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通過指導學生誦讀,感悟詩歌鏗鏘整飭的音韻美和多重意蘊。
2.引導學生品讀關鍵詞句,感悟詩歌壯懷激烈而又悲慨深沉的詩風。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誦讀,感悟詩歌的韻味。
2.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詩歌置身詩境、因聲求氣,把握詩的多重意蘊。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悟壯懷激烈而又悲慨深沉的詩風。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拓展延伸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完成導學案
[教學過程]
“金戈鐵馬之聲,有玉磬鳴球之節(jié),非一意抒寫以為悲壯也。”(明·邢昉)
教學意圖:通過引用邢昉的評論,確定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感悟詩韻、意蘊和悲壯的詩風。
1.齊讀全詩,感知詩歌的內容和詩韻。
活動:
(1)讓學生找出詩歌的韻腳
師點撥規(guī)律:基本上每四句換一韻,平聲韻和仄聲韻交替出現(xiàn),使詩歌讀起來抑揚頓挫而又朗朗上口。
(2)師生范讀全詩
活動:以韻腳變化為切入點,梳理詩歌的內容。
預設:辭家—出征—戰(zhàn)斗—戰(zhàn)敗—思歸—死斗
教學意圖:梳理內容是為了搭建學生理解詩人情感的平臺。
活動:
(1)讓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找出自己感悟最深的詩句和大家交流分享。
(2)師朗讀指導:語速、節(jié)奏、輕重、聲調、虛詞、情感等。
問題激疑:詩人最后為什么發(fā)出“至今猶憶李將軍”的感慨呢?
活動:讓學生找出表現(xiàn)詩中將士形象特點的關鍵詞加以品味。
預設:品味“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賬下猶歌舞”的“猶”字。
“猶”:字面義,還、仍然之意。有幾重理解:“猶”不僅表現(xiàn)將領在行軍打仗過程中天天尋歡作樂的荒淫無恥,既不能做到身先士卒,又無視士兵生死的冷漠無情,還表現(xiàn)了這些將領的輕敵自大,不把國家利益放在心上的昏庸無能。
品味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的“空”字。
“空”:字面義,白白的、徒勞的之意。一個“空”字將處于絕境中的士兵內心的相思之切、失望之深、無奈之苦、處境之悲表達得淋漓盡致。
預設:譴責將領縱情聲色,腐敗無能、貪功輕敵、不恤士兵;表達對軍中苦樂不均的憤慨。贊美士兵奮勇殺敵,不圖名利的愛國精神;同情士兵離家遠戍,內心悲苦;表達了對像李廣這樣英雄的呼喚,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
1.聯(lián)系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引導學生透過《燕歌行》所揭露的軍中黑幕,表達了詩人見微知著,對國家和民族前途的深沉憂慮;感悟廣大士兵“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愛國精神,領會悲慨而又豪壯的詩風。
2.配樂齊讀全詩
讀詩心得分享——讀好詩、好讀詩、把詩讀好。
[課后總結]
《燕歌行》是盛唐邊塞詩歌的標桿之作,也是高適詩作的“第一大篇”。這首詩不僅音韻美,而且意蘊豐富。詩歌不僅打破了以往邊塞詩一味昂揚樂觀的基調,還深刻揭露了軍中的種種黑幕,令人扼腕。所以教學構想之初,我就立足于詩的文體特點和選修課文的性質,確定了感悟音韻、意蘊和雄渾悲壯的詩風的教學目標。但是一節(jié)課既要達成三個目標,又要兼顧詩歌誦讀指導,時間確實會顯得倉促。基于這樣的教學困難,我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前提下,做了如下幾個方面的設計:一、詩歌音韻的感知,化繁為簡,重點講詩歌的押韻,引導學生把握詩歌押韻特點,然后以韻腳的變化切入對詩歌內容的梳理,至于韻、聲調和情感的關系,點到為止,不做太多引伸;二、《燕歌行》意蘊豐富,若要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主旨,除了進行多種形式的誦讀,還需要教師進行點撥?!疤撛~者,所以傳其神,聲傳而情見焉”,聲就是“口氣”,口氣中藏有喜、怒、哀、樂、婉轉百折之情,所以在誦讀過程中我則引導學生關注表現(xiàn)詩人情感的虛詞,如“美人帳下猶歌舞”的“猶”,“征人薊北空回首”的“空”等,以點代面,拎出整首詩的復雜情感脈絡。三、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誦讀和鑒賞詩歌的核心素養(yǎng),重在啟發(fā)學生通過自己的反復誦讀、品味,感悟詩歌悲慨雄壯的詩風。當然,讓學生有所感的前提是,教師要做好充分的鋪墊,所以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搭建了兩個平臺,一是梳理詩歌的層次和內容,二是激發(fā)學生思考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教學目的應該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摘到屬于他們自己的 “桃子”,不論他們摘得多還是少,摘得大還是小,只要讓學生獲得勞動果實,教學就成功了,否則,我們的“桃樹”上結滿太多的桃子,如果到不了學生的手中,也只能是風景。
最好的課堂永遠在遠方,可每節(jié)課的遺憾卻讓人更好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