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國
(吉林省農安縣實驗中學 吉林農安 130200)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避免不了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人際關系的和諧是社會進步的有力保障。在高中階段開展德育教育,是提升學生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對于當今的高中生來說,他們所要面對的是高考的壓力、家長的期待和老師的期望,總總因素使德育教育沒有被足夠重視起來。更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缺乏足夠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就沒有辦法將這一內容轉化成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在道德教育不到位的情況下,要求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首先是不太現實的。目前高中階段的德育教育工作,還是要把重點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觀點進行學習的基礎上。在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那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并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應該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理解形成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學習的目的,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
對高中生開展德育教育,使學生形成道德理論只是學習的目的之一,他的終極目標還包括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形成自己的道德觀念,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才是衡量德育教育是否成功的條件。因此,我們要了解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就首先要對其行為動機進行分析,分析去需要,才能了解其目的。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從她們的心理需求開始,了解學生身心發(fā)育的特點,引導她們形成更積極正確的理想。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極為重要,因為她們不禁是道德的出發(fā)點,也是歸宿點。對于學生的情感的關心是老師工作任務的一部分,也是對德育工作的有效補充。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可以使德育工作進行得更為順利。
高中階段的德育工作十分重要,這在前文中已經多次提及。但如何使這項工作落實到實處,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我們認真分析和探討。
我們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前提是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校風端正才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享受精神上的預約,從而使校園的整體精神面貌更為積極向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建立文明的校園氛圍,創(chuàng)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是提升學校自身品質的要求。首先,我們都知道,良好的環(huán)境建設是校園建設的基礎,一所學校的建設,不僅僅包括宏偉的建筑,氣派的樓宇建設,更主要的是一所學校的內涵,出了硬件設施的配套之外,還要有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氛圍。良好的文化氛圍才是校園綜合實力體現。另外,我們要努力使一所學校充滿青春的活力,是校園文化更具激情,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正確引導學生釋放青春的激情。這樣,既可以是學生獲得良好的成長換進,又可以使學生更為自信,不斷超越自我,最終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我們深入研究現在高中階段的德育教材,不難發(fā)現,里面的內容已經十分注重對德育內容的設計。當前,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將教材的素材與生活中的素材相結合,將生活化教育的內容滲透到教學的過程中。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讓學生不斷感受到學習過程中自己的成長。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盡量融入情感,使學生的思想感情能夠隨著教學內容有所觸動,達到教育人的目的。事實上,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除了課堂理論指引之外,情感教育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合理運用情感素材,可以使學生轉變觀點和態(tài)度,使自己的思想認識走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我們都曾經學習過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中的情感,是對學生感恩父母,積極進取信念培養(yǎng)的最好素材。
我們在校園內,在生活中接受教育,一般情況下,都是為了形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為德育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良好的個人習慣和行為習慣,可以為學生提升個人能力提供更的指引。學生離開學校之后,依然會從不同的方面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目的還是在不斷成長的過程總,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教師在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與深度探究,可以不斷提升自信心,并且在這個基礎上達到更高達精神境界,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于老師指導和不斷的自我訓練,這種訓練除了在課堂完成的部分之外,還需要在課外不斷強化。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情境,讓學生在設定的環(huán)境里感受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什么樣的行為是錯誤的。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向學生傳遞正確的信息,糾正學生的思想偏差。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間的交流和溝通一定要及時到位,這樣才能使高中的德育工作真正形成良好的效果。
在學校,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所以,在學生面前,教師一面要表現出親和的態(tài)度,能夠和學生做朋友,形成良好的互動,一面也要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教師的行為舉止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考,在培養(yǎng)學生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用良好的行為習慣來引導學生。另外,在與學生解除的過程中,教師要從點滴小事做起,從行為習慣、時間觀念、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等等方面做起,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影響。
綜上所述,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作,高中生處在思想成型的過程中,對她們的德育教育就要更加注重時效性,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認識世界的態(tài)度、與社會相處的態(tài)度,幫助學生學會區(qū)分善惡美丑,并且在心理上強化這種認識,從而使德育教育工作的理論教育與行動相一致,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