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市銅山區(qū)房村鎮(zhèn)馬家小學(221115) 沙朝永
“為師之道,貴在引導?!睂W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惑或存有爭議。作為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徹,就要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其必要的引導、點撥,以幫助他們突破學習上的困難,進而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教學的目標。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痹谡n堂教學中,在學生對所學知識感到疑惑之處,教師應給予其必要的引導,以幫助他們擺脫理解上的困難,提高學習效率。
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并說說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有學生問:“‘四周都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兒的‘四周’指的是什么地方?既然不是在房間里,怎么會碰壁呢?”學生的學習困惑主要在于他們對歷史缺乏一定的認知。于是,我這樣進行引導:“在舊社會,魯迅從事著一種怎樣的工作?這種工作給他帶來了什么影響?”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結合魯迅先生用筆桿子做槍以及勇于與黑暗勢力做斗爭的事跡,很容易就明白了他所說的“碰壁”是怎么一回事,達到了深化學習效果的目的。
該案例中,當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感到困惑的時候,教師及時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如此教學,為學生鋪路搭橋,降低了課文理解的難度,教學效果顯著。
在閱讀教學中,不同的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感悟、體會不同,在某些方面還會存有爭議。在這種教學情形下,教師就應進行必要的引導,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與解讀文本。
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伯牙絕弦》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然后同桌之間相互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不料,在讀書交流的時候,學生之間對文本的解讀產(chǎn)生了爭議。有學生說:“伯牙太傻了,子期不在了,可以另覓知音,何必因此把自己的琴弦弄斷呢?”有學生說:“你懂啥!這說明伯牙與子期的感情很深,子期在他心中占據(jù)著很大比重,子期的位置是誰也取代不了的?!庇袑W生說:“作為一代音樂名師,伯牙因為子期‘自此以后終身不復鼓’實在是太可惜了!”針對學生對伯牙認知的爭議,我是這樣引導的:“我國自古就用‘云想衣裳花想容’‘士為知己者死’的語言來表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那么,在古時候,由伯牙絕弦這件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他這樣做表明了什么?當今社會,人們的價值觀與世界觀與古代已有很大區(qū)別。因此,我們就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假如你是伯牙,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與伯牙同窗的好友,你會如何看待這件事情?”這樣引導,可以真正促進學生對文本的體驗感受,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該案例中,當學生對文中人物的看法產(chǎn)生爭議的時候,教師采取了巧妙引導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認清現(xiàn)實,從而使學生的閱讀真正走向了深入。
新課標提倡批判性閱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唯教材馬首是瞻,不敢越雷池一步;有的教師放任自流,任學生想怎樣解讀就怎樣解讀。在當今的教育形勢下,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當學生在批判閱讀的過程中出現(xiàn)較大的偏差時,教師還要通過自己的引導來幫助學生獲得對文本的正確解讀。
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有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圓明園是被誰燒毀的?英法聯(lián)軍。偌大的一個圓明園,偌大的北京城,有多少中國人民?為什么連三千多人的侵略者都擋不???何況這些英法聯(lián)軍還是外來者?作為本土居民,我們占盡了天時、地利,為什么還會允許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從學生對課文的批判中,可見他們已經(jīng)深深地進入到了文本閱讀之中。在這種教學情形下,我進行了引導:“看到圓明園的毀滅,老師和你們一樣生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的清政府是怎樣的腐敗無能吧?”(教師播放清政府的相關圖片資料)如此教學,在閱讀批判中,學生深深地為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痛惜,從而產(chǎn)生了一種要為中國人爭氣的情感。此時,課堂教學也達到了高潮。
遺忘屈辱,就意味著對歷史的背叛。該案例中,面對學生的批判性閱讀,教師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并借機向?qū)W生介紹了當時清朝政府的狀況,這使得學生對圓明園毀滅的根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批判精神,而且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受更加深刻。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要、有效的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打開閱讀思考的大門,為學生指明方向與路徑,指引著學生向正確解讀的目標邁進。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引導時機,為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