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桃園街道中心學校 康引連
我是一名來自農(nóng)村的師范生,也是一名農(nóng)村的小學語文教師,任教十六年有余。從我?guī)险Z文這門課程開始,我經(jīng)歷了課改的全過程。迄今為止,我只想說:“讓老師們靜下來吧!讓我們簡簡單單教書吧!”
剛畢業(yè)之時,我懷著一片赤誠之心,走上了我夢寐以求的講臺。當時的我,對上級領(lǐng)導的新理念充滿了興趣。因為我知道自己來自于農(nóng)村學校,見識淺薄,知識貧乏,所以,對課改的新理念充滿期待,期待自己能用滿滿的一缸水去教學生,實現(xiàn)自己“培養(yǎng)祖國接班人”的偉大夢想。剛開始,我們接受教研室組織的各種培訓,課改的口號是“學生是課改的主人”。我們主要的培訓方式是外出培訓,聽課,反思,評選名師。為了緊跟教育標桿,慢慢地,老師們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加大了一堂課的知識量。有的老師說:“會當演員一定會評上名師?!币驗椋罅康闹R,講課老師必須在課前完成,教師講課才能得心應手。課前,老師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制作精美的課件,看似一節(jié)很完美的公開課,聽時感慨萬千,對講課老師佩服得五體投地,贊嘆人家的學生聰明伶俐,見識豐富?;厝嵺`時,與自己的實際教學完全脫軌。忙著寫教案,寫聽課筆記,教研筆記,學習筆記,班會記錄,各種形式的批語……結(jié)果,老師累倒了,效率降低了,認知迷茫了……緊接著,又一輪公開課脫穎而出,那就是才藝展示課,加上課改要求,教學目標要重視三個維度;教學方式要多樣化;學習方式更自主合作探究;評價的目的和方式也要有意義……總之,什么都是新的;還有,公開課還要上出水平,上出花樣,一堂課下來,就像老師打一場仗,老師比學生還累,好像不是學生在學習,而是老師在表演。久而久之,老師們都感嘆:“咱們一無特長,文化底蘊,現(xiàn)在語文老師不會做了,語文課也不會上了,越來越迷茫了,越來越力不從心了?!弊詈?,我得出了自己的結(jié)論:課改的目的是好的,力求我們在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新。但是,無論怎么改,我們始終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我們的教學才會簡單實效。
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們作為一線教師,理應有所成就。為了考核教師的業(yè)績,學校的成果,教學的課改進入了千分量化考核之中。上級會發(fā)放文件,校級領(lǐng)導會把它作為考核準則評估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首先,每位教師會講一節(jié)公開課,評價的標準是課件用的好不好,是否與信息技術(shù)相結(jié)合;教師態(tài)度是否自然;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有沒有小組合作的形式;板書設計如何;強調(diào)句段的分析,字詞的教學,始終沒有重點從教學的意義、學生學的角度出發(fā),沒有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考慮。于是乎,一節(jié)公開課只是為了應付的一節(jié)公開課。與平時的常態(tài)課截然不同。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哪是老師一節(jié)課就能教會的,哪是學生一節(jié)一節(jié)課就能學會認會的,教學方法再好,也離不開學生的記憶、運用。中年級的寫話訓練,即使課堂騰出10分鐘,也不是所有學生都會寫,也不是一節(jié)課能達標的。其次,為了檢查時有證可查,教案,各種筆記必須有記載。我承認,教師上課必須有備而來,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教師在校不是上課就是批改作業(yè),空余時間備課,備課時先自讀課文,掌握讀音,課文內(nèi)容,再依據(jù)教學目標、學情,制定教學方法,處理教材,然后收集一些相關(guān)資料,匆匆忙忙,我們能做好重要的批注已經(jīng)是很不容易了。如果把該寫的不該寫的都寫在紙上,教師哪里有那么多精力。出去學習,教研我們做過,只需做一些心得即可,為什么要把別人的東西抄來抄去,只為了完成一周一篇的筆記任務,何況我們一些條件不足的學校根本不可能周周學習。還有,每搞一次活動,必須留有圖片,文字資料。每次搞個活動,效果不見得有多好,書面資料卻準備充足,為了完成檔案,還得專門排版,打印,照相,選取……現(xiàn)在又流行制作美篇,照片加上文字說明。幾乎,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準備檔案,以備檢查之時展示成果。最后,各種繁瑣雜事占用了教師的時間,一會兒填個表,一會兒開個會,一會兒搞個活動……每個科室布置一點而,所有的任務都由一線教師完成。同時,各種網(wǎng)上培訓,各種網(wǎng)上作業(yè)成群而來,一起作業(yè)、學樂云作業(yè)、安全作業(yè)、衛(wèi)生健康登記……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老師們都感嘆,時間去哪兒了。因為,教師忙,不是花在學生身上,而是跟著形式做了許多無用功。到底是我們能力有限,還是我們跟不上課改的步子?
近年來,教師的負擔沒有減輕,但我們學校的學生流失量很大。省城的孩子走進一線城市,縣城的孩子走進省城,農(nóng)村的孩子走進城市,還有大批優(yōu)秀學子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私立學校。為什么?我們早已走在課改的路上,為什么孩子們選擇了離開我們?為什么家長寧可多花錢,勒緊褲腰帶,與孩子分離也要把孩子送進私立學校?以至于私立學校越來越多,公立學校的孩子只剩下實在走不了、供不起的孩子。學生少了,我們就輕松了嗎?沒有,我們依然是那么忙,只不過,大部分工作是無用功。
如果,我們不用搞形式,就像以前一樣,安安靜靜的教書,家長的負擔也不會如此之重。如果,教師負擔沒有那么重,一心撲在教學上,不用搞形式,解決了學生的大部分問題,我們的教學就會進入良性循環(huán),家長的負擔也會減輕。
隨著課改的迅速發(fā)展,任務的不斷增多,教師們已經(jīng)不能靜下心來教書,有的踏進了私立學校;有的精神疲憊,對自己的能立產(chǎn)生質(zhì)疑;有的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進入私立學校,陷入了經(jīng)濟負擔中;有的為自己天天做無用功而感到郁悶;有的覺得壓力大健康出現(xiàn)問題……或許,有的人會認為,這是消極的表現(xiàn),其實不然。我只能說這是教學的現(xiàn)狀,我們只是找不到問題的根源。因為大家都在忙,領(lǐng)導忙著工作,教師也忙著工作,誰都沒有不負責任,但是,我真誠的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教師一片清凈,尊重教師的能立,讓我們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自身素質(zhì),扎扎實實地教學,簡簡單單地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