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天峨縣岜暮鄉(xiāng)岜暮中學 廣西天峨 547301)
初中地理教育是我國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義務教育的實施。由于種種原因,廣大農村初中地理教學存在很多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終生發(fā)展的問題。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如何在教學中運用教學手段改變學生學習狀況略作探討。[1]
由于長期受學科的偏見的影響,現(xiàn)在農村初中里從事地理學科的教師很少,正經八百地理專業(yè)畢業(yè)的就更少了,甚至連一名專職地理教師也沒有的學校也存在,一般就由其他學科的教師來兼任地理學科的教學工作,這些教師本身也沒有系統(tǒng)的掌握地理知識,還沒有地理課的教學經驗,他們很難完成地理學科的教學任務,讓人難以想象的是,有的學校根本就沒有安排地理教師,為了應付考試,就讓學生在書本上將往年出現(xiàn)考試的地方勾畫一下,叫學生死記硬背,甚至有些學校在期末考試時讓學生抄抄答案就行了,掩耳盜鈴,學生根本什么地理知識也有學,在這種情況下,地理教學的主導作用難以發(fā)揮。[2]
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是農村初中地理教學的基本情況,互動在教師和學生中間很少有,學生幾乎沒有創(chuàng)造性,大多數農村地理教師只是通過板書來講完一節(jié)課,課堂上也幾乎沒有地理教具,地球儀很多農村學生都沒見過,利用多媒體上課更不用說了,教師上課只能照本宣科,講活動,而不是做活動,本來很有趣的地理活動課變得枯燥乏味,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對自己的課也不滿意,當然這里面有老師的過失,但學校對地理的投入也會影響課堂的開展,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太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大部分教師關心最多的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師的參考資料也很少,甚至是一本也沒有,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也就是很有限的。[3]
農村地理師資力量要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逐漸強化,農村地理教師的專業(yè)性一定要有所提高,學校領導也要更新觀念,改變意識,學校教育要在全新的素質教育思想下慢慢成長,素質教育要全面落實,地理教師的地位要提高,地理教師的積極性要調動,地理課時要開足,把地理教學的質量提高。
現(xiàn)代媒體教學可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具體的視覺形象,變難為易,變枯燥為生動,幫助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如用計算機模擬大陸的漂移、海陸的變遷等,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形聲圖文的有機結合,如讓學生親臨其境,既增強了教學的感染力,又可以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游罩R。利用多媒體手段,將教學難點化解成一個個懸念,可降低教材難度,形成教學坡度,吸引學生帶著問題一步一步探索,逐級攀登,掌握知識要點,從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解惑的成功中獲得滿足感、自豪感,積極探索,形成求知的良性循環(huán)。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骨架,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地理現(xiàn)象、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展示圖的內容有一定局限性。而采用電教手段,能放大、縮小、區(qū)域截取、重點突出等,同時還可以在圖上直接標注、勾畫等,充分發(fā)揮地圖的作用。例如利用電子白板可以增加圖的用量和文字的輸入量,根據需要還可以使圖形由小變大、由虛變實,從無到有、從簡到繁、由遠到近,提高圖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區(qū)分度,有利于學生讀圖、填圖、圖文轉換,提高認識,發(fā)展思維,少花時間,多學知識。特別是對一些看上去無圖而又枯燥無味,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如果能夠采用一定的圖像來幫助理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模式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使參與教研的教師和學生同時進行學習,并實現(xiàn)課本知識和課件演示并行,彌補了以往的教學模式的不足。在多媒體教學中,通過教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地理內容上至天、下至地,有些內容是我們的足跡不可能到達、我們的視野不可能涉及的地方。我們在課堂上根據地理圖像多類型的特點,采用多媒體播放、展示等形式,讓學生獲得地理感性知識,讓學生認識到難以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和地理分布規(guī)律,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長期的注意力,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整堂課學習氣氛活躍,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fā)展,激發(fā)學生求知欲,能取得常規(guī)教學達不到的教學效果。[4]
總之,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根據農村現(xiàn)有的教學水平,還不能夠最大的體現(xiàn)新課改的教育理論,要使每個學生能夠進入到學習,就要從生活中學習地理,要提倡多媒體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