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林
摘 要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尤其是對于求知欲旺盛的高中生而言,問題是促使他們展開一切學習和探究活動的源泉和動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深層次理解。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這一問題淺談一二。
關鍵詞 問題情境;高中物理;趣味;生活;實驗
中圖分類號:B031,C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9-0115-01
由于物理學科本身獨具抽象性的特征,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以逐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而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卻忽略了這一點。鑒于此,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我們要及時掙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并善于以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教學的具體內容為依據(jù)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的理解認識,從而促使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能夠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與發(fā)展。
一、基于趣味情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思維較為活躍,教師的教學方式與課堂氛圍對他們學習興趣的影響極大?;诖耍鳛楦咧形锢斫處?,我們不妨在課堂教學之初基于趣味情景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此來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講授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例如,以“力的合成”這部分內容為例,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了兩段視頻,其中一個是一隊纖夫唱著纖歌,彎著腰在江邊拉著纖繩;另一個是兩艘小船拉著一個巨型海上鉆井平臺在海上緩慢地移動。待視頻播放完畢,我向學生問道:“一隊纖夫和兩艘小船的作用有何不同?在同一直線上的力的合成與不在同一直線兩力的合成一樣嗎?”這時,學生不難回答出纖夫是一隊,較費勁;而小船作用是兩個力,較輕松。于是,我繼續(xù)問道:“兩個力就一定輕松嗎?”這一次,學生對此看法不一,有說一定的,也有說不一定的。此時,我趁機引出了新課內容:“要想知曉這一問題的答案,就先要學習‘力的合成?!比绱耍燃ぐl(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引出了新課內容,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依托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強化學生學習動機
物理雖然獨具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征,但其歸根結底是一門應用類學科,“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物理學科的真諦。基于此,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尋求現(xiàn)實生活與物理學科的契合點,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便在激發(fā)學生探究熱情的同時,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學科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進而達到強化學生物理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物理應用意識的目的。
例如,以“離心運動”這部分內容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向學生出示了幾張圖片,其中有離心干燥器的金屬網籠;洗衣機的脫水筒和制作棉花糖的機器等。之后,我讓學生根據(jù)上述機器的工作原理,自主歸納總結離心運動的本質。接下來,我向學生問道:“怎樣才能使原來作圓周運動的物體作離心運動?生活中有哪些防止離心現(xiàn)象發(fā)生的例子?”由于這一問題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十分緊密,所以他們都對此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探究熱情。如此,通過依托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有利于強化學生的物理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物理應用意識。
三、通過探究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是高中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及時掙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束縛的基礎上,以問題為契機,以教學的具體內容為依托來引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親身參與,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這不僅是高中物理教學的應有之義,更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例如,以“摩擦力”這部分內容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先是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關于摩擦力的圖片,以便讓學生體會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之后,我向學生提出了一個極富探究價值的問題,即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接下來,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來對這一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在我的進一步引導下,學生認為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積的大小、接觸面之間的壓力以及物體的運動方向等。最后,我讓各個小組利用現(xiàn)有的實驗器具來對上述猜想進行驗證。如此,既深化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我們一定要在充分認識到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重要性的基礎上,依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材的具體內容來向學生提出富有啟迪和思考意義的問題,以使學生在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物理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從而獲取高質量、高效化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代敬.高中物理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實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7,46(16):7.
[2]馬亮.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J].課程教育研究,2016(3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