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明 郭婉倩
(華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06)
(收稿日期:2018-06-06)
對于中學生來說,物理學科是比較難學的科目,因為它涉及的概念比較抽象,計算比較繁雜,在其特定的研究思想下(如理想化處理)建立模型時,甚至可以跳出數(shù)學規(guī)則的約束.不少中學生把物理當作數(shù)學來學,而沒有真正理解公式的內涵,亂套亂用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設法增加物理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大家認為,物理和數(shù)學是理科的標志性學科,理科和文科似乎是涇渭分明,彼此不搭界的兩個分支[1].然而,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永恒的主題,學科交融的理念也越來越深入人心,不同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深.因此,將適當?shù)奈目浦R為枯燥的物理教學過程潤色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方法.其中,本文選擇中學高頻出現(xiàn)的古詩詞作為潤色劑,結合相關實例展現(xiàn)古詩詞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我國詩詞都是歷代文人廣泛涉獵自然,觀察自然和社會的產(chǎn)物[2].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詞,以豐富的文化內涵,使我們感受到“文理結合之美”[3].因此可以設法增加詩詞的身影,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再對其進行合理的設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考慮到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簡明扼要的特點,所選取的詩詞必須能較明顯地體現(xiàn)出物理知識.
案例1: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選自:駱賓王《詠鵝》)
講解:這首詩的意思是“白白的羽毛漂浮在綠綠的湖面上,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澈的水波”,白鵝為什么能在水中前進?原因在于腳掌撥動水波,給予水波作用力,則水波將提供反作用力,使其前進.
案例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選自:杜甫《登高》)
講解:前半句的意思是“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落葉為什么只向下飄而不會向左飄、向右飄、向上飄呢?原因在于地球對處于其中的所有物體均有作用力,這個作用力稱為重力,方向是豎直向下,因此落葉向下飄是受到重力的緣故.
除了在課前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引入詩詞,在課中也可以進行適當?shù)拇┎澹斈硞€知識點比較艱澀難懂時,可以用一兩句詩詞緩和氣氛,輔助理解(如案例3);由于從不同的角度解讀詩詞會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可以選擇較為隱晦的詩詞,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解讀詩詞中蘊含的物理知識,藉此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同時點燃課堂氛圍(如案例4).
案例3:臨崖勒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選自:馮夢龍《醒世恒言》)
講解:前半句的意思是“到了懸崖邊才想收住馬韁繩已經(jīng)晚了”,提及的知識點明顯是慣性,當教師按著傳統(tǒng)方法講解,學生難以聽懂時,可引用此詩句,配合有趣的插圖,請學生翻譯等形式,輔助學生理解,同時緩和課堂緊張的氛圍.
案例4: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選自: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講解:這句詩的意思是“戰(zhàn)馬如同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如同驚雷一樣震耳離弦”,表面上看,前后兩個分句提及到的知識點都是速度,但深入分析,會發(fā)現(xiàn)有所不同.前者所描述的馬飛奔的速度,是指平均速度;而后者所描述的弓箭如驚雷般迅疾的離弦速度,是指瞬時速度.由此可見,對詩句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應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馬飛奔是一個過程,而箭離弦是一個瞬間),拓寬思路.
由于詩詞吟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非常適合作為記憶物理知識的載體,尤其是屬于中考或高考范圍內的詩詞,學生一般都記得非常牢固.以詩詞作為課后總結的形式有很多,如,將知識點與對應的詩詞連線(如案例5);當某幾個知識點都難以記憶,并且相互之間沒什么聯(lián)系時,可以精心挑選適合的詩詞,將它們串起來記憶(如案例6).
案例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選自: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講解:這句詩的意思是“我用力拉滿雕弓使其如同滿月一樣,瞄準西北方向,射落西夏敵軍”,雕弓能被拉滿說明雕弓發(fā)生了形變,將箭射出去說明雕弓給箭提供了作用力,因此可證明雕弓發(fā)生的形變是彈性形變;與此同時,箭靠著瞬間的反作用力而獲得飛行的初速度;在拉弓射箭這一過程中,能量轉化的情況是雕弓的彈性勢能轉化為箭的動能.綜上所述,這句詩提及到的知識點有彈性形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短短一句詩,卻能找到不少能與之對應的知識點,因此,詩句與知識點的連線是可行的.
案例6: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選自:李白《望廬山瀑布》)
講解:第一,“日照香爐生紫煙”的意思是“在麗日的照耀之下,香爐峰冉冉升起了團團紫色的煙霞”,那所謂“紫色的煙霞”是指什么呢?深入分析后發(fā)現(xiàn),陽光照耀的對象是瀑布蒸騰的水氣,因此“紫色的煙霞”實際指的是水產(chǎn)生的霧氣.第二,“遙看瀑布掛前川”的意思是“遠遠看向瀑布猶如白色的絹綢懸掛在山川之前”,這里也體現(xiàn)了關于參照系的知識點,即若以山川為參照系,則瀑布與山川的相對位置發(fā)生的改變,因此瀑布相對于山川是運動的.第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意思是“瀑布從高高的懸崖上飛瀉直落的距離仿佛有幾千尺之多”,“飛流”說明水的速度增大,“直下”說明的水的高度減小,從這一過程揭示了水的能量轉化情況,即重力勢能逐漸減小,動能逐漸增大,兩者增減量相同,機械能之和保持不變.綜上所述,僅僅一首詩,就依次提及到了關于物態(tài)變化、參照系、能量轉化和機械能等知識點,它們之間雖無太大關聯(lián),但學生卻能通過這首詩,串起來理解與記憶.
綜上所述,物理課堂多了詩詞的點綴,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有趣而高效.為了凸顯詩詞的作用效果,教師可以在一個班正常教學,在另一個班的教學中融入詩詞,定期對學生的學情進行檢測與反饋,以數(shù)據(jù)的形式直觀地向學生展示結果,使學生信服并主動參與這種全新的教學法.興趣是誘發(f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獲取知識的前提和動力[4].實踐證明,把抽象的物理定律用形象的詩詞格式呈現(xiàn)出來,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是值得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5].如何將詩詞融入物理教學,這需要教師不斷地思考與設計,堅持實踐與反思,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意境、營造人文的氛圍、激揚思維的火花,奉獻精彩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