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市姜堰區(qū)港口中心小學(225517) 周建勇
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普遍存在著細節(jié)精彩、整體欠佳的狀況,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如何扭轉這種教學現(xiàn)狀呢?筆者認為,“整體觀照”是應對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罢w觀照”是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的特點,把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等有機融合,使之成為一個整體進行教學,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整體上得到提高。
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的字詞教學,教師在學生初讀課文后,一般把字詞的音、形、義等方面作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目的是掃清文字障礙。由于脫離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這樣的學習顯得枯燥、乏味。因此,要想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就要從字詞音、形、義的單一學習逐漸轉向語境實踐運用,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逐漸得到提升。
如,蘇教版《姥姥的剪紙》一文,有這樣一句話:“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痹诮虒W時,許多學生對“拴”字提出了質疑:“一張小小的剪紙怎么能拴住人呢?”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我結合文本語境進行解析。結合文本語境,我引導學生從“我是一個調皮蛋”中感受到姥姥用剪紙來拴住“我”,一方面表明了姥姥對“我”的關心,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姥姥是在用她高超的剪紙技術為“我”營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剪紙世界。正因如此,“我”的童年才充滿了無限的快樂。這樣教學,使學生站在整體的角度真正走進文本的深處。
該案例中,教師是站在整體的角度上,引領學生在語境中實踐,理解、品味詞語的深刻內(nèi)涵,使詞語教學更加鮮活,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閱讀教學應以朗讀為主,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但是,對學生來說,語言的學習僅僅靠朗讀還是不行的。教師還應從整體出發(fā),讀思寫結合,使學生由單純的閱讀者變成深刻的思考者、寫作者,從而整體上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如,蘇教版的《詹天佑》一課,為了突出詹天佑修建鐵路遇到的困難,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哪里要開山,哪里要架橋,哪里要把坡度鏟平,哪里要把彎度改小……”在教學的時候,許多教師都把段話作為學生有感情朗讀的對象,使學生感受到詹天佑嚴謹認真的精神。筆者認為,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語言,教師不妨對這些句子進行深度挖掘,讓學生想想如果按照平常的語言表達形式,這些話是怎么說的。這樣結合生活經(jīng)驗,學生覺得按照平常的表達形式就是“有的地方需要開山,有的地方需要……”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對比作者這樣描寫的好處。這樣經(jīng)過反復朗讀品味后,學生自然感受到了文本語言的表達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鼓勵學生仿照這樣的形式進行寫話練習。如此教學,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
該案例中,對文本中的精彩句子,教師引領學生從朗讀感悟逐漸向語言運用遷移,是讀寫結合的整體觀照,有助于學生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指出語文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但是,在實際語文教學中,一些教師總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強加給學生。這種貼標簽式的教學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自我,不會表達自己的觀點。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就要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理解,以逐漸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如,教學蘇教版的《船長》一課,大多數(shù)教師都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對人物精神的感悟上,讓學生學習船長哈爾威臨危不懼、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精神。這種貼標簽式的學習已經(jīng)不能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因為如今的社會是一個信息的社會,也是一個尊重生命的社會,學生對事物的看法自然與以往不同。因此,教師在引領學生對課文解讀的時候,就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而要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于是,在教師的鼓勵下,有的學生說:“我覺得船長在有機會的情況下還是應該離開險境,他不應該選擇與船共存亡?!庇械膶W生說:“我認為他命令開槍的做法不對……”如此教學,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教學效果顯著。
該案例中,教師改變了傳統(tǒng)貼標簽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對課文的多元理解,使他們表達自己的個性化理解,真正從整體出發(fā),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嚴格遵循整體觀照的原則,使學生在整體語文中理解、感悟、積累、運用語言,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