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蘇東坡與徐州①

    2018-02-25 15:41:31張仲謀
    關鍵詞:東坡徐州蘇東坡

    張仲謀

    (江蘇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徐州 221116)

    徐州作為國務院確定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在數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這其中有彭祖文化,有劉邦和漢文化,也有東坡文化。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奇人。我們一般會說他是一個著名的或是杰出的甚或是偉大的文學家,這沒有問題。但是在中國文學史上,像蘇東坡這個量級的著名文學家還有一批人,譬如,屈原、司馬遷、陶淵明、李白、杜甫等等。在這群星璀璨的天空,在這歷代著名文學家的第一方陣,蘇東坡仍然以他獨特的光彩引人注目。我曾想,假如可以泯除時代的間隔,讓古今文人穿越歷史,自由投票選舉自己最喜愛的文人,蘇東坡很可能是得票最多的一個。也可能陶淵明會接近他的票數,但沒有人能超過他。

    這是為什么呢?要說文學成就,李白、杜甫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應該說不會低于蘇東坡,但他們受民眾喜愛的程度皆不如蘇東坡。尤其是在現當代。這說明,一個文學家的影響,他為歷代人們所喜愛傾倒的程度,不是或不僅僅是取決于他創(chuàng)作成就的高低,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人格魅力。

    一、蘇東坡的人格風采

    蘇東坡的人格,是在士大夫傳統人格的基礎上選擇重構的。舉要而言,他景仰師法的人格標本,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莊周,第二個是陶淵明,第三個是白居易。蘇轍為他寫墓志銘,其中說他少年時代初讀《莊子》,即一見傾心,感嘆曰:“吾昔有見于中,口不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盵1]其實他對《莊子》不僅少年時喜愛,而且終身受用不盡。他那善于打通后壁說話的達觀的思維方式,就是從《莊子》齊物逍遙之論中脫胎而來的。

    蘇東坡極為推崇陶淵明。陶淵明在宋代以前幾乎默默無聞,而宋代之后地位越來越高,這和蘇東坡的表彰推崇有很大關系。陶詩在宋代完成了它的經典化,蘇東坡是主要功臣。東坡晚年曾盡和陶詩120余首,非僅出于詩風的向慕,而是人格上的心悅誠服。他曾經反復說:“吾于淵明,豈獨好其詩也哉?如其為人,實有感焉?!盵2]又說:“淵明形神似我?!盵3]“我即淵明,淵明即我也?!盵4]

    除了莊周、陶淵明以外,蘇東坡的人格建構還有白居易的影響。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時期寫了一些詩,其中有幾篇皆以“東坡”為題。如《東坡種花》《步東坡》《別東坡花樹》等,蘇東坡謫居黃州時自號東坡,顯然是受白居易詩的啟發(fā)。

    和前代文人相比,蘇東坡的人格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人間味。他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半天下”,接觸到各個層次各種類型的人物,又有充足的時間反思,因之他對人生的體驗與自我人格的塑造,也更其從容、深刻、細膩、完整。

    蘇東坡的人格構成主要有四個方面:率真的性格,過人的才華,健康的幽默感,曠達的人生觀。率真、多才、幽默、曠達,是理解蘇東坡人格魅力的四個關鍵詞。

    首先,他有率真的天性。率真這種性格是天生的。蘇東坡兄弟二人,自幼性格迥然不同。一個坦率外向,一個謹重內斂。所謂“知子莫若父”,兄弟倆性格的差異,老蘇早就注意到了。在東坡十歲、蘇轍八歲時,蘇洵為二子命名,并作《名二子說》[5]。 “軾”是車上用作扶手的橫木,是露在外面的,蘇洵名長子曰“軾”,就是因為他性“不外飾”,即不知掩蔽自己的真面目。這既是對蘇軾性格所下的考語,亦含有提醒告誡懼其遭禍之意。而次子蘇轍則“善處乎禍福之間”,無須作父親的操心。從兄弟二人日后遭際來看,蘇洵可謂言中。蘇軾一生屢遭譏彈,幾至殞命,蘇轍則一直比較穩(wěn)健。除元祐年間外,蘇轍的官職一直比蘇軾高。蘇洵還曾經帶兩個未成年的兒子去見當時的成都尹張方平,就是后來蘇東坡詩文中反復提到的張安道。張方平仔細觀察了這兩個英俊少年,然后對蘇洵說:“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6]。亦可謂有知人之鑒。

    蘇軾這種個性氣質,有助于他成為一個杰出的詩人,但也注定他不會成為一個老練的政治家?!盀跖_詩案”期間,他在御史獄中被關了五個月,他也在認真反思,深悔以前的孟浪不羈,發(fā)誓若能出獄,決不再作詩。但是十二月二十八日剛剛獲釋出獄,他就趁著半杯酒興,揮筆寫下一首詩,而且自我欣賞地寫道:“卻對酒杯渾似夢,戲拈詩筆已如神。”(《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復用前韻二首》其一)。就是說我將近半年不寫詩,想來詩思已鈍,沒想到一拿起筆來,還是那么得心應手。據說他寫完之后,擲筆于地,自罵曰:“猶不改也!”[7]

