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追
(德欽縣第一小學 云南迪慶 674500)
人活著就要思考,學習更需要思考。但在教學中,很多老師上語文就是直奔考試,考什么講什么??斓娇荚嚂r才發(fā)現(xiàn)學生最薄弱的還是寫作。于是投機取巧---背作文,考試運氣好就是丑小鴨變天鵝,這對孩子以后的學習是毀滅性的傷害。因此,寫作教學走怎樣的路是很多老師正在思考的問題。當然寫作還得從基礎做起,從點滴做起。借此談談本人如何通過小練筆的方式使學生來喜歡寫作。
筆者一直堅持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對第二天要上的課首先解決生字詞,結(jié)合課文講的內(nèi)容,讓學生勾畫本文感觸較深的句段并寫上自己的想法或感悟,學生在這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做批注”的小練筆,可以形成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對待問題有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微型”的練筆,有思考的練筆。特別要指出預習小練筆時筆者不提倡學生看資料書,因為寫自己的話才能起到練筆的作用。記得筆者上六年級《手指》的公開課,課前筆者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預習,學生們下去后做了認真地預習和批注。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jié)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碑敃r有位同學這樣寫她的感悟“我們要團結(jié)一致,團結(jié)就是力量。文中的每根手指有缺點,又有優(yōu)點,如果我們的手指團結(jié)起來,會怕那些生活中的小問題嗎?眾人拾柴火焰高,讓我們在生活中也團結(jié)一致,擰成永遠解不開的繩子吧!”頓時筆者心里怦然一震,學生的思想不可限量,如果能將引領(lǐng)他們通過學習與課文作者的思想產(chǎn)生碰撞,得到思想的升華,將是一件多么欣喜的事情。時間過去好幾年,筆者仍堅持讓學生預習,寫批注,很多時候?qū)W生也給了筆者很多的驚喜。
幾年前,練筆僅限在課后寫收獲,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后,寫學習這篇課文的感受,學生基本能表達出自己對侵略者的憤慨和失去文物的惋惜。然而這樣的練習再后來對優(yōu)生是小菜一碟,但多數(shù)差生寫出的收獲確實蒼白無力,學生的寫話練習走到了瓶頸。一次備課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有篇課文后面的“思考題”中有小練筆,是對課文一個知識點的寫話練習,經(jīng)過認真翻看了幾個年級的小練筆,發(fā)現(xiàn)完全可以作為解決學生無話可寫的“良藥”。
在上《狼牙山五壯士》時,筆者進行這樣的小練筆:“如果你此時就站在狼牙山五壯士的紀念塔前,你想說點什么?”一個中等生這樣寫道:“站在狼牙山五壯士的紀念塔前,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狼牙山五壯士痛擊敵人的場面,想起他們英勇頑強、寧死不屈、不畏犧牲的精神。此時我心中充滿感慨,五位革命壯士!您們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您們是中華兒女的驕傲,您們的精神將永垂不朽!”這樣類似的訓練很多。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筆者看到了一位名師的作文微課,叫“把大寫小”,這位名師指出動作不能太籠統(tǒng),用一個大的動作一提煉一概括,就沒有畫面感和過程性了。筆者讓學生也聽了這個微課,告訴他們分解化動作描寫的好處,引導他們學習方法。
于是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觀察每天下午大課間發(fā)水果的過程,要求注意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題目是“發(fā)水果的來了”,筆者做了這樣的開頭:發(fā)水果的來了,要求寫清楚同學是怎樣發(fā)的水果,發(fā)的動作是怎樣的?讓學生慢慢地回憶,慢慢地寫。于是大概花了三十分鐘的時間完成了練習,有個同學寫到:發(fā)水果的來了,小組長們不約而同地從座位上躍起,一個箭步跨到講臺上,高舉右手,放入籃筐。我們組長眉頭一擰,猛地抽出一個大蘋果,嘴角浮起一絲笑意,又向前一擠,將整個身子往前傾斜,右手再抓起一個大蘋果,然后又不屑地抓起了幾個小蘋果。他好不容易從人群里擠了出來,抱著蘋果得意地聳了聳肩,扭著身子大步朝我們走來,挑選了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輕輕地吹了吹他的桌子,小心翼翼地放到了右上角,隨后便抓起幾個小蘋果“咕咚、咕咚……”放到我們桌上,我靜靜地端詳著這個蘋果,又放到鼻子邊聞了聞,迫不及待地張開嘴巴,輕輕咬了一口,我慢慢地咀嚼著這頓美味的大餐。不久蘋果被我消滅了,可組長手里的大蘋果還剩一大半,我咽了咽口唾沫,擦擦嘴角的蘋果渣,不舍地移開了目光……讀到這里筆者樂了,生活是最好的作文源泉,經(jīng)過這樣不間斷的小練筆,還擔心學生寫不好作文嗎?
教《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時,筆者重點引導學生寫他倆摔跤時的動作描寫,從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生也發(fā)現(xiàn),人物特點作者沒有直接說出來,是隱藏在動作和語言當中的。既然說嘎子是個爭強好勝、富有心計的人物,第一次對決他吃了虧,如果來一個“第二次摔跤”,那如何通過動作描寫將他的性格描寫出來呢?于是筆者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一個片段。并請幾個學生自愿上講臺讀自己的作品,請同學給點建議。筆者發(fā)現(xiàn)通過這節(jié)課,有同學時這樣寫的:“小嘎子灰不溜秋地從地上爬起來后直撲過去,在不經(jīng)意間把胖墩兒咬了一口,胖墩兒因為疼而放松了警惕被小嘎子摔慘了……”。也有同學說因為胖墩兒的力量太大,嘎子奈何不了他。內(nèi)容編得有理有據(jù),將一個富有心計又爭強好勝的嘎子通過細致的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
上完公開課《“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后,進行了人物外貌描寫的練習,練習前讓學生觀看“看得細,寫得像”的微課,這位專家告誡同學們要避免寫“千人一面”的人物。并要求學生要看得細,抓特點,突出個性。里面還設了一個游戲,當“小偵探”,學生興趣濃濃。筆者就順水推舟地將學生分組(兩人一組),互相細看,說說他(她)的特點。這次學生興趣盎然,在個別學生反饋他們觀察到的人物時,說得有模有樣。筆者也隨機點撥,等他們寫到本子上時發(fā)現(xiàn)每個人各有特色人物的動作更加的細化了,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畫面感讓人享受。這樣的課堂的小練筆讓筆者的作文教學又復活了。
以上的教學心得也是個人淺薄的觀點。但筆者將繼續(xù)堅持小練筆,堅信學生會學有所獲,學有所用,不再為寫作無話可說而苦惱,不再被別人的思想所奴役。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學會思考自己的人生,寫自己的話,鑄就不一樣的精神世界,用靈魂造就未來,筆者也將為之夢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