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
格非迄今為止一共寫了七部長篇小說,前三部《敵人》(1991)、《邊緣》(1993)、《欲望的旗幟》(1994)是追求先鋒語境的早期作品。我比較喜歡他2004年開始創(chuàng)作的《望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2004)、《山河入夢》(2007)、《春盡江南》(2011),不慌忙,隔三四年寫成一部。他最近的一部長篇,是2016年出版的《望春風(fēng)》。
我問格非:“好像有關(guān)你自身,故鄉(xiāng)背景、童年情景等等,在你小說中很難尋覓到?”他說,《望江南》里有一些。有什么呢?我好奇。格非在這三部曲匯集出版時的弁言(弁為冠,無一定古文基礎(chǔ),不會稱前言為“弁言”的)中曾說:“我全部的童年生活,都在長江南岸的一個小村莊里度過,它是我記憶的樞紐和棲息地。小時候跟母親過江北上,去外婆家過年,外婆家茅屋前、竹林邊,總有江北人駐足遙望并奔走相告,江南來人了?!边@應(yīng)該就是《望江南》的含義了——對他“記憶樞紐”的眺望。而他又說:“江南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稱,也是一個歷史和文化的概念?!蔽依斫?,概念是框架,框架里對他內(nèi)心盤桓的尋思,才是有意思的內(nèi)涵。
這個三部曲的第一部《人面桃花》,以一首經(jīng)典唐詩的意境,寫一部26萬字的長篇,這想法本身就夠牛的了。這部小說干干凈凈,一共四章。崔護(hù)的《題都城南莊》,格非以第一章《六指》寫:“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敝魅斯忝壮鰣鰰r,是個驚恐襯褲上的血跡、不諳世事的少女。秀米之容貌,格非是直到最后一章,才由他老師說出:“秀米容貌之秀美,實為老朽平生之僅見?!钡谝徽率菍憽叭ツ杲袢沾碎T中”,秀米的情竇初開。這情竇在朦朧中,是讀到革命黨人張季元的日記后,才突然被陽光刺得睜不開眼睛的。這張季元是以秀米母親情人的身份,借居進(jìn)出走的秀米父親陸侃的閣樓,神秘感召了秀米。當(dāng)秀米感知到這啟蒙時,他的身體已經(jīng)被冰塊裹得嚴(yán)嚴(yán)的,浮在了冰水里,“就像一串冰糖葫蘆”。篇名《六指》,其實是張季元的等待者,同是蜩蛄?xí)男◇H子,他連接著秀米的命運。蜩即蟬,蟪蛄也是蟬。
張季元死了,秀米的美妙青春期就翻過去了。接下來的三章,都是寫“人面不知何處在”。妙的是,格非設(shè)計了雙重的造化弄人——第二章《花家舍》,秀米在讀過張季元日記,痛過,又剪忘之后,要嫁人了。小說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當(dāng)初,她第一眼看到張季元的時候,就覺得這張臉不屬于這個塵世,而是一個胡思亂想念頭的一部分。漸漸地,這張臉變成了椅子靠背上的一方綠呢絨,變成了空寂庭院中閃爍的星斗,變成了天空浮云厚厚的鱗甲;變成了開滿花的桃樹,露珠綴滿花瓣和梗葉,風(fēng)兒一吹,花枝搖曳,花蕊輕顫,無休無止的憂傷堆積在她內(nèi)心。
于是,她說:“這身子本也不是我的,誰想要,就由他去糟蹋好了?!睕]想到,出嫁路上,半途卻遇土匪劫轎,被劫到一個四面環(huán)水的小島。圍繞她,就像武俠小說的橋段,花家舍的六位莊主,從大掌柜始,先后都死于神秘的彼此仇殺的猜忌。最終,黃雀在后,秀米竟落到了五爺慶德的貼身馬弁手里;而馬弁身后,就是第一章張季元日記中每天惦記的小驢子。他負(fù)責(zé)聯(lián)絡(luò)各地好漢,以便攻打梅城。說到底,是六指決定了秀米,使她成了革命黨。