    其次,他有過人的才華。他曾經自謂“平生三不如人”,意指喝酒、下棋、唱曲子三事。他酒量極小。自云少年時望見酒盞便醉,習練既久,亦不過三蕉葉(指小酒杯)。蘇東坡說自己有三不如人,似乎很謙虛,實際這是相當自負的話。言外之意:喝酒、下棋、唱曲之外,其他種種,無不在他人之上。故彭乘《墨客揮犀》云:“三者亦何用如人!”[8]

    在書法方面,他和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在繪畫方面,他雖然是半路出家,仍然達到很高的水平。他跟他的表兄文同(與可)學畫墨竹,尤以枯木竹石聞名。當年他在徐州任知州時,文同就對人說:“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而且,不論他的畫技如何,在中國繪畫史上,他的確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以墨為主,抒寫情趣,不求形似的文人畫,在北宋中期崛起于畫壇,與他的大力提倡是分不開的。文同、李公麟等作品的價值與影響,都離不開他的品題鼓吹。他第一個提出士人(即文人)畫與工匠畫的區(qū)別。此后如元代四大家,明清時期的朱耷、石濤與揚州八怪,正是這種文人畫傳統的延伸與發(fā)展。

    在文學方面,蘇東坡詩、詞、文各體兼工。單就一體而論,也許有可堪比肩的作者,但是就此三體綜合考察,沒有一個能和他相比。

    就詩而言,世以蘇、黃并稱,實際黃遠不如蘇。這是名家與大家的區(qū)別。蘇東坡用不著像黃山谷那樣偏師取勝,走過火一路,也不用像陳后山那樣閉門覓句,悲吟累日。他的詩句往往沖口而出,帶有天然風韻,即有極工巧處,也是妙手偶得,絕無斧鑿之痕。

    就詞而言,蘇東坡與辛稼軒并稱蘇、辛。蘇東坡的才華主要表現為對傳統的蔑棄和一種全新詞品的創(chuàng)造。他是詞史上開宗立派的人物。他所開創(chuàng)的豪放詞派,與傳統的婉約派剛柔相濟,成為詞的兩大審美形態(tài)。這不能單純地認為是個性使然,也不僅是有無創(chuàng)新意識的問題。文學藝術領域的創(chuàng)新,不僅要識見和勇氣,更要有充分的才華作保證。因為缺少才華,很多有識之士只能停留在心向往之的境界,而只有蘇軾能夠把改革詞風的意向化為出色的實踐。

    至于散文一體,因為沒有格律束縛,故最能見出蘇軾的才氣。他不僅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即使是在韓、柳、歐、蘇四大家中,他仍然顯得光彩奪目。蘇東坡自云:“某平生無快意事,惟作文章,自謂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盵9]這些樂趣,不要說筌才小慧,一般的文人也無福消受。他的文章好像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才氣的自然流注。他不專一家,不拘一格,不名一體,意之所到,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故最富野逸之趣。讀韓、歐的文章,尚能見其安排布局之跡,惟蘇東坡之文,純乎化工。讀其文,可以想見他逸興遄飛、飄逸灑脫的創(chuàng)作風度。

    蘇東坡詩文的風格,首先是由他的才華和智慧風貌所決定的。他的思維方式,自然飄逸,靈動灑脫,善于反轉、透過、折進、變化,表現為思維線條的暢達明快,聯想的新奇跳躍,比喻的豐富新鮮。用蘇東坡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行云流水,隨物賦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答謝民師書》),“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書吳道子畫后》)。最值得玩味的是“姿態(tài)橫生”四字?!皺M”字既有初無定質、不期而然、出人意表之意,又有本有姿態(tài)、不能自掩、隨處輒見之意。我們也寫詩寫文章,但我們詩文的“姿態(tài)”,往往是經過理性思索安排的,那就不是姿態(tài)橫生。

    其三,他有健康的幽默感。蘇東坡人格中還有一種重要的特色,是他那種健康的幽默感。我們強調這種幽默感是健康的,因為不健康的幽默會臨近油滑乃至下流。林語堂在《蘇東坡傳》的開頭,說蘇東坡是一個詩人,一個美食家,一個月夜俳徊者,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等等。一連給他加了二十幾種說法。我想,蘇東坡的人格魅力,主要還在于他是一個有趣的人。所以他不僅在古代有那么多的崇拜者,在現代也仍然擁有無數的粉絲,包括眾多的女粉絲。蘇東坡剛正不阿,高才絕學,那是他高出儕輩令人欽敬的一面。但是假如只有這一面,他也不過是王安石、司馬光,而不會贏得如此廣泛的喜愛。如屈原、杜甫,都是令人欽仰的偉大詩人,但人們在尊崇懷念的同時,會感覺到要仰視他們,與他們有一種心理距離。蘇東坡就不同了,他既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同時又是一個幽默詼諧極有風趣的人。他的性格寬厚通達,富于包容性。他說:“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兒?!盵10]正是這一點,使得他的人格形象在君子、天才之外,更充滿溫馨的人情味,不僅使士大夫們傾倒誠服,也把他和下層田夫野老的心理距離拉近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之所以能夠寫得特別精彩,也正因為是現代的幽默大師去寫古代的幽默大師。

