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進林
2016年年底,教育部考試中心對《考試說明》進行了比較大的修改,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其中語文學科變化較大,如取消選考模式,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均作為必考內容,等等。而從2017年的高考試題來看,變化更是驚人,全國高考新課標Ⅱ卷“拋棄”了使用多年的小說,選擇了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更讓投機取巧的考生栽了跟頭。
本次考綱修改和試題調整的規(guī)模在近十年是罕見的。面對考綱和試題的變化,許多一線教師和高三考生并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備考思路和方法仍然“濤聲依舊”,缺乏前瞻性的應對措施。那么,高考有哪些變化?我們究竟怎樣應對呢?
一、德育牽頭。洗禮靈魂
《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文規(guī)定:“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堅持正確育人導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币罁@一精神,大綱在修訂的時候,反復強調“立德樹人”。我們如果一味地重視“才”,忽視了“德”,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越是“優(yōu)秀”,對社會造成創(chuàng)傷越是嚴重。
作為為國家選拔優(yōu)秀人才的高考,有理由承載“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成為學生的自覺。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要大張旗鼓地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傳播好聲音。文言文閱讀是備考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要摒棄“重言輕文”的片面做法,借助歷史人物的高尚品質溫潤心靈,滋養(yǎng)人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今年的高考試題,就“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引導考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論是趙熹的耿直磊落,忠于職守,光明正大,還是蘇軾的樂觀曠達,熱愛生活,都是中學生應該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
二、重視“補鈣”。全面?zhèn)淇?/p>
以往的試卷,現代文閱讀部分由“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兩個模塊組成,要求是二選一,現在兩個模塊均為必考題。文學類文本側重于考查鑒賞能力,而實用類文本側重于考查信息的篩選整合的能力,從學生的選擇情況看,絕大多數考生選擇了實用類文本,在復習備考的過程中,有的學校甚至放棄了文學類文本的教學,長此以往,文學之“鈣”流失了,很多學生患了軟骨病。
一是要重視小說的教學。高考的功利化,導致高中小說教學陷入困境。為了獲得分數,很多學生本末倒置,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閱讀文本上,而是急于做題,結果鬧了不少笑話,要么主題的理解“跑偏”,要么人物的鑒賞“跑偏”。正確的做法是引導學生多閱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小說,增強對小說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達到小說的美育功能。當然,鑒于學生的時間緊張,沒有大把的時間閱讀小說,我們可以選擇一些短小精悼的名篇,推薦給學生,供其閱讀。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抽出那么幾節(jié)課的時間,召開小說閱讀交流心得,讓大家暢所欲言。海明威的《雨中的貓》講的是女主人公想要得到丈夫關心的故事,主題很隱晦,很難理解,但當學生理解了小說的主題以后,學生興奮的眼神永遠刻在我的腦海。
二是要重視散文的教學。小說“獨占鰲頭”已經很多年了,高考與散文漸行漸遠,以致很多學生不會閱讀散文了。材料豐富,思路靈活,主旨相對集中是散文的主要特點之一,閱讀時不能割裂材料之間的關系而單打獨斗,而要著眼于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文章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駕馭文章,體察作者的寫作目的,揣摩作者流淌在散文中的感情。一般來說,散文的思路是從實到虛,從具體到抽象。如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就是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鐵紗窗、玻璃窗等,寫到抽象的“窗子”,即心態(tài)與觀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與外部世界的隔膜。不能說所有的散文都是從實寫到虛,從具體寫到抽象,但絕大多數散文是這樣。讀懂了散文,答題也就信手拈來,相當容易了。
三是實用類文本全面?zhèn)淇肌嵱妙愇谋痉N類很多,我們不能總是盯著人物傳記備考,雖然閱讀實用類文本的基本思路沒有多大的區(qū)別,方法也大致相同,但畢竟它們之間還是有區(qū)別的,要全面?zhèn)淇?,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p>
三、傳統文化。格外關注
傳統文化一直是高考語文試題關注的熱點,但“文化自信”的戰(zhàn)略胸襟,又把傳統文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我們在備考的時候,不能僅關注成語、詩歌、默寫等,凡是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我們都要盡最大可能地涉獵,徹底摘掉“有知識沒文化”的帽子。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的全國2卷,和傳統文化有關的分值達113分,占75.33%。
四、自主招生。不可漠視
在大家的印象中,好像自主招生是數理化生的專利,與語文學科沒有任何關系,但隨著國家選拔人才途徑的進一步拓寬,自主招生也向語文學科拋出了橄欖枝。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試題看,考查的面更加廣闊,有的甚至牽涉到了大學的課程。如復旦自招題:
中國通俗文學豐富,其中發(fā)現于敦煌,可用來作古代說唱文學的研究材料的是:
A.變文 B.歌 C.謠 D.彈詞
如果對敦煌學和古代說唱文學知之甚少,回答這道題目,肯定是有難度的。此題的正確答案是A。
另外,自招試題也和生活緊密相關。如要求用漢語拼音正確拼寫“復旦大學”,好多學生就寫錯了,正確的寫法是“Fudan Daxue”。
總而言之,我們要積極學習國家的教育政策,認真研究《考試大綱》,準確把握高考改革的脈搏和走向,主動適應現代高考的“新常態(tài)”,做到有備無患,贏得高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