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劉學峰
[摘要] 目的 比較拉伸試驗和機用去冠兩種方法對臨床常用種植牙冠粘結材料的測試結果,指導臨床合理選擇牙冠粘結材料。 方法 2017年1~12月在ITI標準頸純鈦基臺上,分別使用拉伸試驗和機用去冠兩種方法測試羧酸鋅水門汀、Premier暫時性樹脂水門汀、玻璃離子水門汀三種粘結材料,分別測試三種材料牙冠脫位所需要的最大載荷值和震動次數(shù),并比較兩種測試方法是否有差異。 結果 拉伸試驗表明聚羧酸鋅水門?。?98.2±18.5)N、Premier暫時性樹脂水門?。?02.3±16.9)N、玻璃離子水門汀(138.6±20.1)N三種粘結材料牙冠脫位最大載荷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聚羧酸鋅水門汀牙冠脫位最大載荷值顯著高于其他兩種材料(P<0.05);機用去冠器測試表明聚羧酸鋅水門汀(3.5±1.2)次、Premier暫時性樹脂水門?。?8.1±5.3)次、玻璃離子水門?。?.5±0.6)次三種粘結材料牙冠脫位震動次數(shù)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Premier暫時性樹脂水門汀牙冠脫位震動次數(shù)顯著高于其他兩種材料(P<0.05)。 結論 拉伸試驗和機用去冠器取冠兩種方法測試臨床常用粘結材料的結果順序不一致,因此臨床上只根據(jù)拉伸試驗選取粘結材料的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兩種方法結合選擇粘結材料更有利于選擇最優(yōu)的種植牙冠粘結材料。
[關鍵詞] 種植牙冠;拉伸試驗;機用去冠器;粘結固位
[中圖分類號] R783.1?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8)34-0060-03
種植義齒因其美觀、舒適、易清潔等優(yōu)勢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然而研究表明種植義齒5年保存率95%,10年保存率為85%,義齒種植后經長期使用易出現(xiàn)繃瓷等現(xiàn)象[1]。使用去冠器脫下牙冠進行二次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對骨結合面造成再次損害,拆卸性問題是義齒種植最突出的缺點[2],因此臨床上選擇種植牙冠粘結材料既要考慮粘結材料的粘結力也要考慮其可拆卸性。目前臨床上一般通過拉伸試驗選擇粘結材料,然而該方法只能測試粘結材料的粘結力,忽略了對粘結材料的可拆卸性的評估。臨床上常用的三種種植牙冠粘結材料分別為羧酸鋅水門汀、Premier暫時性樹脂水門汀及玻璃離子水門汀,由于缺乏統(tǒng)一標準,選擇粘結材料時醫(yī)生多憑主觀經驗進行選擇。因此本研究通過拉伸試驗與機用去冠器兩種方法對臨床常用三種種植牙冠粘結材料進行測試,比較兩種方法測試結果是否一致,指導臨床合理選擇牙冠粘結材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來源
大量研究[3]表明鈦基臺與軟組織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基臺高度、直徑等因素對種植牙固定力均有一定影響,因此本研究使用標準頸純鈦基臺進行牙冠種植。具體材料信息如下:純鈦基臺(dentium,Korea)及替代體各15個;聚羧酸鋅水門?。ㄉ虾}X科,中國)、Premier暫時性樹脂水門?。≒remier Dental,Canada)及玻璃離子水門?。?M ESPE,Genmany);萬能材料試驗機(MTS 810,USA),機用去冠器(安多健,法國)。
1.2 方法
1.2.1 牙冠制作? (1)2017年1~12月使用高度為5.5 mm的純鈦直基臺,將2 mm線條蠟經酒精燈烤軟后制作成直徑2.5 mm的蠟圈,在可鑄基底帽內滴入一滴0.5 mm厚的蠟滴并將蠟圈與之固定,制作出帶頂圈的內冠熔型,共制作30只;(2)在內冠蠟型頂端安置鑄道,將其包埋在磷酸鹽材料中,金屬內冠制作材料選擇鎳鉻合金材料;(3)制作底端直徑為2.5 mm的長方形拉鉤,使用自凝基托樹脂包埋30個標準替代體根部,自凝塑料頂端低于替代體頂端約1 mm,待其干固后形成替代體;(4)將30個基臺分別安裝在替代體上,扭力為35 Ncm,檢查所有內冠在基臺上是否全部被動就位,使用噴砂機在內冠內側面進行2 min噴砂處理,10 min超聲震蕩,10 s蒸汽沖洗后晾干。
1.2.2 牙冠粘固? 將30個牙冠隨機分為兩組,拉伸試驗組及機用去冠組,每組各15個。每組隨機再分為三小組,分別為聚羧酸鋅水門汀組、Premier暫時性樹脂水門汀組及玻璃離子水門汀組,每小組各5個。聚羧酸鋅水門汀組:使用聚羧酸鋅水門汀進行粘結;Premier暫時性樹脂水門汀組:使用Premier暫時性樹脂水門汀粘結;玻璃離子水門汀組:使用玻璃離子水門汀粘結。將牙冠粘結到基臺就位后,使用5 kg砝碼加壓10 min,刮除多余固化水門汀,將其置于37℃蒸餾水中保存24 h后待用。