有意思的深一層造化弄人是,花家舍大掌柜王觀澄被殺那天,魂靈托夢于秀米,說他離開官場,本想是在花家舍成就一個“春陽召我以煙景,秋霜遺我以菊蟹”的桃花源,使“家家戶戶曬到的陽光都一樣多”。為此桃花源的營造,才打家劫舍,建起花家舍,終又要毀掉它。王觀澄說秀米,“命中注定會繼續(xù)我的事業(yè)”。第三章篇名《小東西》,小東西是秀米與馬弁生的兒子,她帶著這孩子從日本留學(xué)歸來,回到了老家普濟(jì)。她在普濟(jì)團(tuán)聚民眾,確實與王觀澄一樣,開始營造她的理想國。她遇到了王觀澄同樣的問題:錢從何來?王觀澄是團(tuán)聚兄弟去劫富,秀米則只能變賣自家家產(chǎn),在她母親與民眾眼中,她就成了瘋子。等她貢獻(xiàn)了家底,真要革命行動了,民眾卻都作鳥獸散,與她親如姐妹的女傭翠蓮將她出賣了。除夕傍晚,官府來抓捕,小東西為給她報信,被亂槍打死,秀米入獄。因懷著參加革命的舵工譚四的兒子,由眾鄉(xiāng)紳聯(lián)名具保,她被獲準(zhǔn)生下孩子再行刑。生了孩,辛亥革命,民國了,她因此釋放再回老家普濟(jì)。最后一章《禁語》,她閉嘴不說話了,只寫字。“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是她住進(jìn)父親陸侃與張季元當(dāng)年住過的閣樓,遠(yuǎn)離塵世一切,伺候起花草;在父親當(dāng)年的涼亭里讀書,與她父親當(dāng)年一樣,看墻上光影的移動;也通過她父親的遺稿,品味當(dāng)年的情景。她父親當(dāng)年在涼亭留下的楹聯(lián)是:“坐對當(dāng)窗木,看移三面陰?!边@是唐代段成式《閑中好》中的句子。她父親遺稿的終句是:“光陰混雜,猶若蛛絲亂麻。奈何,奈何?!?/p>
我相信,這小說中的一干人物,應(yīng)該都來自格非的記憶庫存。秀米的傳奇身世肯定是虛構(gòu),但其滄桑之感慨,應(yīng)是他心中之盤桓吧?格非說,寫這部小說前,看過一些秋瑾的材料,“因與我心目中的秀米不合,舍棄了”。
我喜歡這小說中的書卷氣,其中用到不少詩句。比如秀米在獄中帶出兩句詩:“未諳夢里風(fēng)吹燈,可忍醒時雨打窗?!蹦嗣撟远鸥Α度^句》第一首中的:“不如醉里風(fēng)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毙忝缀髞韺懢栈?,“此花開盡更無花”是元稹的句子,“東籬恰似武陵鄉(xiāng)”是張孝祥的句子,“黃蕊綠莖如舊歲,人心徒有后時嗟”是北宋丁寶臣的句子,冷僻了。我喜歡探究,這小說寫到兩個物件,一件是金蟬,革命黨人的信物,蟬顯然賦予了蛻變改易的含義。小說中秀米的父親陸侃是先見到金蟬,發(fā)現(xiàn)了發(fā)妻與張季元的私通,才把李商隱《無題》詩中“金蟾嚙鎖燒香入”,改成了“金蟬”。他的批注是:“凡女人雖節(jié)婦烈女未有不能入者?!苯痼甘窍銧t始祖,嚙是咬。小說中,張季元與秀米說李商隱吟荷花句,也提到這首詩中的“芙蓉塘外有輕雷”。這個句子,最后一章秀米也寫給了學(xué)詩的喜鵲,自然也用出“不知何處”的愴然。
而陸侃收的“鳳凰冰花”,小說中說是瓦釜,能預(yù)知吉兇未來。釜是古炊器,有兩耳,張季元考其為“忘憂釜”,精通音律的人以叩擊它的聲音來占卜。格非告訴我,這個意象是否來自《太平廣記》,記不得了。我好奇,真查了《太平廣記》,未見。倒是洪邁的《夷堅志》中有一則《錫盆冰花》,講其外舅清河公,在淮西當(dāng)巡撫,留家于建康。家人以大錫盆洗滌,傾濁水未盡,一日見盆內(nèi)凝結(jié)成冰,如雕鏤者,一壽星坐磐石上,長松覆之,一龜一鶴分立左右。格非將此意象用到小說結(jié)尾,秀米晚上用父親留下的這瓦釜洗臉,水沒倒盡,早晨釜底就結(jié)了一層冰碴,她從冰花圖案中看到父親正在松下與人下棋,那人是個背影。他們身邊有一條道路,路上停著一輛汽車,車上下來一個人。秀米覺得那人眼熟,冰就融化,她就死了。她看到的是未來——幾十年后,她與譚四生的兒子成了50年代的縣長,坐著吉普車見兩個老人在長松下對弈而停車,還是春風(fēng)依舊。格非的敘述,娓娓道來,波瀾不驚,極有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小說的神韻。可惜讀者往往沒有潛心去體會其中況味罷了。(待續(xù))
2017年9月12日,格非出席第二屆“北京十月文學(xué)月”啟動儀式暨“十月簽約作家”新聞發(fā)布儀式
格非的《人面桃花》,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