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世榮
在高中文言文教學當中,離不開字詞教學,掌握字詞,才能運用字詞,完成新課標和考試要求,提升學生的文言文功底。
一、因形求義的重要性
通過一個漢字的剖析,有效可循地解讀文言文課文中的字詞,通過對漢字的字詞意義及文化意義的辨析、梳理,我們能獲得這個字詞本來的意義,探尋到字詞的文化意義,學生也可以由此得到了發(fā)展和知識的濡養(yǎng)。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歷經(jīng)滄桑,漢字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符號,它貯藏的不僅是語義,更是深藏的文化底蘊。學習漢字,充分彰顯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學習漢字,汲取中華文化,吸收民族智慧??紦?jù)漢字,我們可以以它為入口,尋找到其背后的文化信息和脈絡。
在人教版語文必修二《寡人之于國也》課文中,“斧斤以時入山林”,斤字并不好理解。實際上,“斧”和“斤”字的小篆形體相似,這兩個字都是砍伐的工具,“斤”的刀刃是橫向的,“斧”的刀刃是縱向;這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工具的發(fā)展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筆者認為在文言文教學當中,有些字詞,是和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相距甚遠的,借助文字學,溯源到這個字的本義,或者從本義查出它的引申義的脈絡,以讓學生能夠理解到這個字,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印象,同時增添學習的趣味性?!犊兹笘|南飛》中“躑躅青驄馬”中的“驄”,指的是青白色相間的馬,古代對馬的分類十分的精細,毛色不同,名稱也不同。黑色的馬稱為“驪”,青黑色的馬稱為“騏”,這反映了馬在古代的重要性。
漢字的字形是分析字義的線索。數(shù)千年來漢字經(jīng)歷了字形的更迭、字體的變化。詞義變化多樣,如古今異義、引申義、假借義,所以學習古代漢語時,找出詞的確切含義是解讀古文言文的關鍵,而形訓的核心內容就是解釋詞義,并掌握推求詞義的基本方法。前人研究出漢字保持生命力和獨特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漢字有一套穩(wěn)定的再生能力極強的基礎結構,部首偏旁。
二、因形求義的可操作性
在人教版的高中語文課本中,選修《語言文字應用》這本書當中,有專門的一章“神奇的漢字”,從漢字的起源開始介紹中國文字的魅力。課文不僅具體闡述了漢字的象形造字法和其他三種造字法,同時列舉了字形的變化的脈絡。這一章契合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學習中國漢字文化。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教學。
人教版必修二課文《氓》“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的“隰”,學生默寫這個字的時候經(jīng)常錯,這個字的小篆左邊是形旁,象征了斜坡,右邊是聲旁,字義是低濕的地方。
在人教版必修二課文《孔雀東南飛》當中出現(xiàn)頻度非常高的一個字“相”,這個字,這個字義項復雜,且這幾個意思并不是緊密的,學生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將“相”字還原到小篆,分析這個字是會意字,從木從目,表示以木代目,古代的視力障礙者用木頭幫助行走,從而引申到“幫助扶持”“審視查看”,作動詞時意義表示兩者之間的關系,讀音是四聲;同時引申作副詞,讀音是一聲,修飾動詞,表示雙方之間的關系或者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犊兹笘|南飛》里的“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毕嘀竸幼鞯囊环?;承受者賓語“你”。將一個難解的文言文字詞的詞義脈絡從源頭開始梳理出來,從而降低學生理解文言文中晦澀詞義的難度。
三、因形求義的具體方法
因形求義,是指通過分析漢字字形結構,探尋和掌握字的本義的方法。運用因形求義的方法,不僅可以回溯到詞的本義,更能夠分析本義與引申義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在高中文言文字詞教學當中,運用因形求義,將字形與字義密切結合起來,分析意思隱晦的字詞,既能將詞的本義解釋較為清楚明晰,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找到本字本義
我們知道,文言文中的字有異體字、同形字、假借字、古今字等。比如在高中文言文課本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通假字,《鴻門宴》中“令將軍與臣有邰”,“邰”“隙”通假,意思是“隔閡,嫌怨”。在這個解釋當中我們看到,將這個字的本字找到,我們才能進行分析本義,指的是“墻壁交接處的孔縫。字形采用“阜、”會意,也是聲旁”“者,際見之白”引申為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嫌怨。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能夠有更加直接的形象的思維。
探求字的本義,也即造字之初的意義。那么,我們所據(jù)之形也應當是造字之初的本形,這樣的字形,才能夠體現(xiàn)出造字時候這個字的用意。
2.回復字的原形
一般來說,我們是通過小篆體去找這個字的構形原理。字體和字體之間,是相差比較大的。字的書寫結構并不等同于它的造字結構,“武”有人解釋為“止住戈(兵器)為武”,但實際上并不如此,“止”是腳趾,兵器放在腳趾旁邊,是在休整。一個字的書寫結構,特別是簡體字,有時候和它的本形是相差較遠的。
金文、大篆和甲骨文越來越多地被人們認識,在小篆體當中字的本義有所模糊時候,金文和甲骨文可以作為補充和例證。
3.有較為豐富的語言材料作為佐證
在還原一個字的古形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去尋找其他語言材料進行佐證。孤證不立,一個例子較難說明問題。在其他語言材料中求證這個字的意思,更有說服力。有些書籍也會出現(xiàn)紕漏,所以不可單信一本一句。
許慎的《說文解字》可以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jù),該書是分析字形探討字義的文字學專著。書中的九干多字的形體分析,基本正確,值得作為高中教師的參考書,當然也存在一定的錯誤。《說文解字》小篆形體訛誤的字,我們查更為久遠的字形,較好的工具書有《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和《古文字類編》。
四、因形求義的難度
因形求義,仍然有較大的實現(xiàn)難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當前中學語文教師沒有掌握相關知識,他們對于這一類專業(yè)還比較陌生,所以推廣起來是有難度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