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百色市田東縣祥周鎮(zhèn)九合小學 麻麗潔
外出務工是當前農(nóng)村家庭致富創(chuàng)收一條有效途徑,但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務工帶來的物質(zhì)文化的同時帶給我們更多的是下一代教育上的蒼白與無奈。作為一名教育者,深深的感到在新時期背景下這種隔代教育是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一個更新、更深的課題,需要我們?nèi)ヌ剿鳎?/p>
1.祖輩求才心切
這一類型的祖父母感到他們在自己子女的教育上是失敗的,才使兒女走上打工之路,于是把這種內(nèi)疚和不安轉移到孫兒孫女的身上,,對他們寄予厚望,不惜財力物力投入,重視他們的學習成績。這種望孫成龍成鳳的高期望,一方面成為兒童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也成為兒童的壓力,使孩子們感到力不從心,精神上受到挫傷。
2.祖輩的寵愛放縱
在生活上對他們過于照顧和滿足,有可能使他們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私自利任性,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心理特征。
3.管教嚴厲型,造成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
我們常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比較“?!?、不好教不聽話,常跟你對著干,以反常的心理狀態(tài)來顯示自己的“非凡”與“高明”。這種孩子可以說是管制下的放任自流隨之而來的是學習的被動、意志衰退、信念動搖、生活萎靡,甚至這種心理進一步發(fā)展還可能會向犯罪或病態(tài)心理轉化,對學校、家庭、社會造成嚴重危害。
4.有些祖父母文化素質(zhì)低下,沒能力輔導孩子學習,使孩子在學校之外不能有效鞏固知識,變得懶散、貪玩,進而荒廢學業(yè)。這也是不容無視的問題
1.父母與子女之間缺少“愛”
每個人都有一種歸屬感和愛的需要。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里得到自我意識的安全感,但這種歸屬和愛卻遙不可及,而隔代的長輩又不能滿足他們的渴求,于是他們的腦海中會有一種無助感。當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系因距離而疏遠,而祖父母又不能及時給他們這種依賴與心靈的寄托,于是他們會產(chǎn)生越來越多的壓抑,甚至自暴自棄與叛逆。
2.祖父母的教育方法欠妥
我們知道,農(nóng)村五、六十歲的老人一輩子辛苦,文化素質(zhì)低,加上繁重的農(nóng)活,使他們沒有精力甚至能力對這些新生代進行教育,有的只是空洞的說教更有甚者是蠻橫與粗暴,無形中對孩子產(chǎn)生負面影響。
3.一種傳統(tǒng)的心理習俗在起作用
農(nóng)村大部分老年人認為孩子是兒女的,深不得淺不得,免得受責怪,從而膨脹了孩子的野性,產(chǎn)生“養(yǎng)不教、教不當”的現(xiàn)象。
4.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對孩子也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尤其是當前影視作品鋪天蓋地,加之家庭視聽電器的普及,如電腦、手機老人可能不會操作,但孩子們卻操作熟練。甚至有的家長低級趣味,購買庸俗作品隨便亂丟,不加收管,孩子懷著好奇心偷著觀看兇殺、暴力、色情充斥熒屏,誤導青少年。
5.教育機制的不完善
學校面對的是大班教育,農(nóng)村師資力量匱乏,農(nóng)戶居住分散使家訪面積很小,加之教師流失,農(nóng)村環(huán)境的的影響很難把優(yōu)秀的教師留住,導致教育效果不佳。更有目不識丁的老人無法有效的反饋孩子的情況,導致學校與家庭教育成為“兩張皮”。
6.父母在外打工,雖保證了孩子衣食無憂,但現(xiàn)實生活的腐化膨脹了孩子的畸形消費,隱形攀比在學生中蔓延
這些年幼的孩子把精力轉移到與學業(yè)無關的事情上來,嚴重影響了農(nóng)村學校的教育質(zhì)量。
首先是祖父母要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許多事例表明,教養(yǎng)方式不當,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祖父母對孩子的愛要適度,另外還要注意教育步調(diào)一致,要求統(tǒng)一,不能出現(xiàn)一個在教育、一個在袒護,使孩子在夾縫中游離,形成投機的不良行為。
其次,要凈化家庭環(huán)境,經(jīng)常注意孩子們在看什么、做什么,和哪些人交往,別只顧他們的吃、穿、玩,要及時把不良傾向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中。
最后要經(jīng)常多和在外的子女保持聯(lián)系,及時反饋有效信息,讓他們通過親情電話引導、教育、感化孩子,增進情感交流,讓孩子在心靈寄托中找到依靠。
首先學校教育要改善教育機制,教師要摸底排查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工作中努力與留守孩子建立充分信任的關系,要與他們交朋友。以誠待人,以身作則杜絕出現(xiàn)“臺上他講,臺下講他”的情況發(fā)生,要愛護和尊重孩子們的自尊心,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和場合,注意正面教育和引導,堅決反對以簡單壓抑和粗暴的形式對待孩子,要指導他們多與同學交流,在交往中感受親情,在游戲中謙讓支持,在班級中找到家的感覺。
其次強化家訪工作,定期走訪留守兒童的家庭,了解孩子的生活狀況,建檔立卡,及時掌握一手材料,對癥下藥。定期開展班級活動,如組織“書信活動”,溝通與異地父母的情感交流,強化親情;開通“親情”熱線,增強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架起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橋梁,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但要注意多報喜,巧報憂。
最后,科任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yè)時,在統(tǒng)一要求的基礎上增加機動題,讓學習能力好的“撐一撐”,讓差的“跳一跳”,切記傾盆大雨式的布置,讓沒有人輔導的學困生茫然不知所措。只有這樣才能樹立孩子學習的信心,使他們樂學、愛學。
總之,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遠。人的教育與管理是一門藝術,有法但無定法,只有靈活運用,才能在孩子們身上體現(xiàn)教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