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金盤路小學 江西南昌 33000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也是一項審美教育,閱讀能夠幫助學生追求藝術化境地,使學生處于身心愉悅的語文學習情境中。通過閱讀豐富的語言活動,有助于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中的思想情感,陶冶性情,促進身心素質與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提高。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處于想象階段,審美意識大多數(shù)是感性認知,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可以有效應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對語言文字進行聲音和圖片的展示,使學生在腦海中呈現(xiàn)清晰的閱讀內容,從多角度感受文本的中心思想,有助于了解文章深意。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經(jīng)驗,構建和諧融洽的審美情境,使學生感受到形象美麗。例如:學習《卜算子·詠梅》這首古詩詞時,教師應用多媒體播放梅花的圖片與視頻,引導學生對梅花進行形象感知,通過展示銀裝素裹,白雪中傲雪獨梅的圖片,使學生感受“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這句古詩詞中梅花的高貴與冷艷。在此基礎上,應用多媒體播放《紅梅贊》音樂曲目是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一枝獨秀處于嚴寒中的精神與勇氣,體會紅梅的迎春情懷,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情感,對梅花的整體形象有著正確的解讀。教師對美花整體的形象以及生長特征進行簡單介紹,鼓勵學生談一下對梅花的認知以及情感,帶領學生進行小組探討交流,有助于學生激發(fā)語言表達欲望,深入理解梅花精神,從而起到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1]
小學階段開展語文教學,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根據(jù)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寫作背景,有效與作者內心溝通交流,才能夠對文章有著良好的理解和認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引導學生與文本作者進行心靈溝通和交流,通過閱讀促進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引導學生多讀細讀,例如散文和詩歌等,通過重復閱讀,感受到文章的音樂美與節(jié)奏美。對于故事類文章,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生能夠逐步的想象品味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文章時,教師帶領學生感悟文章蘊含的沉悶壓抑氛圍,這篇文章具有較強的節(jié)奏感與畫面感,學生在重復朗讀過程中,可以在腦海中呈現(xiàn)無盡的街頭以及涌動的人群,悲傷的情緒等。學生會感受到當時氛圍的壓抑以及無盡的留戀和懷念,在心中形成莫名的感動。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有效的引導與講解,加深學生對于周總理豐功偉績的認知,通過良好的情感引導學生,能夠有效把握文章的發(fā)展基調。教師講解周總理的親民事跡,以及睿智教學生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的悲傷情感,轉化為敬佩之情,升華學生的思想認知,對文章進行科學理性的解讀,感受文章的音樂美與情感美,體會作者的深邃思想情感。[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應用語言文字感受意境美,特別是古詩詞與散文,意境美極為突出,有效把握好意境,能夠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文章,通過細致的畫面描寫以及細節(jié)描寫突出意境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感受作者的語言風格以及思想情感,找出文章的詩眼或者是文眼。例如學習毛澤東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通過反復閱讀,感受兩個作者表現(xiàn)的不同風格以及情感,通過小組討論探究,找出文章的詞眼,并且對詞眼“笑”進行多重解讀,引導學生感悟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笑”,進一步分析文章的思想情感,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語文知識積累,展開多層次的解讀,感受梅花的豁達與寬懷。[3]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審理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感受體驗美感之美。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有效的人才培養(yǎng),切實提高學生對于美的追求與向往,形成良好的學習價值觀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