    蘇東坡對可笑的事物特別敏感。別人習焉不察或一笑置之的事物,他都用幽默的心態(tài)觀照體察,并能夠準確地捕捉描述,輕則使人會心解頤,重則令人捧腹絕倒。如他在陜西官風翔簽判時,聽說汧陽縣的豬肉特別好吃,便派了兩個仆人去買豬,準備回來請客。路上趕豬人喝醉了酒,豬跑掉了,再去汧陽也來不及,于是就在附近買了豬來充數。蘇軾燒了豬肉,專門請朋友來品嘗。賓客“皆大詫,以為非他產所及”[11]。后來仆人泄露真相,客人皆大慚。

    其四,他有與幽默相通的曠達。幽默是一種稟賦,是智慧超卓的表現。我曾寫過一本書叫《兼濟與獨善》,其中寫道:蘇東坡一生在政治上三起三落,而且是大起大落。昨日還是五馬使君,今日忽成烏臺案犯;今日尚為東坡野人,明日則為翰林學士,后日又復成為貶居海南天涯的罪人。造化如此弄人,似乎存心要考驗蘇東坡的定力。而蘇東坡的解脫方式,就是曠達,俗稱看得開。過去人稱其善于打通后壁,就是在人們以為處處碰壁無路可走之時,蘇東坡隨處可以推開一扇門走出去。其密訣是以時間的永恒和空間的無限,來反襯眼前的痛苦與挫折短暫微末,不足掛齒,很快就會過去。宋徽宗紹圣五年(1098)秋天,蘇東坡62歲,被貶在儋州,即海南島。有一則短文,叫《試筆自書》,其中寫道:

    吾始至南海,環(huán)視水天無際,凄然傷之,曰:“何時得出此島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積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島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蟻附于芥,茫焉不知所濟。少焉水涸,蟻即徑去,見其類,出涕曰:“幾不復與子相見!”豈知俯仰之間,有方軌八達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與客飲薄酒小醉,信筆書此紙。[12]

    這是一則隨筆小品,中間一個寓言,從意象到思維方式,都明顯帶有莊子哲學的意味,它反映了蘇東坡自我解脫的心理過程。處于暫時禍患中的人,即如遇水之蟻,目光短淺則生悲歡,若能超然靜觀,少焉即可度過厄難。這和他黃州時期所寫的《定風波》“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道理是相通的。

    曠達的另一種思維模式是安于現實,苦中求樂。他要從貶居之地的自然山水,當地百姓的淳樸風情以及閑適生活等各個方面,來搜尋發(fā)掘現實(天命)對自己的恩惠,見得上蒼不僅不是虐待他,簡直是對他的特殊眷顧,以此來維系內心的平衡。蘇東坡貶官各地,每處都能發(fā)現很多讓人羨慕的好處,他也特別喜歡在詩中津津樂道。如:“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里真良圖。”(《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人間勝跡略已遍,匡廬南嶺并西湖。”(《贈曇秀》)“羅浮山下四時新,盧桔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枝》)“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縱筆》)據說當時宰相章惇(蘇東坡早年的朋友,后來的政敵)看到這一首詩,曰:“蘇子瞻尚爾快活耶?”[13]于是復貶儋耳。但是對于曠達的蘇東坡來說,即使在天涯海角,仍然活得那么開心。他自己動手筑起三間茅屋,名之為“桄榔庵”,繼續(xù)作他的《和陶詩》,負大瓢行歌田間,閑時教當地年輕人作文章,有詩云:“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及至受詔北歸時還道:“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總之在他筆下,他是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當地百姓與花木魚鳥全都與他相親相愛,他看了那么多好景,聽到那么多趣事,吃到那么多時鮮水果,寫了那么多好詩,簡直讓沒有被貶的人嫉妒得要命,而貶他的人也終于得不到看他痛苦乞憐的快意。

    二、蘇東坡在徐州

    關于蘇東坡的傳記,我看過十幾種,寫得最好也最具可讀性的,還是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按蘇東坡生平分為二十八章,其中第十三章“黃樓”一章,就是寫蘇東坡在徐州的一段經歷。當然,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從頭至尾都稱蘇軾為蘇東坡。其實我們知道,他在徐州時還沒有“東坡”之號,那要到四年之后(元豐四年,1081),他經歷了“烏臺詩案”,貶居黃州時期才開始自號東坡居士。唐代白居易在擔任忠州刺史時,曾經寫過三首以“東坡”為題的詩,一首《步東坡》,一首《東坡種花》,還有一首《別東坡花樹》。蘇東坡因住在山之東坡而號東坡居士,一方面是追慕白居易之為人,同時也有隨遇而安的意味。我想,我們之所以和林語堂一樣,喜歡稱他為蘇東坡。或許是因為叫蘇軾顯得太正式,叫蘇東坡就覺得親切而家常。

