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渠昕
秋意漸濃,窗外下著告別夏的第一場細雨,手滑過一本本滲透出文化氣息的書,眼睛在意著景物的變化,窗外淋漓著的片片樹葉,還要繼續(xù)奔忙,直到它自己也被前仆后繼的時光淹沒,成為泥土的陪葬。再一次聽雨纏繞,小雨漸漸寄情于書,廣覽天下,唯有讀書,疏通了所有障礙,我面對此情此景,也不禁感嘆一句“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腿上攤放著一本《且介亭雜文》,與雨一起享受書的精彩。自識字起,母親總是伴我閱讀,從《格林童話》到《蛙》,從《資治通鑒》到《朝花夕拾》,而我也從最初的天真爛漫的孩童到如今初涉人世的少年。記憶里的母親總是靜坐于我身邊,手捧一本書,與我一起品嘗書中的喜怒哀樂與悲歡離合。累了,我就看向母親,這才發(fā)現(xiàn)母親似乎一直都注意著我的一舉一動,我們相視一笑,便又繼續(xù)看各自的書,似乎那時候的世界真的很小,而我和母親剛剛好。
我嚼著廣覽的書香勝過兒時汲取母汁的甘甜,記憶里的有軌電車又按著原本的痕跡快進到當下。外面的雨聲,打在泥濘的土地上,讓整個庭院露出了笑靨,雨點滑落了花朵,觸醒了綠葉。我想傾聽書的訴說,在微涼中浸濕外衣,浸透內(nèi)心。書對于我的意義,大概就是:縱使千般荒涼,以此為夢;縱使萬里蹀躞,以此為歸。
古人有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雖沒有筑起自己內(nèi)心的黃金屋,但在心中也許已經(jīng)修葺了一所齋房;即使懷揣著不同的夢想,也會有一種永遠的等待。就像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也會收起,沒有什么可以讓這些追夢者氣餒,因為他們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消化”書籍,使之成為一輩子的導向。
夏的最后一場雨臨近終點,心更多舒爽,將滿腔的青春熱血釋放,留駐書中的感覺,去觸摸它變化的質(zhì)感。讀書也總不愿讀出聲來,一個人、一本書就可以度過一整個下午。身旁母親悠悠述說:“你自打小起,便不愿與他人多說話,你總是喜歡把自己藏著。”母親的話一個字一個字敲擊在我的心上,慢慢久了,也化出了青山飄渺拾荒感,并且在這青山綠水間,有好夢醞釀,花葉生發(fā)。東坡當年赤壁之下寫《赤壁賦》,乘著三峽之清風,倚在緩緩小船的船舷上,心中也不免因狹隘而壓抑吧!當他越過兩峽之間時,想必心中的感情都會吐出,平撫眼看無邊江水,欲眺望而難以望穿,他不再擁抱險狹的兩峽,因為他此刻觸碰了遠山,享受清涼后的素凈與暢爽!
這也許就是擁抱廣博書卷后的心情!寄情于山水的向來是那些有遠大抱負的人,我們這些再平常不過的普通人,還是會傷懷于葉落歸根的一瞥驚鴻,依然參悟不透生命的波瀾壯闊。留一盞燈給自己,寄夢于書,在書香陪伴下,重整旗鼓,揚帆起航!
(編輯:彭宇)
評點:
手捧一本書,淺啜一口茶,一個人的時光也有了細密、飽滿的味道。初次體味通篇文字,詞藻華美卻不顯艷俗,有股清麗明媚之感,在孤獨中靜默,在靜默中安然。再次品讀,又驚喜地感受著洗禮——洗凈了那凡塵繚繞的煙火,靜水深流那般,似波瀾不驚卻又暗潮涌動,叩響了靈魂深處的那份悸動,雋永著平靜下洶涌的時光。與書為伴,品味書中奇韻,在書中撿拾力量,淺唱生命,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每時每刻都在無言地沉淀,歲月靜好。不妨再次品味這一汩涓流,在安寧中體會生命的綻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