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之
【摘 要】 當前小學作文中,存在著材料虛構、情節(jié)虛構等情況,教師往往將其視為虛假,并給學生打上“不誠實”的烙印。其實,合理虛構能為學生打開想象的匣子,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本文主要分析了習作虛構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虛構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虛構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內容要具體,情感要真實。我們在小學作文教學中,一方面要求學生寫真人真事,而另一方面卻以文學的標準評判學生的習作,要求學生能描寫生動、材料新穎。真實的生活有別于童話、小說,是非常平淡的,如果學生寫真人真事,就難以成為教師心目中優(yōu)秀習作的材料。很多教師將真情實感與真人真事畫上了等號,因而認為部分學生的作文是虛構的,堅決予以否定,他們甚至將虛構與學生的品德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這是學生不誠實的表現(xiàn)。由于小學生自身的年齡特點,習作中的虛構不能與虛假、不誠實畫上等號。
一、作文虛構的幾種情況
1.材料的虛構
在寫作時,如果作者只是簡單照搬現(xiàn)實,并對現(xiàn)實進行機械的臨摹,就會將作文寫成一本流水賬,粗糙而缺少美感,而善于寫作的人,總能從生活中去粗取精并加以提煉虛構,從而構成了藝術真實。學生依賴于生活,虛構不是照搬,而是在積極豐富的生活素材的基礎上去粗取精,提煉加工。如魯迅筆下的阿Q,就是以本鄉(xiāng)一個半工半偷的陳貴為基礎,融合了浙江的“嘴”、北京的“臉”、山西的“衣服”,是一個拼湊起來的“產(chǎn)品”。
2.情節(jié)的虛構
作文須有真實的情感,只有將自己置身其中,表達自己真實的思想情感,才能打動人心,引發(fā)讀者的情感共鳴。習作往往可以虛構一個合情合理的情景,作者自由想象、虛構,盡管它與真實的生活并不相同,但往往能起到以假為真的效果。
二、小學生在習作中虛構的原因分析
1.教師命題導向
在作文教學中,學生不能如自己所愿,被強制著寫老師布置的命題作文,如《我熟悉的一個人》、《記一件有意義的事》等,大家說著相同的事,說相同的話,只不過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不同而已。教師一方面要求學生的習作能形象生動,打動人心,另一方面又設定了真人真事的標準。虛構為學生的行文提供了一些思路,在一些被評得高分的習作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虛構的影子。在平淡生活中,學生無法提供合適的習作素材,立足于真實生活基礎上的虛構不得不說是一種較好的方式。
2.教師的指導過程
當我們聚焦寫作課堂的時候,卻缺乏對學生習作提供專業(yè)的指導,學生的習作多依賴于自身的經(jīng)歷、閱讀,習作教學歷來是重“養(yǎng)”輕“教”。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關注外在的標準,忽視了習作本身的關注,忽視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思維發(fā)展,忽視了對學生習作過程的指導,沒有幫助學生打開自由發(fā)揮的大門,讓學生自由想象。
3.教師評判的影響
在作文評改中,教師無法驗證學生的習作是否是虛構的,真人真事這一標準往往無法執(zhí)行。感人是采用另一套文學評價的標準,如材料是否新穎,描寫是否生動,情節(jié)是否感人。一部分學生并沒有因未寫真人真事受到批評,甚至給了好評,一部分人因自己的習作得到不好的評價而疑惑,而一部分學生因為得到鼓勵,越發(fā)得心應手。
三、小學習作虛構的教學對策
1.打破傳統(tǒng)真人真事的制約
當前習作訓練大多是命題作文,在“寫什么”上提供材料、范圍、話題等限制,并通過簡短的題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但這一傳統(tǒng)與學生的興趣顯然是不一致的,學生更喜歡自由命題或由教師提供范圍學生命題。教師要減少命題作文,特別是記敘文的比重。學生面對教師布置的文題,常搜腸刮肚,但是習作總不盡如人意。如《記一次放學回家的路上》,要求真人真事,寫得具體生動,學生寫出的習作可想而知,大多寫成如何回家的流水賬。小學生想象力豐富,讓他們寫虛構的事情常會游刃有余,而寫起真人真事,卻難以做到生動、感人,將學生限制在寫真人真事的回憶性記敘文中,是對學生想象力的扼殺,無益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如布置《我成功了》,讓學生可以自由聯(lián)想與虛構,學生會打開想象的匣子,寫出內容豐富、題材新穎有趣的文章。
2.關注過程指導
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教師教授的方法都大同小異,一是將文體知識或寫作知識作為講授的重點,布置作文題目讓學生自由寫作,寫作時不予以引導;二是指導過細,將開頭、過程、結尾都做了設定,影響了學生的自由發(fā)揮;三是布置文題后,由學生自由習作,學生對要求、知識等一無所知。教師很少指導學生該做哪些準備工作,應該考慮哪些問題,而只是在學生交上來的習作上打一個分數(shù),或簡單寫幾句評語。教師一方面忽視作文課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過程的指導,而另一方面卻抱怨學生的習作水平難以提升。在學生動筆之前,須對寫作任務、目的有清晰的認識,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不偏離教師的軌道,能順利地完成習作任務。構思階段是將積累的素材轉化為文字的過渡階段,學生對素材的篩選、將符合主題的事件合理串聯(lián),如何虛構使習作看起來更為真實,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如何修改、補充習作,通過師生、生生間的討論,讓學生發(fā)現(xiàn)習作中的不足之處。
3.評判淡化真人真事
真情實感不等同于真人真事,那么在習作評價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習作的整體,不能因情節(jié)的虛構而予以否定。在習作中,不管是真人真事也好,還是虛構也罷,只要表達的情感真實,情節(jié)合情合理,我們都要予以認可,而對于只為完成習作任務而不觀察、不思考生活,不立足于生活,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空想,要予以糾正。當教師允許學生虛構時,學生就會打開想象的閥門,習作自然會變得豐富多彩。只有將教師的評價與習作指導結合起來,為學生設定相應的目標任務,指導虛構的方法,對達成目標的習作予以相對的好評,才能使習作得以循序漸進地進行。
總之,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放開真人真事的束縛,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在立足生活的基礎上合理虛構,寫出題材新穎、內容豐富,能表達真情實感的文章。
【參考文獻】
[1]湯宏英.不能狹隘理解作文“真實性” [J].新作文(小學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2009.
[2]張秀珍.真情實感出佳作——談寫作教學中真情實感的培養(yǎng)[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1.
[3]李華玲.還給作文真實的生命——作文如何寫出“真情實感” [J].教育研究,2010.
[4]葉黎明.虛構寫作:寫作教學的另一個向度[J].語文學習,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