    在“黃樓”這一章開頭,林語堂這樣寫道:

    就連蘇東坡這樣的天才,生命也從四十開始。如今蘇東坡進入徐州時期,也就是“黃樓”時期。蘇東坡突然找到了自己。他第一次建樹頗多。他擔任杭州通判無法辦大事,在密州雖任太守,但是密州偏遠窮困,沒有機會一展長才。在東坡被捕謫居之前,徐州太守的政績已證明他是行動的人物,也是能干的辦事人才。[14]

    林語堂這一段話,對蘇東坡的徐州任期給予極高的評價。林語堂說蘇東坡的生命從四十開始,也就是從任徐州知州時才真正開始。那么蘇東坡在四十歲到徐州之前,難道都白活了嗎?當然不是。又說蘇東坡到了徐州才突然找到了自己,說他第一次建樹頗多,都是為了突出強調徐州時期在蘇東坡一生經歷中的特殊意義。這就是所謂大書特書,濃墨重彩。因為中國古代的文人,有不少是志大才疏,空言無實,平時總講修齊治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致君堯舜上,畫圖麒麟閣,一旦遇到現實問題,卻往往是一籌莫展,甚或是一塌糊涂。而蘇東坡在徐州兩年,政績卓著。所以林語堂說他“突然找到了自己”,也就是說他證明了自己。

    蘇東坡一生,宦游南北,“歷典八州”,先后做過八個州的地方長官。按時間先后順序,依次為:密州(諸城)—徐州—湖州—登州(蓬萊)—杭州—潁州(阜陽)—揚州—定州。在這八個州中,在密州兩年,在徐州兩年,在杭州只有一年半。其余如湖州、潁州、揚州、定州的時間都不超過半年,在登州更是只有五天,但就在這短短的五天中,蘇東坡留下了一首詩歌名篇《登州海市》,至今還是登州宣傳旅游的首選作品。在密州雖然也有兩年,但正如林語堂所說,那時的密州貧窮而偏遠,無由一展其行政才能。事實上在蘇東坡心目中,密州和徐州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元祐元年,他的朋友楊繪(元素)被任命為徐州知州,蘇東坡當時在京擔任翰林院大學士知制誥(相當于中央秘書長),在代皇帝起草的任命詔書中寫道:“彭城大邦,吾股肱郡。政成民悅,朕不汝忘。”[15]把徐州稱為國之大邦,股肱之郡。因為徐州是汴京開封的東部屏障,稱為股肱之郡是貼切的。元祐四年(1089),蘇東坡的另一位朋友王鞏任密州知州,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蘇東坡寫的《東武帖》,就是蘇東坡寫給王鞏的一封書信,密州即東武。東坡在信中說:“東武小邦,不煩牛刀?!盵16]可知在蘇東坡心目中,彭城大邦,東武小邦,也就是說:密州是小地方,而徐州是大地方。所以在這八州之中,徐州與杭州是兩個比較重要的地方,兩個節(jié)點性城市。

    蘇東坡到徐州是在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的春天,虛齡四十二歲,林語堂說他四十歲到徐州,這是實足年齡。(他的生日是農歷1036年12月19日,西歷為1037年1月8日。蘇東坡自稱命宮磨羯,和韓退之一樣,故“平生多得謗譽”[17],就是命中注定一生不斷被人罵,但越罵越有名。蘇東坡當然非常有名,但他的名譽不是被政治對手罵出來的,而是他的人格與才華,實至名歸。蘇東坡不僅在宋代擁有很多崇拜者,到現在也有無數的粉絲。每年到陰歷十二月十九日,蘇東坡的崇拜者會舉行雅集,焚香膜拜,追和蘇東坡的詩詞名篇,儼然成了一個節(jié)日。

    先是在上一年十一月,蘇東坡由密州知州任上調知河中府,到了本年二月十二日,在東坡赴任途中,又命他改任徐州知州。過去一直說蘇東坡在徐州不到兩年時間,實際若從發(fā)文之日算起,從本年二月十二日,到兩年后的三月調知湖州,他在徐州知州任上,應該說是兩年有余。當時徐州的建制,下轄五縣一監(jiān)。五縣即彭城縣、沛縣、蕭縣、滕縣、豐縣。一監(jiān),即利國監(jiān)。因為利國產鐵,過去鹽鐵官營,特設監(jiān)管理。監(jiān)與縣平級。蘇東坡從當時的都城開封沿汴河東下,真正到徐州的時間是這一年的四月二十一日。這些時間節(jié)點都有案可稽。筆者在三十年前曾經做過一篇《蘇軾在徐州事跡創(chuàng)作編年》。后來孔凡禮先生的三卷本《蘇軾年譜》近百萬字出來了(中華書局,1998),所以我們現在還可以把相關工作做得更細一些。不僅是編年,而是逐月逐日編排,盡可能把蘇東坡在徐州的經歷原生態(tài)的反映出來。

