑斑、陰囊疝豬只, 2006年后主要踢除臥系、瞎奶頭豬只。
2.2生長性能測定 2004年起參加浙江省種豬測定中心的全省種豬性能測定工作,2004至2008年選送的新丹系長白公豬,連續(xù)5年獲得種豬性能第一名的驕人成績。隨后場內種豬測定工作正常開展,從2009年至2016年累計場內測定種豬17237頭,用于后備豬的選育。
2.3全群公母豬基因檢測 2008年公司對部分影響生產性能和健康的主效基因進行了分析和篩選。完成了236頭豬的主效基因測定工作,包括氟烷基因、FUT1基因、KPL2基因、抗腹瀉基因F4ac、IGF2基因監(jiān)測。結果表明,豬群均為氟烷敏感陰性個體、檢測豬KPL2基因均為正常基因型,沒有攜帶精子短尾遺傳疾患的個體;斷奶前仔豬F4ac腹瀉基因抗性基因頻率大白為52%、長白為45%;而遺傳缺陷(斷奶后仔豬腹瀉易感性)FUT1基因的檢測結果表明其遺傳易感性較強。根據監(jiān)測結果淘汰了5頭IGF2基因中GG基因型的長白種豬。分析檢測結果為種豬選育提供了寶貴的科學依據,在選種選配過程中,兼顧表型選擇和性能測定的前提下使育種群中有利基因頻率加大。
2.4注重配種后代的繁殖指數同時兼顧近交系數的控制 燈塔種豬有限公司將近交系數基本控制在0.03,配種后代的繁殖指數必須≥0。因此將近交系數低于0.03血緣關系的公母豬進行配種。運用GPS生產管理軟件制定配種計劃表,在設定種公、母豬之間的最大親緣相關系數的情況下,制定最優(yōu)化的《種豬選配計劃表》,按要求列出了符合親緣相關系數限制條件的現(xiàn)有種公豬號碼。并按照預先設定的育種方案,兼顧各品種豬血緣間、血緣內的配種比例,再進行種公、母豬的選配。
2.5準確記錄母豬繁殖哺乳成績 母豬繁殖性能不只是反映母豬本身生產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須掌握仔豬出生及哺乳階段的生長發(fā)育狀況。因此,仔豬出生時除按全國統(tǒng)一耳號編制方法進行剪耳號外,將所有仔豬個體的初生重、乳頭數、斷乳重等繁殖成績完整記錄,以備進行后代生產性能測定時的仔豬初選。
2.6確定飼料營養(yǎng)配方 公司固定飼料原料供應商,根據原料質量和性能測定各類豬的營養(yǎng)需要,確定飼料配方和營養(yǎng)水平。
2.7優(yōu)化種豬選育方案 拓展優(yōu)化種豬多性狀動物模型BLUP法遺傳評估技術;采用多性狀混合模型估計種豬重要經濟性狀的遺傳參數;對種豬繁育方案進行了優(yōu)化。運用GPS育種生產管理軟件指導場內種豬生產管理,優(yōu)化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選育方案。
2.8注重公母豬的奶頭選育 從2012年后公司特別注重公母豬奶頭的選育,選種要求有效奶頭數至少7對,并有意識的選留具有8對、9對奶頭數的種豬留作種用。
通過以上育種工作和措施的實施,種豬繁殖性能和生產成績明顯呈現(xiàn)逐年提升趨勢。
3.1產仔窩數情況 詳見圖1。
圖1 各年度產仔窩數情況圖
由圖1可見,2003到2005年處于擴群時期,2006年開始達到了滿負荷生產,年平均在800胎以上。
3.2胎總產仔和產活仔情況 詳見圖2。
圖2 各年度胎總產仔和產活仔頭數圖
由圖2可見,前5年總產仔有下降趨勢,這是引種時豬群處于生長適應期,從2009年開始總產仔數開始上升并處于穩(wěn)定階段,到2015年又處于快速上升時期,2015年、2016年,總產仔分別達到14.23頭/胎、14.61頭/胎。與總產仔相似,前5年產仔數較低;從2009年后開始上升,特別是近兩年上升較多,2015年、2016年,產活仔數分別達到12.41頭/胎和13.02頭/胎。
3.3母豬妊娠期統(tǒng)計 詳見圖3。
圖3 各年度母豬每胎懷孕期天數
由圖3可見,平均懷孕期116.80 d,總體趨于平穩(wěn),與其它豬種114 d相比,相差2 d左右。
3.4母豬胎間間隔期統(tǒng)計 詳見圖4。
圖4 胎間間距天數圖
由圖4可見:平均胎間間距163.44 d。前三年因管理及母豬適應性影響,以及為了擴群需要選育較粗放,胎間距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從2006年起加強了生產管理,胎間距基本控制在160 d左右,2016年降至156.08 d。
通過以上飼養(yǎng)實踐可見,丹系長白豬確實是一個高繁殖性能的豬種,在燈塔種豬場已經適應生長,且可通過繼續(xù)選育,進一步提高其繁殖性能。
[1] 彭新社,顔靜.新丹系長白豬生產性能的觀察[J]. 動物科學與動物醫(yī)學,2005,(9).
[2] 趙劍洲,謝水華.丹系長白豬在華南地區(qū)生長性能與繁殖性能的初步觀察[J].養(yǎng)豬,2016,(1).
[3] 李瓊華,雷樹橋.廣西桂寧丹系長白豬生產成績優(yōu)異[J].廣西畜牧獸醫(yī),2013,(3).
[4] 蘇光華.重慶新丹系長白種豬繁殖性能的表現(xiàn)[J].中國豬業(yè),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