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技師學院基礎教學部 江蘇蘇州 215009)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掌握目標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程度直接影響到一個人語言能力的高低。近年來我國英語學科中涉及到文化的范圍越來越廣。這一點正好從另外一個角度印證了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發(fā)現有些學生已經具備了足夠的詞匯量、語法知識和一定的閱讀技巧,但在閱讀時仍然不能很好的把握整篇文章,這就要求英語教師準確地解釋這些文化差異現象,幫助學生避免由此引發(fā)的閱讀障礙。[1]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輸入的主要途徑。英語教學過程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成為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Anderson在他的“Frameworks for Comprehending Discourse”一文中指出:許多閱讀障礙的根源在于背景知識的欠缺,而非語言技能的不足。筆者認為英語閱讀教學應當在抓好語言點教學的基礎上,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具體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實施:介紹詞語及習語的文化內涵;介紹西方的價值觀念體系;介紹與閱讀材料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2]
詞語是語言的基本構成要素,因此文化差異在詞匯層面上體現的也最為突出。習語和典故是文學的精華,它們多為形象生動的故事、傳說、史實濃縮而成,內涵豐富。如lost dog,從字面上看與中文里的“喪家狗”相同,但在中西文化差異的背景下卻產生了完全不同的感情,因為dog(狗)一詞的漢語文化內涵和其相對應的英語的文化內涵截然不同。中國人一般在心理上厭惡、鄙視狗,所以這方面的固定用語大都含有貶義,如“走狗”、“癩皮狗”、“狼心狗肺”、“狗仗人勢”等。而英美人一般對狗有好感、關于dog的固定用語一般都帶有褒義,如lucky dog,clever dog,等;而lost dog是值得憐憫和同情的,應該得到善待。因此,英漢兩種語言在詞義上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價值觀念體系是文化的深層內核,在價值觀念上,中西方存在著較大差異。中國人注重集體的利益,個人利益可以忽略,并要求個人不能鋒芒畢露。西方人推崇個人主義,他們有著很強的奮斗意識和競爭意識。如,“Big Bucks The Easy Way” 文中記敘了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在父親的鼓勵下去散發(fā)報紙廣告插頁掙錢以培養(yǎng)孩子自立,不再依賴父母。而在中國,子女無時無刻不在父母的庇佑和保護之下。在西方,人的獨立意識很強,滿18歲的青年,往往離開父母,獨自謀生,并視繼續(xù)依賴父母為恥。這和中國的價值觀念是截然不同的。
缺乏相關的作家個人背景知識,有時也會阻礙閱讀的順利進行。如果教師對相關的背景知識加以點撥,學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拿作家海明威為例,作者自己曾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曾在戰(zhàn)火中品嘗過死神降臨的滋味;他又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因此,“死亡”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題。同時,他還擅長描寫硬漢式的男主人公,他們總是忍受痛苦并以極大的毅力和勇氣與失敗奮力拼搏,決不退縮,并在死亡面前保持著人的尊嚴和優(yōu)雅風度。在《老人與?!分校?老人在困難危險的時候,把死當作美好的事物來對待。最后,老人的這種精神使他成為一個積極向上努力抗爭的男子漢。通過介紹,同學們就完全可以理解“A man may be destroyed,but not defeated” (人可以毀滅,但不能被打?。┑恼嬲x。
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方法也很重要,方法得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是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法:
這是英語閱讀教學中常用的文化導入的方法。例如:在講解課文“The Woman Who Would Not Tell”一文中,可以帶領學生回顧一下美國內戰(zhàn)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以及給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帶來的一系列的巨大變化。同時還可以給學生介紹與美國內戰(zhàn)有關的名著,如“Gone with the Wind”,讓學生更多了解一些歷史方面的文化知識。
比較法能夠更生動形象地展現中西文化的差異。如:筆者在機電0902班(本科班)講解《大學英語》精讀教程中“The Present”一文時讓學生比較兩種文化在對待老年人態(tài)度上的差異。在中國,老年人是經驗和智慧的象征因而備受尊敬。八十歲老人的生日應該是一個兒孫滿堂、賓朋滿座的熱鬧場面。而在英美文化中,這位八十歲的老人的生日非常凄涼,她唯一女兒也沒趕來祝賀而是寄來一張冷冰冰的支票。
引導學生通過視聽等方式,學習和了解英美文化知識。如,指導學生觀看英文原版影片《阿甘正傳》,并要求其寫出該影片中反映的政治歷史文化事件。這部影片以小人物的經歷透視出美國的政治和社會史。該影片涵蓋了美國近30年的歷史,包含乒乓外交、黑人運動、越戰(zhàn)、肯尼迪被刺、性解放及水門事件等。這樣,學生能夠以最直觀的形式了解英語國家人們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等。[3]
綜上所述,英語閱讀教材中處處滲透著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只有對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參透文章的內容。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導入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