    正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在徐州主政的兩年間,有很多德政、善政、美政。比如說,抗旱求雨,他著名的《浣溪沙》五首就寫于謝雨的途中;比如說,到鄉(xiāng)下督促農耕,也就是所謂“勸農”,《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其一:“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庇直热缭诮駥偈捒h的白土鎮(zhèn)發(fā)現煤炭,并寫下在煤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石炭》詩。但是蘇東坡在徐州的最大政績,就是抗洪。林語堂《蘇東坡傳》把徐州這一章命名為“黃樓”,也是因為黃樓是為慶??购閯倮?,黃樓可以說是為蘇東坡而修的紀念碑。蘇東坡去世之后,他弟弟蘇轍為他寫了一篇《墓志銘》,其中僅徐州抗洪一節(jié)就寫了三百零五字。墓志銘這種文體,是為墓主人樹碑立傳,惜墨如金。蘇轍寫徐州抗洪用了三百零五字,其他事件,包括蘇東坡擔任翰林院大學士期間的重大事件,或詳或略,但沒有任何一件事在敘事規(guī)模、在文字量上超過它。可見,蘇轍也認為,這是他的兄長一輩子最大的功績,最大的看點。

    作為一介書生,一個文人,蘇東坡在抗洪斗爭中表現最突出的有兩點。

    其一,是他表現出超凡的膽識。熙寧十年(1077)七月十七日,黃河在河南澶州一帶決口(澶州約當今濮陽縣),到了八月二十一日,洪水才到徐州城下。這種情況現在當然不會出現,現在是地球某一個角落發(fā)生點什么事情,全世界一會就傳遍了。但那時沒有電話電報,更沒有手機微信。但是也可見北宋后期官僚制度效率很低。黃河上游決口,你總要想辦法知會下游各地吧。但是沒有。既沒有預案,當然也沒有應急響應。各地抗洪效果如何,全看地方官的本事了。

    據記載,當時徐州城外,洪水高于城中平地一丈零九寸。九月九日重陽時,水位最高時達到二丈八尺九寸。水臨城下,人心浮動,富人爭相出城避難。在這種危急情勢下,蘇東坡當機立斷,要求富人一律不得出城。先是動員招募了五千民工,人手不夠,蘇東坡親自到徐州駐軍那里,動員禁軍一起抗洪。按宋代軍制,分禁軍、廂軍;禁軍是中央軍,廂軍是地方部隊。蘇東坡作為知州,按民間的說法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是有軍事權的,(蘇東坡職銜全稱:朝奉郎、尚書祠部員外郎、直史館、權知徐州軍州事,騎都尉。)但他管得了廂軍,管不得禁軍。然而洪水圍城,形勢緊急,蘇東坡以知州之尊,親臨軍營,曉以利害。禁軍首領說,太守大人率先垂范,我們還有什么可說的。于是軍民合力抗洪。于此可見徐州軍民魚水關系,由來已久,這種雙擁傳統,可以向前追溯一千年。

    其二,是蘇東坡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州府長官,表現出與普通百姓憂樂與共的高尚情懷。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抗洪過程中,蘇東坡自己是“廬于城上,過家不入?!盵18]上級派來巡視的官員在知州公署里找不到他,卻在城上滿身泥水的民工堆里找到了這個一州之長。這個大才子、大文豪,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太守,能夠做到這個份上,不能不讓我們感慨萬千;也讓我們這些近千年后的徐州人民不能不欽仰懷念!也正因為蘇東坡在抗洪斗爭中表現突出,盡管當時在朝中掌權的是蘇東坡的對立面,神宗皇帝還是頒發(fā)詔書,獎諭東坡防洪之功。

