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麗,劉金曄
(包頭醫(yī)學院職業(yè)技術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00)
在日常工作中,總能聽到班主任的抱怨:“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講了很多道理,學生就是聽不進去?”“我反復強調上課不可以遲到,為什么學生還是遲到?”聽起來班主任都很敬業(yè),但教育效果不好。教育的有效性不僅僅在于內容的正確性,還在于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即溝通的有效性。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協調各種教育力量,包括學生、家長和各科任課教師等。良好的溝通能夠加深師生間的相互了解,讓班級關系變得更加融洽;不良的溝通不僅會危及學生的身心健康,還會給班主任工作帶來很多不利影響。溝通是一門技術,同時又是一門藝術,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級,就要熟練運用溝通技術,掌握溝通藝術。
在校期間,學生和班主任接觸時間最多,班主任需要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思想品德、身體健康狀況、學習態(tài)度、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成長經歷等,以便更好地管理班級,而這些信息基本來源于師生溝通。如果師生溝通不暢,學生不信任教師,產生距離感,班主任工作就無從下手。在新時代,班主任必須和學生建立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所以,班主任只有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才能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有效的溝通建立在和諧輕松的環(huán)境基礎之上。第一種技巧是“一杯熱水、一把椅子、一句貼心的話語”,在溝通前先讓學生消除緊張與壓力,感受到班主任的誠意。第二種技巧是“先跟后帶”,在談話時盡可能地讓學生把自己的觀點充分表達出來,跟著學生的話說,如“我都能理解,你接著說”“我能體會到你的感受”等。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盡量不要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少用“不過”“但是”這樣的詞語,營造一個相對輕松、舒適的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到師生平等,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
“當你批評學生而學生頂撞你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是受到挑戰(zhàn),大發(fā)雷霆,訓斥學生?還是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先掌握實情,聽取真實想法?”這樣的問題班主任總能遇到,答案肯定是后者。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時,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于自己的言語、行為、情緒要及時覺察并能控制。同時,也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從各種細節(jié)中捕捉學生的真實想法,根據溝通情況及時調整談話方式,并反觀自己情感表達的正確性,這樣會起到有效溝通的作用。
“哪有像你這樣的?”“你怎么又遲到了?在外面站著!”“和你說不明白,叫家長來學校!”“沒出息,你看看別人!”在生氣的時候班主任說出的這些話可能是逞一時口舌之快,但其結果也許是你想象不到的。溝通中使用的語言要恰當,不良的溝通會導致學生和班主任關系緊張,甚至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傷害。在處理問題時,使用表示尊重的語言,能夠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讓學生覺得受到重視;使用溫暖的語言,可以滋潤學生的心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用鼓勵的語言,可以燃起學生的斗志,激勵其勇往直前[1]。
傾聽作為一種溝通形式,是對談話者的一種積極反應,表達一種尊重接納的態(tài)度,言語溝通的基本前提就是傾聽。在談話中,班主任通過傾聽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了解學生對談話是接受還是排斥,以便確定下一步談話的內容,及時調整談話策略。
傾聽也是一門藝術。首先要做到用心傾聽,全神貫注地聆聽學生的心聲,不光是語言,還要關注學生的表情、動作、情緒等,給學生以尊重和誠意。其次是巧妙引導,班主任要善于用一些恰當的語言表明自己關注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充分表達個人想法和意見,如“你說的對,接著往下說吧!”“還有這樣的事?”“你的意思是不是……”“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嗎?”等等。切不可用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武斷地處理問題[2]。
每次和學生溝通之后班主任都要提供有效的反饋信息,包括值得肯定的方面和批評的意見,以幫助學生及時改正錯誤的想法和做法。有效反饋首先要具有及時性;其次要具有針對性,只針對行為本身而不是針對人,關注可以改變的行為并非個人內在穩(wěn)定的個性;最后反饋不是證明學生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而是找到如何能夠做得更好的方法,重點是現在和未來,而不是過去。
以上溝通技巧歸根到底就是“愛”,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理解他們、包容他們?,F代社會有許多“缺愛”家庭,尤其是職業(yè)院校學生。有的父母離異,單親家庭;有的父母在外地工作,是留守兒童;還有父母文盲,對孩子教育簡單粗暴。父母與子女不能進行正常溝通或者根本無法溝通,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厭學逃學,誤入歧途,最后走上犯罪道路。面對這些問題學生,班主任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給他們更多的愛;要及時了解問題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抓住溝通的最佳時機,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做好溝通工作,保證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集體溝通有利于班主任實施自己的治班方針,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能夠更多地了解學生,促使班集體朝著良性方向發(fā)展。集體溝通的形式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班會。聰明的班主任總能利用好每一次的班會時間,可以進行一次激情四射的演講,也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特別是在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或重要事情發(fā)生前后,通過演講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蛘呤羌ぐl(fā)斗志,站在新的起點師生共情,豪情壯志地朝著新的目標共同努力;或者是進行思想教育,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認識。要想讓班會演講達到預期效果,班主任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抓住新年、新學期開始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在這種重要的時期,班主任組織班會,可以列舉優(yōu)秀榜樣來鼓舞學生,如技能大賽獲獎者、每年學校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市級三好學生、畢業(yè)后進醫(yī)院工作的佼佼者等。讓學生知道自己也可以做得更好,讓每一位學生心中充滿希望,從而更加努力。
(2)演講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從主題選擇到時間預設,每一個細節(jié)都應寫在設計方案中。演講要有明確的目的、鮮明的教育傾向,思想內容要貼合時代,有豐富內涵,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共鳴。
(3)要做到講演結合?!爸v”就是說話,通過語態(tài)、語氣去表達;“演”就是表演,運用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去演。班主任在演講時要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和他們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
班會并不是班主任的“一言堂”,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多種多樣的集體活動,展示學生的才華。在活動中,學生之間的溝通表現可能是爭辯,也可能是爭吵,但更多的是合作、交流與幫助。班主任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信任與肯定。班主任和班級所有學生之間是協作關系,班會上師生通過面對面溝通方式直接交換意見,有利于提高班級工作效率。
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之橋,需要班主任用心搭建,需要溝通技巧和藝術的支撐。因此,班主任要用高尚的師德感化學生,用寬廣的胸懷接納學生,用積極的態(tài)度鼓舞學生,用真誠的溝通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溝通技能,讓學校成為學生的樂園,班主任成為學生的朋友,使得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