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鳳蓮
(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zhèn)初級中學,山東 肥城)
初中英語課上聽、說、讀、寫是四大關鍵點,受到以往理念及模式的約束,英語聽力一直是初中生各項能力中比較薄弱的一環(huán)。新形勢下英語聽力逐漸受到重視,但是在教學開展中諸多問題依舊存在,教師需要改進英語聽力的開展模式,對教學手段實施革新,為初中生營造良好的聽力課堂。
英語學科本身是語言教育的一部分,學習方式不同于漢語。但是國內初中生長期習慣了漢語的使用以及聽說方式,英語學習容易陷入一些思維誤區(qū)。此外國內的初中英語多數(shù)更注重應試,忽視了英語的實踐應用。在英語課開展聽力訓練是公認的高難度內容,也是非常容易被忽視的[1]。初中生本身英語儲備不足,對英語文化缺乏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初中生的英語學習造成了負面效應。往往初中生對英語能夠做到會寫會讀,但是聽卻是一直無法攻克的難題。這對英語學習造成嚴重限制,在英語課上需要營造出更合適的語言環(huán)境,讓初中生得到聽力訓練以及充分的學習機會,這是新形勢下的教學需求。
國內多數(shù)初中英語課的開展是將訓練內容集中在教材的錄音材料上,教學資源異常匱乏。而在實際教學中,聽力的開展往往就是將錄音連續(xù)播放幾遍,讓初中生跟著文本進行學習和練習。實際上這樣的訓練方式非常單調,也無法取得理想的訓練成果[2]。初中生的參與度低,非常缺乏興趣。從教師角度上分析,教師普遍不會在課上全程用英語授課,與初中生的交流還是用漢語,這樣初中生并沒有得到太多日常訓練的機會。在應試思想的限制下,英語聽力在中考中占據(jù)比例不大,讓初中生對這部分訓練不夠重視。
新形勢下初中英語課的開展并不僅是讓初中生完成基礎知識的理解以及記憶,更關鍵的是實踐能力。在英語方面的實踐能力主要是表現(xiàn)在聽和說兩個方面。讓初中生熟練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溝通,并真正聽得懂才是主要的目標。但是在當下的初中英語課上,教師僅僅將目光局限于教材以及考試的習題上。卷面上的訓練其實對初中生的幫助是有限的,初中生沒有實踐的機會[3]。在初中英語課上這也是亟須解決的難題,如何為初中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英語聽力實踐機會,強化初中生的英語實踐能力,是教師需要不斷實踐以及嘗試的重要任務。
英語聽力的全方位訓練,需要教師加強自身的重視度,并為初中生營造出良好的訓練環(huán)境,給初中生充足的聽力以及學習機會,為初中生補充英語聽力方面的文化內容。教師要加強初中生英語知識的儲備,讓初中生在應對聽力訓練以及考試的時候更加輕松,也能增強初中生英語學習的信心。初中生的聽力水平是否能得到提升和強化,很大程度上需要環(huán)境的影響,在聽力訓練不斷加強的基礎上,教師也要帶動初中生口語方面的能力提高,聽、說、讀、寫四方面是相互影響的,其他方面的強化對聽力提升也是有好處的。
由于教學手段過于單調,初中生在聽力方面未能得到高效鍛煉。因此教師要引入多元化的訓練手段,建立適合初中生的聽力訓練模式,對教學內容進行多元化的設計,并結合多媒體技術,讓聽力訓練的內容得到更加直觀的呈現(xiàn),便于初中生學習。例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英文電影或者英文歌曲,激發(fā)初中生的興趣,初中生在聽力訓練中就能更加投入,自主參與到聽力訓練中。教師也可以在分析教學內容后,組織初中生編排一場情景劇,讓初中生進行排演,這樣可以讓初中生在實際情境中得到聽力方面的訓練,提升初中生參與訓練的動力,寓教于樂。
初中生學習英語通常是會讀、會寫,這兩個方面的學習是比較有效果的。但是在聽力以及語言表達上一直都是初中生的弱點。英語是語言學,也是工具性學科,學習英語是為了在實踐中運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適當增加初中生應用實踐的環(huán)節(jié),構建出更加開放的英語學習課堂,為初中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英語實踐機會。最直接的就是教師可以在授課中全程使用英語,讓初中生在聽力方面隨時得到鍛煉,與教師的交流也要不斷運用英語,這樣鍛煉的就是口語能力以及聽力能力,讓初中生在英語方面得到更加全面的訓練。教師要強化初中生應用英語的能力,而不僅僅是不斷記憶基礎知識。
總之,新課改下的初中英語課面臨著新的開展形式,聽力訓練是值得重視的部分,也是以往教學中的薄弱部分。教師要仔細分析以往聽力訓練中的缺陷,在授課中為初中生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英語環(huán)境,增加聽力訓練的方式和手段,給予初中生英語實踐的機會,加強初中生各方面的英語能力,從而不再讓聽力成為初中生學習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