    次年,在徐州城恢復重建過程中,蘇東坡應吏民之請,在徐州城東門之上建了一座高樓,取土能鎮(zhèn)水之意,飾以黃色,命名曰黃樓,以為抗洪之紀念。樓高十丈,巍峨高聳,徐州從此多了一處風景名勝。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也就是去年洪水最大最艱苦的時候,舉行黃樓落成慶典,實際也是紀念抗洪勝利一周年。蘇東坡有《黃樓詩》,蘇轍和秦觀各寫一篇《黃樓賦》,陳師道有《黃樓銘》,賀鑄有《黃樓歌》。另外在重陽節(jié)舉行的黃樓慶典上,四面八方聞訊趕來的知名之士也都有詩唱和。這么多名士佳作萃于一樓,黃樓想不成名都不可能。前一段時間,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新開了一個板塊叫“中國名樓”,主講嘉賓是廣州大學的曾大興教授。第一輯先從全國選了十座名樓(如武漢的黃鶴樓,湖南的岳陽樓,南昌的滕王閣之類)。去年暑假期間,曾大興教授專門到徐州,考察徐州的兩座樓,黃樓和燕子樓。當時我就對曾大興教授說,全國遴選名樓,無論是說名樓與名人的關系,還是與樓相關的詩文名篇,徐州應首選黃樓。當然,最后確定選燕子樓,可能是從收視率考慮,不是因為白居易或是張建封和張愔,而是因為關盼盼,因為有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但是,應該說還是黃樓擁有更加豐富厚重的文化內涵。黃樓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個豐富的歷史文化載體。既是一個代表蘇東坡的文化符號,也是徐州的一張文化名片。

    三、蘇東坡在徐州的文學創(chuàng)作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所以講蘇東坡,不僅要看他在徐州的政績,還要看他在徐州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而談他徐州時期的創(chuàng)作,不僅要看他寫了多少作品,寫了哪些作品,還要對其徐州時期的創(chuàng)作有一個價值評估,看徐州時期在蘇東坡一生的創(chuàng)作歷程中,甚至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有一些什么樣的地位和影響。

    關于蘇東坡徐州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看。

    首先,從作品數量來說,蘇東坡在徐州兩年期間,寫下了三百多篇詩文。中國礦業(yè)大學的管仁福教授主編了一本《蘇軾徐州詩文輯注》[19],這是目前收集蘇東坡在徐州作品最全的一本書。雖然有人認為仍有遺漏,但應該說基本齊備了。其中包括:詩一百九十二首;詞二十一闋;各體文章一百十四篇;合計三百二十七篇。

    其次,從作品的質量來說,蘇東坡在徐州所寫詩詞文,擁有相當數量的名篇佳作。其中抒情詩如《和孔密州五絕》中的《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北M管袁枚已指出,“惆悵”二句是從杜牧“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干”變化來的,但東坡之詩,更強化了歲月不居、人世無常之感,現在已成經典,反倒比杜牧的詩更有名了。其他如寫景詩如《百步洪二首》,題畫詩如《韓干馬十四匹》《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敘事詩如《芙蓉城并序》,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也是歷來蘇東坡詩選中不可或缺的作品。其它文體,如詞中的《浣溪沙》五首寫徐州田園風光,《永遇樂》寫燕子樓,散文《放鶴亭記》等,都是名篇。假如有人編選《宋代詩選》《宋代詞選》《宋代散文選》,這些都是繞不過去的名篇。

    比如《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早已成為宋詞中的經典。在唐宋詞壇上,人們一直認為“詞為艷科”,詞就是當時的流行歌曲,就是寫男歡女愛,刻紅剪翠。蘇東坡學詞比較晚,可是起點高而進步快,到了密州、徐州時期,已經是爐火純青了。在千年詞史上,《浣溪沙》五首是第一次把田園風光引入詞中。我們看“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排踏破蒨羅裙?!边@個“旋抹”的“旋”字,現在還是徐州的方言口語。“旋抹”的“旋”字,有臨時、隨便的意味,也就是急急忙忙、潦潦草草的意思,這是徐州鄉(xiāng)下的村姑,不是溫庭筠筆下的貴婦人。像溫庭筠《菩薩蠻》詞中所寫“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那就不是田家村姑的生活節(jié)奏了。而且既懶且遲,也使這個懷春少婦的慵倦形象中,帶有一絲曖昧的氣息。而《浣溪沙》中的人物速寫則不同,這些純樸的鄉(xiāng)間女孩,既想一睹知州大人的風采,又不好意思拋頭露面,于是你推我,我推你,推推搡搡之時,就聽得有人尖叫,說把裙子踏破了。像這樣的生活場面,寫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又如 “麻葉層層苘葉光”“風來蒿艾氣如薰,”寫春末夏初草木繁茂,田園生機,仿佛聞得到薰風中桑麻蒿艾的清香之氣。如果說田園詩中寫到桑麻還是常見的,那么這個“苘”字卻極少入詩。還有“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唯有見過棗花垂落,才能感知“簌簌”二字的精準傳神?!芭R鹿帕u黃瓜”,又是多么富于表現力。我們真得感謝蘇東坡這位大才子,他用生動感性的筆觸,融畫入詩,為我們描繪出近千年前徐州的田園風光,那么優(yōu)美純樸,又那么生動鮮活,富于感性氣息。

