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市少年宮(222000)
所謂“牧式教學”,是指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和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對話教學為理論基礎,以學生體驗為核心,重視教學與生活世界相連接的教學方式。小學讀寫教學設計發(fā)動時,教師成功引入“牧式教學”,能夠?qū)ψx寫方式進行多重優(yōu)化,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讀寫感知機會,從而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健康成長。
所謂“腳本式”,是指緊緊依附教材內(nèi)容展開的教學行為。它以課文為教學主要載體,不能走出教材范圍,這無疑是傳統(tǒng)教學思想束縛的結果?!吧钍健弊x寫教學不是不要教材,而是要注意接軌文本、生本思維,充分觀照學生的生活認知積累,其適合度更高,讀寫訓練也更為鮮活。
如教學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推敲》一課,教師在發(fā)動讀寫訓練時,要求學生介紹自己在習作中煉字煉詞的實踐經(jīng)歷。學生拿到任務后開始獨立思考;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了解學生的思維動態(tài),并給出具體指導。課堂展示時,教師讓學生當堂誦讀習作內(nèi)容,學生發(fā)言踴躍。有學生說:“我因為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在面對家長時,我的心情是復雜的,需要一個詞語來形容。我反復對比幾個詞語:忐忑不安、誠惶誠恐、心緒不寧、為難、害怕等,最后感覺用‘忐忑不安’比較合適,能夠表現(xiàn)當時的心境……”
教師為學生設計讀寫任務,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實踐經(jīng)歷,這樣的設計具有生活化特征。學生個人經(jīng)歷呈現(xiàn)個性化,沒有了“腳本化”的束縛,習作就有了生命力。
讀寫教學展開后,教師往往會給學生提出太多的限制條件,甚至為學生規(guī)劃了思考的方向,這無疑是為學生讀寫思維套上了“緊箍咒”。閱讀本身是學生個體學習的行為,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呈現(xiàn)個性化,硬性給出讀寫操作框架,這是極不科學的設計。我們倡導“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由放飛學習思維,展開個性讀寫實踐,這是促進學生讀寫品質(zhì)成長的重要保障。
《黃山奇松》學習時,教師讓學生閱讀文本內(nèi)容,觀看黃山奇松的圖片信息,用讀后感的形式,寫出對黃山奇松的認識。學生開始構思書寫,教師并沒有給出太多的要求和提示,學生讀寫內(nèi)容呈現(xiàn)出多元化特征。有學生這樣看待黃山奇松:“黃山因為奇松而著名,說明這些松樹的形態(tài)是奇特的,其內(nèi)在品質(zhì)更是獨特的,能夠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觸,這才是最為關鍵的?!苯處煂W生的習作表現(xiàn)給出點評,對學生的個性表現(xiàn)給出更多的鼓勵。
教師為學生布設了讀后感的習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對黃山奇松進行個性化評價,這無疑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心理觸動。教師沒有給出更多的提示和要求,而是鼓勵學生展開開放性思維,引領學生進入忘我的境界之中,這樣,學生獲得的學習感悟?qū)⒏鼮樯羁獭?/p>
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認知個體傾向,但教師往往對他們的認知不放心,總以為他們的閱讀感知太過幼稚,不夠完善,從而對學生的閱讀感知進行“大一統(tǒng)式”處理,使讀寫教學淪為“填鴨式”。學生讀寫學習需要獨立思考,更要合作分享,要學會質(zhì)疑,還要懂得創(chuàng)新探索,這樣形成的讀寫感悟才具有更高探索價值。由“填鴨式”向“探索式”轉變,符合讀寫教學的基本訴求。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說理性文本,小學生對這樣的文章體裁還比較生疏。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學習時,給出了必要的點撥,并布設讀寫任務:“滴水穿石要表達怎樣的道理呢?相信只要讀過文本的人都能夠獲得清晰認知。在你的學習生活中肯定會遇到許多難題,自然需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列舉一個生活案例,并模仿課文寫法,展開說理,形成習作,準備參與課堂展示活動?!睂W生領到讀寫任務后,自覺展開課堂討論活動,課堂學習氣氛濃重起來。有學生認為:“我們學習中經(jīng)常會遇到難題。如果不能集中精神進行研究分析,是不能順利解決這些問題的;如果能夠沉下心來,展開深入細致的研究,就能夠順利解決難題。”
教師為學生設計讀寫任務,讓學生介紹生活中的探索經(jīng)歷,給學生的學以致用創(chuàng)造了機會。學生對文本中的道理都有較高的認同感,自然能夠順利實現(xiàn)認知內(nèi)化。教師發(fā)動學生展開集體討論,也為習作的順利展開提供了更多啟迪。
“牧式教學”倡導主體意識,接軌學生生活,主張開放、探究式學習。教師要針對讀寫教學實際,對教學設計展開全面審查,并快速推進教學方式的轉變,為學生順利進入讀寫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