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磊
摘要:混凝土滲漏主要是混凝土裂縫造成的,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變形縫、接茬縫等,同時,混凝土的自身缺陷使其內部存在著空隙和細微裂縫,這些都能造成混凝土滲漏。
1、裂縫產生原因
(1)溫差裂縫。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一般要求一次性整體澆筑?;炷两Y構在澆筑初期,由于水泥水化過程中散發(fā)出大量熱量,升溫速度很快,混凝土內部升溫值一般在3d—5d內產生,3d內溫度可達到或接近最大溫升,一般可達到55°C-59°C,此后趨于穩(wěn)定并開始降溫。但由于混凝土體積大、導熱性能差,混凝土內部溫度聚集在結構物內長期不易散失,在溫度迅速升高階段,由于混凝土內、外散熱條件不同,形成溫度梯度。表面受拉,內部受壓,而此時混凝土齡期短,抗拉強度很低,當應力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時,混凝土表面就產生裂縫;混凝土降溫階段,由于逐漸降溫而產生收縮,再加上混凝土硬化過程中,由于混凝土內部拌和水的水化和蒸發(fā)以及膠質體的膠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時收縮,溫差變形加上體積收縮變形在基底、承臺、模板或結構本身的約束作用下,在結構體中央斷面產生內部拉應力,當該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整個混凝土截面就會產生貫穿裂縫。承臺大體積混凝土的開裂主要是由溫差引起的早期裂縫
(2)收縮裂縫?;炷恋氖湛s引起收縮裂縫。收縮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混凝土的收縮就越大。選用水泥品種的不同,干縮、收縮的量也不同;在大體積混凝土里,即使水灰比并不低,自身收縮量值也不大;但是它與溫度收縮疊力牙到一起咸要使應力增大,所以施工時應將自身收縮作為一項性能指題。自身收縮與干縮收縮一樣,是由于水的遷移而引起,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發(fā)散失,而是因為水泥水化時消耗水分造成凝膠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彎月面,產生所謂的白干燥作用,導致混凝土體的相對濕度降低,體積減小。
(3)安定性裂縫。安定性裂縫表現為龜裂,主要是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而引起的。
(4)鋼筋施工技術不當引起的裂縫?;炷裂劁摻罘较虺霈F剝落和細小裂縫,這種情況雖然不是溫度和溫差造成的,但同樣會在結構物表面出現。首先是澆筑混凝土時無工作平臺,施工人員直接觸動鋼筋,造成鋼筋局部變形,形成素混凝土,使混凝土的抗拉能力下降,于是很容易出現無規(guī)則交叉混凝土裂紋;其次是鋼筋保護層偏小,混凝土極易被碳化,從而引起鋼筋被銹蝕,而鋼筋生銹是一個體積增大的過程,這種效應使鋼筋外圍混凝土產生相當大的拉應力,誘發(fā)了沿鋼筋方向的裂縫;第三是鋼筋間距對裂縫的影響,鋼筋間距偏大,使得鋼筋與混凝土粘結力過小,不能通過粘結力將拉力擴散到混凝土中去,不能有效地約束混凝土的回縮或體積變化。
2、裂縫的防治措施
2.1設計措施
(1)合理設計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在保證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況下,應盡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灰比);二摻(摻高效減水劑和高性能引氣劑),一高(高粉煤灰摻量)”的設計準則,生產出“高強、高韌性、中彈、低熱和高極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2)增配構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應采用小直徑、小間距。全截面的配筋率應在0.3%~0.5%。
(3)避免結構突變產生應力集中,在易產生應力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采取加強措施。
(4)在易裂的邊緣部位設置暗梁,提高該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
(5)在征求設計和監(jiān)理單位同意下,應充分考慮施工時的氣候特征,合理設置后澆縫,在正常施工條件下,后澆縫間距20-30m,保留時間一般不小于60d。如不能預測施工時的具體條件,也可臨時根據具體情況作設計變更。
2.2施工措施
(1)嚴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和技術標準。選用水化熱低、初凝時間長的礦山水泥,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優(yōu)先選用收縮性小或具有微膨脹性的抗裂水泥。減少水泥的用量。在確定混凝土強度及坍落度的情況下,宜用大粒徑骨料、合理的集料級配,并通過摻粉煤灰、緩凝減水劑來減少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一般控制在300kg/m3以下。骨料在大體積混凝土中所占比例一般為混凝土絕對體積的80%-83%,在選擇骨料時,應選擇線膨脹系數小、巖石彈模較低、表面清潔無弱包裹層、級配良好的骨料。砂除滿足骨料規(guī)范要求外,應選用中、粗砂,適當放寬石粉或細粉含量,砂子中石粉比例一般在15%~18%為宜,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而且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耐久性和抗裂性。粗細骨料的含泥量應盡量減少(1%~1.5%以下)。粉煤灰只要細度與水泥顆粒相當,燒失量小,含硫量和含堿量低,需水量比小,均可摻在混凝土叫,使用,混凝土中摻用粉煤灰后,可提高混凝土的抗?jié)B性、耐久性,減少收縮,降低膠凝材料體系的水化熱,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抑制堿骨料反應,減少新拌混凝上的泌水等。
(2)采用綜合措施,控制混凝土初始溫度。①盡量不要使用剛出廠的水泥。通過摻用高效減水劑減少用水,減少膠凝材料,多摻粉媒灰和礦物摻和料降低混凝土內的水化熱溫度。②通過搭棚遮陽、水冷和風冷降溫骨料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夏季最好選擇在夜間施工。③體內埋設冷卻水管和風管、表面灑水冷卻、表面保溫材料保護調整內外溫差,但要防止“過速冷卻”和“超冷”。
(3)加強施工技術管理工作。①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超過2m時,應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動管下落,以保證混凝土拌和物不發(fā)生離析。②大體積混凝工要分層澆筑,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分別采用全面分層、分段分層、斜面分層。③振搗混凝土時,應采用二次振搗法,以保持混凝土良好的粘結,提高密實度,并及時排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④混凝土盡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溫度不應下降15℃以上。⑤加強混凝土的養(yǎng)護,提高早期強度,確?;炷羶韧鉁夭畈怀^25℃?;炷翍跐仓戤吅?2h(炎夏為2h-3h,干硬性混凝土在1h-2h)內加以覆蓋和養(yǎng)護。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7d,摻有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jié)B性要求的混凝土,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14d。⑥設置測溫裝置,加強觀測并作好記錄。
(4)控制鋼筋施工不當引起的裂縫。在施工時,一定要搭設工作平臺,避免人員、機械對鋼筋的擾動;要在鋼筋網之間增加橫向、豎向支撐鋼筋,焊接成鋼筋骨架,增加鋼筋骨架的剛度和穩(wěn)定性,以保證鋼筋位置的準確。
實踐證明,采取這些措施可取得較好的裂縫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