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習友小學 程 梅
在一個班級中,班主任是核心人物,帶領著學生走向健康的成長之路。而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性格活潑頑皮,容易給班主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馬克思曾經(jīng)指出,語言即是傳播思想的直接現(xiàn)實。這就表明語言能夠傳播思想,并且闡明一些道理,表達發(fā)言人的感情,構(gòu)建起感情交流的橋梁。小學班主任工作中,要求班主任必須掌握好語言藝術(shù)。
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與學生交流、家長溝通時,采用科學藝術(shù)的語言,具有以下幾點重要作用:首先,教師通過有效的語言藝術(shù),可快速又準確地掌握小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其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等等。而教師在掌握這些情況后,則可有針對性地合理制定教學方案和管理措施,利于在最大限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并使其發(fā)揮所長,促進小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這是與新時期課改要求相符合的重要舉措。其次,班主任采用有效的語言藝術(shù),可以與小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而這一師生關(guān)系可以為班主任工作提供很好的保障性作用,可以讓小學生愿意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最后,良好的語言藝術(shù)可以讓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具有靈活性的特點,擺脫以往刻板嚴肅的工作模式,形成一種創(chuàng)新的、自我認同的模式。這更容易讓小學生接受班主任所制定的管理條例,學會互幫互助,并且共同進步,和諧相處,共同建設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
建立在事實根據(jù)基礎上的語言藝術(shù)即是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采用實事求是的工作態(tài)度與小學生進行語言溝通。在事實的論述和講解之下,班主任可以讓小學生了解到事情發(fā)生的本質(zhì),達到以事實服人的效果。以事實為根據(jù)來開展班主任工作,可以讓班主任工作具有科學性和真實性,不憑主觀想象或猜測來處理班級中出現(xiàn)的問題,利于提高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公正性與有效性。比如在班級中出現(xiàn)的小學生亂扔書籍、制造垃圾、不掃衛(wèi)生和白天開燈等等一系列問題,班主任可以展開相應主題的辯論活動,讓小學生在參與激烈辯論的過程中懂得“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一道理,懂得每日自主規(guī)范行為的重要性。這就意味著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時機,根據(jù)當前所發(fā)生的事實,展開有效的班級教育,避免隨意性的教育影響師生關(guān)系。而通過讓小學生認識到問題的真相及根源,可以使其深刻明白一些錯誤行為,漸漸樹立起正確的行為觀念。
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難以避免地會發(fā)生一些問題,需要班主任去說服學生,使其可以主動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在這個過程中,要保護小學生的健康心理,就需要班主任掌握好語言藝術(shù),充分考慮小學生此時的心情,站在換位思考的角度,疏導小學生的情緒,并且以小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采取有效的語言溝通技巧,以感化小學生,使其可以與班主任產(chǎn)生情感共鳴,然后敞開心扉,坦露自己的想法。在這個基礎上,小學生也更愿意和班主任進行交流,愿意接受勸說,改正自己的錯誤。比如,當有小學生在犯了一個錯誤,想要借同桌的鉛筆來用,但是那位同學不肯,這位小學生就把同桌的筆盒打翻。這時班主任就需要以真情來感化這位犯錯的小學生。小學生的年齡畢竟較小,犯了錯后,心里或多或少會存在愧疚感,班主任在說服他主動認錯時,可以用懷柔政策來疏導學生的情緒,使其緊張的心情得以緩解,這時愧疚的心情會慢慢增強。而班主任再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問題,將小學生在愧疚心情下的一些想法間接地呈現(xiàn)出來,誘導小學生與班主任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進而真正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想法。而班主任也需要讓那位不借鉛筆的小學生坦誠自己的錯誤,要學會分享,和諧共處。當小學生看到班主任同等對待的態(tài)度時,就會慢慢增強對班主任的信任感。
小學生的心理年齡尚不夠成熟,也很難深刻理解某些事物,有時候會對身邊的人或者班主任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班主任必須切忌僵硬的拒絕,避免給小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班主任要善于掌握正確處理不合理要求的語言藝術(shù)。有的班主任是采用委婉拒絕的方法來進行處理,這種方法可避免小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也有的班主任采用輕輕搖頭或者輕輕擺手的肢體語言來拒絕小學生的不合理要求,能夠讓小學生很直觀地明白班主任所表達的意思。只是這些語言藝術(shù)還有上升的空間,班主任可以利用時差拖延法來對待小學生的不合理要求,即是小學生在提出不合理要求時,班主任可以先傾聽不語,在這個過程中細致觀察小學生的要求背后的事情本質(zhì),然后再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
小學生雖然有許多共同的性格特征,但是也存在不少個性化的特點,要求班主任能夠了解到小學生的個體差異之處, 然后根據(jù)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展開不同的教育與管理方法。 所要采取的語言藝術(shù)也同樣要注重差異化對待,在“對癥下藥”的基礎上,以期達到最佳的教育與管理效果。如小學生性格比較內(nèi)向,班主任則可充分考慮其心理素質(zhì)較低的問題,盡可能采用柔和委婉的語言與其進行溝通與交流,潛移默化地滋潤小學生的心田,使其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的關(guān)懷,慢慢敞開心扉。對于存在自卑感的小學生,教師可以了解其興趣愛好,尋找合適的機會,與小學生聊一聊他們的興趣愛好,讓小學生可以與班主任產(chǎn)生“共鳴”,樹立起積極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而對于調(diào)皮不受教或者驕傲自滿的小學生,教師需要引導其正確認識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幫助其擺正心態(tài)。在因人而異的語言藝術(shù)指導下,班主任可以切實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小學班主任在小學的班級教育與管理中承擔著重要角色,要善于使用語言藝術(shù)來指導小學生的行為,糾正小學生的不良思想,使其做到知行合一,保證自己的健康發(fā)展。 因此,班主任應該積極與小學生展開有效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平等師生關(guān)系,共同構(gòu)建和諧的班級,一起進步,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