1.2.3 拉伸試驗取冠組? 使用萬能材料試驗機對該組樣本進行拉伸試驗,測定其固定力,拉伸速率設置為1 mm/min,觀察并記錄3組粘結材料斷裂先后順序及脫冠所需最大載荷值。
1.2.4 機用去冠器取冠組? 使用安多健機用去冠器對該組樣本進行取冠,將樣本固定在臺鉗上,設置去冠器震動參數(shù)為18 N震動力,震動頻率20次/min,觀察并記錄三種粘結材料脫冠先后順序及牙冠脫位所需震動次數(shù)。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三組材料脫冠所需最大載荷值及脫冠所需震動次數(shù)均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種粘結材料破壞方式
聚羧酸鋅水門汀組及玻璃離子水門汀組均屬于基臺界面破壞,20例實驗種植牙冠中水門汀幾乎都殘留在牙冠內側面,表面形態(tài)基本完整,基臺面基本沒有水門汀殘留[10]。Premier暫時性樹脂水門汀組屬混合破壞,10例實驗種植牙冠中水門汀大部分留在牙冠內側面,但仍有少量水門汀殘留在基臺表面,牙冠內側面水門汀形態(tài)不完整[9]。
2.2 拉伸試驗取冠測試三組粘結材料所需最大載荷值比較
三組粘結材料最大載荷值具有顯著差異(F=7.83,P<0.05),所需載荷值從大到小順序排列,依次為聚羧酸鋅水門汀組、玻璃離子水門汀組、Premier暫時性樹脂水門汀組,見表1。
2.3 機用去冠器取冠測試三組粘結材料所需震動次數(shù)比較
三組粘結材料機用去冠器取冠所需震動次數(shù)具有顯著差異(F=6.55,P<0.05),所需震動次數(shù)從大到小順序排列,依次為Premier暫時性樹脂水門汀組、聚羧酸鋅水門汀組、玻璃離子水門汀組。見表2。
3 討論
骨結合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開創(chuàng)了種植學的先河,第一例種植牙在1965年完成[4]。隨著種植牙技術的發(fā)展,根據(jù)修復體拆卸是否方便發(fā)展出兩種牙冠種植技術,一種是利用螺絲固定修復體,另一種是利用粘結材料固定修復體[5-7]。這兩種固位方式各有利弊。螺絲固位適用范圍廣,拆卸方便,但難以選擇理想咬合面打孔,后牙區(qū)較難操作。粘結固位加工費用低,操作簡單,能保持修復體牙■面形態(tài)完整。牙冠種植后經長期使用易出現(xiàn)繃瓷等現(xiàn)象,使用去冠器脫下牙冠進行二次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對骨結合面造成再次損害,拆卸性問題是粘結種植最突出的缺點。
粘結材料分為永久性、半永久性及暫時性三種[8],粘結材料的不同其固定力及可拆卸性不同,理論上牙冠種植需要一種固定力大且易拆卸的粘結材料,然而固定力與可拆卸性看似是相互矛盾的兩個命題。到目前為止仍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長期以來,臨床上僅憑拉伸試驗的結果及個人主觀經驗選擇粘結劑,隨著種植牙技術的普及,該問題日益突出。
本研究采用拉伸試驗和機用去冠器兩項方法測試三種臨床常用粘結材料。拉伸試驗結果表明所需載荷值從大到小順序排列,依次為聚羧酸鋅水門汀、玻璃離子水門汀、Premier暫時性樹脂水門汀[13-14]。機用去冠器試驗結果表明所需震動次數(shù)從大到小順序排列,依次為Premier暫時性樹脂水門汀、聚羧酸鋅水門汀、玻璃離子水門汀。兩種方法測試結果順序不一致,表明了粘結材料固定力越大其可拆卸性并不一定越差,本研究結果聚羧酸鋅水門汀及玻璃離子水門汀都兼具固定力及可拆卸性良好的優(yōu)點,而Premier暫時性樹脂水門汀固定力差,拆卸性也差。
以往在研究黏結材料的一些力學性能(如強度、剛度、塑性等),尤其是粘冠后不同黏結材料黏結力的比較時通常使用拉伸實驗[11-12]。拉伸試驗屬于靜載荷,其力學性能是材料在緩慢加載的力學行為,即從0開始緩慢的增加載荷到所需要的載荷值,然后保持不變的載荷,拉伸載荷值高,黏結材料的黏結力強,牙冠固位力好。臨床上常用的去冠器取冠方法主要依靠震動時產生的沖擊力破壞黏結材料的封閉作用,使牙冠脫位。去冠器震動時產生的沖擊載荷與拉伸試驗中產生的靜載荷主要區(qū)別在于加載速度不同[15]。
綜上,拉伸試驗和機用去冠兩種方法測試臨床常用粘結材料的結果順序不一致,因此臨床上只根據(jù)拉伸試驗選取粘結材料的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兩種方法結合選擇粘結材料更有利于選擇最優(yōu)的種植牙冠粘結材料為臨床提供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Lee A,Okayasu K,Wang HL. Screw-versus cement-retained implant restorations:Current concepts[J]. Implant Dentistry,2010,19(1):8-15.