    第三,在眾多的詩文名篇中,我們更關注的是蘇東坡那些題詠徐州風景名勝的作品。關于云龍山,他有詩《登云龍山》《過云龍山人張?zhí)祗K》,有散文名篇《放鶴亭記》。關于戲馬臺,他有《游戲馬臺二首》,有《臺頭寺步月》(戲馬臺上有寺廟當時叫臺頭寺)。另外還有《百步洪二首》《游桓山》《九日黃樓作》,還有《永遇樂》詞詠燕子樓。真的是徐州名勝,題詠殆遍。幾乎每一處風景名勝,都留下了蘇東坡的不朽詩篇。我們發(fā)現,歷來題詠徐州風光的最好的詩篇,不是由陳師道、萬壽祺、閻爾梅、李蟠這些本土詩人寫下來的,而是白居易、韓愈、蘇軾、薩都剌這些流寓詩人的大作。這其中,蘇東坡的名氣最大,寫得也最多最好。

    比如 七言古詩《登云龍山》:

    醉中走上黃茆岡。滿岡亂石如群羊。岡頭醉倒石作床。仰觀白云天茫茫。

    路人舉首東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歌聲落谷秋風長

    這首詩的特點,或者說它和別的詩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一共只有七句。因為唐代以后近體詩流行,我們早已適應了四句的絕句和八句的律詩,雖然也有長篇的排律,總也是偶句成章。因為有了這種審美預期,所以看到這首七句詩便覺得有點奇怪。其實和單句成章伴隨而來的,還有另外一個特點,便是句句押韻。我曾經專門研究過這種詩體,三句一首的如劉邦《大風歌》,十五句的如曹丕《燕歌行》,三句一轉韻的如岑參《走馬川行》,全都是句句押韻,而且也只有句句押韻,它才能單句成章。這是古體詩,不是七律少一句,平仄黏對皆有不同,即使加上一句“且把他鄉(xiāng)作故鄉(xiāng)”,也仍然是古體而非近體。因為蘇東坡才氣過人,這首詩讀來仿佛信手揮灑,信口吟唱,輕松自然,準確地傳達了東坡太守醉熏熏、樂顛顛的神氣。假如寫來格律森嚴、沉郁頓挫,與詩的意境情趣就不合了。

    第四,蘇東坡在徐州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活動,不僅在蘇東坡一生的創(chuàng)作歷程中有重要地位,而且對宋代文學史的發(fā)展,亦產生了重要影響。

    蘇東坡研究的權威專家王水照先生,在《蘇軾選集》的前言中把蘇東坡一生的創(chuàng)作分為兩個階段,就是兩次“在朝—外任—貶居”的過程,而兩次在朝是他創(chuàng)作的歉收期,兩次外任是他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期,兩次貶居則是他創(chuàng)作的豐收期[20]。蘇東坡在徐州創(chuàng)作的突出成就,也再一次印證了這種規(guī)律性現象。

    把東坡徐州時期的文學活動和文學創(chuàng)作放在整個宋代文學史上來看,其重要意義在于,無論是談東坡詩群,還是談元祐詩派,徐州時期都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在北宋后期,有一個以蘇東坡為核心的詩人群體,同時也有一個以蘇東坡為領袖的元祐體或元祐派。所謂“蘇門四學士”和“蘇門六君子”,就是元祐詩派的核心成員?!疤K門四學士”一般是指黃、秦、晁、張,即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南宋時有傳為陳亮編《蘇門六君子文粹》[21],又加上了陳師道和李廌。宋人邵浩編了一部詩集《坡門酬唱集》,專門收錄蘇軾、蘇轍兄弟和蘇門六君子等八人唱和之作六百余首[22]。這八個人就是蘇東坡文學群體的核心成員。經過考察可知,徐州,正是蘇門弟子群體或元祐詩派發(fā)展的重要節(jié)點城市。

    “蘇門六君子”中,黃庭堅、秦觀、晁補之、陳師道,都是在徐州時期與蘇東坡相識或開始交往的。晁補之拜見蘇東坡,在熙寧十年(1077)三月,即在蘇東坡已經接到徐州任命,臨時住在汴京東郊時[23]354。蘇東坡在徐州時期,黃庭堅給他寫了第一封結交的書信[23]390,并且在兩年間五次通信。蘇東坡到徐州任上不久,陳師仲和陳師道兄弟就來拜見,此后即成為好友[23]378。元豐元年(1078),秦觀專門到徐州來拜會蘇東坡[23]397。這就是說:徐州時期,是蘇門文人群體形成的關鍵時期。秦觀后來作《別子瞻學士》詩云:“我獨不愿萬戶侯,惟愿一識蘇徐州;徐州英偉非人力,世有高名擅區(qū)域?!鼻皟删洚斎皇菑睦畎住杜c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套用而來的,但是蘇徐州的稱謂,把大名鼎鼎的蘇東坡與徐州聯系在一起,人杰地靈,交相輝映。蘇東坡雖然做過八個州的知州,但只有“蘇徐州”成為他的又一雅號,這是很讓徐州人引以為自豪的。

