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市松山湖藝鳴幼兒園 周雨悅
我們所在的幼兒園座落在風景優(yōu)美的國家級生態(tài)產業(yè)園區(qū)中,幼兒園于2007年9月創(chuàng)辦至今,以打造學習型團隊的開放式管理和教育理念,培養(yǎng)了一支敬業(yè)愛崗、專業(yè)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我們在探索和實踐中積累經驗,不斷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實現專業(yè)化成長,以此帶動幼兒園整體發(fā)展。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我們從以下方面做到改變教師心智模式,促進教師成長。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固有的心智模式,我們每個人的行為其實是受這個看不見的“大腦”制約和指揮的。那么什么是心智模式呢?簡單講就是我們對世界對人生對事物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在幼兒園的實際工作里,教育工作者有哪些心智模式呢?要實現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我們又要改變什么樣的心智模式呢?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幼兒園教育是什么?幼兒園的教育實際是培養(yǎng)人格的地方,幼兒教育階段是決定人一生的階段、是跟隨人一生的階段。
找出阻礙老師前行的“攔路虎”,總結影響教師自我突破的固有思維模式。通過觀察我們看到:組織孩子活動,有的老師一味指責孩子的問題,就是看不見自己的組織行為有什么不妥。骨干教師教學組織上是把好手,工作認真,但是很難接受批評和采納意見。有的老師非常聰明,就是不愿意分享……這些都是阻礙我們前行的障礙,不把這些“攔路虎”清除,教師的發(fā)展寸步難行,要實現專業(yè)化成長那是紙上談兵,幾乎不可能。為此改變教師固有的心智模式,幼兒園會從以下方面入手。
1.分析幼兒園教師的個性特質和工作特性。年輕教師想法簡單、任性、相對被動;成熟型老師“師本位”固執(zhí)、刻板、不善變通。
2.營造溫馨關愛、理解互助的文化,熏陶心性、修煉涵養(yǎng),建設溫暖關愛、有歸屬感、有安全感的環(huán)境,建立理解、寬容、接納的文化,穩(wěn)定師資隊伍。
3.通過團訓和日常的工作指引、疏導,減少內耗,引導教師正面解決問題打造有凝聚力有向心力的學習型教師團隊。
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包括教師思維的改變、溝通的改變、行為的改變,我們主要在工作和學習中通過反思、提煉、重新實踐、再反思再實踐的方式實現。
1.建立教師系統思考的能力
透過現象看本質,改變線性思考。掌握系統思考的工具,掌握快樂學習和工作的科學方法。用拋問題、建立聯系、假設、分析、再聯系等方式改變促動教師主動思考、系統思考。抓住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典型事件,作為案列組織集體練習,幫助教師進一步建立系統思考的習慣,在教師個人工作和團隊合作中觀察其解決問題的方式,進一步指導提煉,幫助掌握實操方法。
2.改變教師溝通方式我們從三方面入手
(1)與孩子的溝通
改變命令、控制式、負強化的負面方式轉向正面、樂觀、鼓勵、清晰、正強化的方式。以往,只要有師生一起的地方,我們耳邊充斥的是“不準、不能、不可以……老師常常要大聲宣布命令,小朋友聽好了,今天的活動,你們不準跑來跑去,把小手放好……我們通過用視頻記錄,再組織教師集體觀察、分析的方式,引導教師輪換角色,在不同場合以兒童的身份參加活動,聆聽、體驗負面語言教師帶給兒童的消極感受,分析其對孩子們成長的不良影響,再把負面語言一一記錄下來,換成正面溝通語句以圖表的方式引導大家日常練習,久而久之,教師們養(yǎng)成了新的語言表達習慣:輕聲、建議式,“你們有什么想法嗎?你覺得呢?請問,你需要我的幫助嗎?”等話語是我們最經常聽到的。
(2)與家長的溝通
改變附和、膚淺的溝通方式,轉向有內涵、專業(yè)建議式的互動溝通)和家長的溝通不再局限于只是向家長反饋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情況,針對孩子的行為、情感、敏感期現象、情緒、社會交往等,教師能給予專業(yè)的建議。
(3)與同事的溝通
改變隨意、不嚴謹的的方式,轉向正面、樂觀、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方式。改變“聽我說……”“好像是……”等負面的方式,轉化為“我認為……”“有沒有更好的想法和思路……”用禮貌、寬容、建設性、詢問式的正面語言互動交流。同事間好的溝通習慣相互尊重、快樂的精神環(huán)境使大家共同進步。
3.改變教育行為
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從理念、內涵、個人修養(yǎng)、教學方式等著手調整。
(1)通過請專家入園指導、找身邊的榜樣、每日微信小廣播、做最好的自己等活動,組織教師外出學習、視頻記錄再反思調整等方式,幫助教師建立自己的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正面認識自我、樂觀看待他人、感恩、沉著、謙虛有正能量等。我們從小事做起,規(guī)范師生一日生活、運動、游戲的學習秩序,在平等尊重的氛圍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最大程度的給予孩子安全的保障、愉悅的生活空間,也讓教師更高效的開展工作。
(2)在良好秩序的基礎上,我們再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堅持每周開展常規(guī)教學研討活動,每月開展專題教研活動優(yōu)化流程:從提問的設計、語言的組織、材料的提供、教師的指導策略、兒童的反應評價、師生的互動等組織研討,科學記錄并組織反復實踐,在五大領域的教學和區(qū)域自選活動上取得突破。
(3)我們用開放式的管理方式,長期常規(guī)性對外開放,接待來自機構內部、全市、全省、全國的同行參觀學習;承接省市級大型研討活動,為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提供展示平臺。教師在歷練中快速成長,遠見視野、抗挫能力、專業(yè)能力均有很大提升。
在實踐中歷練和成長,教育改革進取之路任重道遠。我們作為民辦學前教育的生力軍,將謹記使命、不斷學習提升。借用教育部參事羅崇敏教授的話“民辦教育崛起之時就是中華民族騰飛之際”,我們愿做點燃兒童生命之光的星星之火,為我們國家的學前教育發(fā)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