[2] Shadid R,Sadaqa N. A comparison between screw-and cement-retained implant prostheses. A literature review [J].Journal of Oral Implantology,2012,38(3):298-307.
[3] Ameen AP,Short RD,Johns R,et al. The surface analysis of implant materials. The surface composition of a titanium dental implant material[J]. Clin Oral Implants Res, 1993,4(3):144-150.
[4] 丁旭,丁浩. 口腔種植牙生物力學研究進展[J]. 醫(yī)學綜述,2009,15(10):1550-1551.
[5] 張麗,張繼英. 粘接固定種植冠橋可拆卸性的研究進展[J]. 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38(4):474-477.
[6] 王美莎,楊德圣. 粘結固位種植義齒粘結劑與可拆卸性的研究進展[J]. 中華災害救援醫(yī)學,2014,2(5):288-290.
[7] 楊德圣,伊元夫,賈靜. 三種粘接材料對種植牙冠短期固位和可拆卸性影響的研究[J]. 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9(3):178-181.
[8] 王美莎,楊德圣. 粘接固定種植冠粘接劑選擇的研究進展[J]. 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 2014,15(3):183-186.
[9] Salaita LG,Yilmaz B,Seidt JD,et al. Strain analysis of 9 different abutments for cement-retained crowns on an internal hexagonal implant[J]. J Prosthet Dent,2017,118(2):166-171.
[10] Bidra AS,Tischier M,Patch C,et al. Survival of 2039 complete arch fixed implant-supported zirconia prostheses:A retrospective study[J]. J Prosthet Dent,2018,119(2):220-224.
[11] Uzgur R,Ercan E,Uzgur Z,et al. Cement thickness of inlay restorations made of lithium disilicate,polymer-infiltrated ceramic and nano-ceramic CAD/CAM materials evaluated using 3D 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J]. J Prosthodont,2016,18(5):1-5.
[12] Tahayeri A ,Morgan M,F(xiàn)ugolin AP,et al. 3D printed versus conventionally cured provisionalcrown and bridge dental materials[J]. Dent Mater,2018,34(2):192-200.
[13] Fukazawa S,Odaira C,Kondo H. Investigation of accurac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abutment position by intraoral scanners[J]. J Prosthodont Res,2017,61(4):450-459.
[14] Ting-Shu S,Jian S. Intraoral digital impression technique:A review[J]. J Prosthodont,2015,24(2):313-321.
[15] Schaefer O,Decker M,Wittstock F,et al. Impact of digital impression techniques on the adaption of ceramic partial crowns in vitro[J]. J Dent,2014,42(3):677-683.
(收稿日期: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