    元豐二年(1079)三月,蘇東坡由徐州調任湖州知州。臨行前,他滿懷深情地寫下一首《江城子·別徐州》: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余幾許?春縱在,與誰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厥着沓?,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蘇東坡寫過多首《江城子》,“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寫密州出獵,“十年生死兩茫?!睂憫涯钋捌尥醺?,這一首“天涯流落思無窮”寫留別徐州,每一首都是名篇佳作。不要以為詞中有“佳人”“相思”這樣的字眼,就把這篇作品誤認作一首愛情詞。其實這是順應詞為艷科的傳統表現手法,實際表達的是蘇東坡對于徐州的留戀之情。三十年前筆者想創(chuàng)作《蘇東坡在徐州》的電視劇,當時已經完成《蘇軾在徐州事跡創(chuàng)作編年》,就曾經想過,蘇東坡這首《江城子》,正好拿來作主題曲。蘇東坡在徐州兩年,聚散匆匆,現在又是一年春草綠,可是他不能和徐州人民一起踏青尋春了;鴻雁又回來了,可是他卻要南下吳中。這在風物描寫之間,表達了他對徐州依依難舍的深情。蘇東坡,這位勤政廉政、風華絕代的太守,把他對徐州這片土地,對人民的一腔深情,都寄托在這首詞中了。當年辛稼軒登鎮(zhèn)江北固山,有《永遇樂》詞寫道:“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如今,我們登上云龍山,會覺得放鶴亭、杏花村,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浮現著蘇公的一顰一笑。賢太守的千古風流,風吹不去,雨打不去。

    參考文獻:

    [1]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M]//蘇轍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1126.

    [2]蘇轍.子瞻和陶淵明詩引[M]//蘇轍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1110.

    [3]郭紹虞.王直方詩話[M]//宋詩話輯佚.北京:中華書局,1987:45.

    [4]蘇軾.和東方一處士[M]//蘇軾詩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095.

    [5]蘇洵.蘇洵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414.

    [6]無名氏.瑞桂堂暇錄[M]//上海四川大學中文系唐宋文學研究室.蘇軾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94:796.

    [7]孔平仲.孔氏談苑:卷一[M].濟南:齊魯書社,2014:8.

    [8]彭乘.墨客揮犀:卷四[M].北京:中華書局,2002:324.

    [9]何薳.春渚紀聞:卷六[M].北京:中華書局,1983:84.

    [10]高文虎.蓼花洲閑錄[M]//陶宗儀.說桴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917.

    [11]蘇軾.跋王氏華嚴經解[M]//蘇軾,李之亮.蘇軾文集編年箋注:第九冊.成都:巴蜀書社,2011:58.

    [12]蘇軾.試筆自書[M]//蘇軾,李之亮.蘇軾文集編年箋注:第十冊.成都:巴蜀書社,2011:566.

    [13]王象之.輿地紀勝[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2405.

    [14] 林語堂.蘇東坡傳[M].宋碧云,譯.臺北:臺北遠景出版事業(yè)公司,1970:155.

    [15] 蘇軾.楊繪知徐州[M]//蘇軾,李之亮.蘇軾文集編年箋注:第四冊.成都:巴蜀書社,2011:610.

    [16]蘇軾.與友人一首[M]//蘇軾,李之亮.蘇軾文集編年箋注:第十冊.成都:巴蜀書社,2011:501.

    [17]蘇軾.東坡志林[M].北京:中華書局,1981:20.

    [18]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M].蘇轍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1128.

    [19]管仁福.蘇軾徐州詩文輯注[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14.

    [20]王水照.蘇軾選集:前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1]蘇門六君子文粹:70卷[M].明刊本,《四庫全書》本.

    [22]邵浩.坡門酬唱集:23卷[M].宋刊本,《四庫全書》本.

    [23]孔凡禮.蘇軾年譜[M].北京:中華書局,1998.

    猜你喜歡
    東坡徐州蘇東坡
    疫散待春回
    心聲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42
    爆笑三國 第三回 三讓徐州
    趣味(數學)(2021年3期)2021-07-16 06:45:30
    徐州過年紀實
    蘇翠2號梨在徐州的引種表現及配套栽培技術
    落葉果樹(2021年6期)2021-02-12 01:29:18
    蘇東坡《獻蠔帖》
    蘇東坡與佛印
    東坡詩元代接受論
    宜興:東坡書院憶東坡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49
    蘇東坡學無止境
    涟水县| 繁昌县| 南华县| 宜兴市| 深水埗区| 景宁| 清远市| 阳东县| 仪征市| 六安市| 绥化市| 陆川县| 民丰县| 高碑店市| 绥芬河市| 本溪| 安徽省| 余庆县| 防城港市| 河北省| 乌兰浩特市| 麻江县| 女性| 沐川县| 卢龙县| 特克斯县| 黎川县| 瑞丽市| 卢湾区| 台山市| 佳木斯市| 长岛县| 新和县| 鲜城| 方山县| 宁南县| 陈巴尔虎旗| 南华县| 博乐市| 滨海县|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