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
(江西省龍南縣第一公立幼兒園 江西龍南 341700)
學前期是人生旅途的重要奠基時期,是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我國著名教育學家孫云曉曾總結說:“好習慣對兒童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是人生的格調。”譬如,在一次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聚會上,記者問其中一位科學家:“請問,您認為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最重要的東西?”科學家回答說:“在幼兒園?!庇浾哂謫枺骸霸谟變簣@都學到了什么?”人的各種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后天的生活、環(huán)境、教育、學習和實踐逐步形成的,是可以培養(yǎng)的。孩子一旦形成某種習慣,就會不自覺的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很難改變。我國古代大思想家墨子有句關于習慣教育的說法是:“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固染不可不慎也。”是啊,剛出生的孩子就像縷縷白絲,把它染成黑色就是黑色,把它染成黃色就是黃色。所以,對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不能不慎重。[1]
習慣是伴隨孩子一生的東西,影響其生活方式和成長的道路,正所謂“一個人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良好的習慣就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指明燈,就是孩子開啟成功之門的金鑰匙。
遵循科學的原則
對幼兒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任意進行的。應該科學的有原則的進行培養(yǎng)。家長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2]
在偏頗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家長的教育觀點、方法和手段都極易走入誤區(qū)。一種是對孩子的過度嬌寵。在當代社會嚴重的“6+1”形勢下,每一位年輕父母生下孩子的時候,都會感到無限的欣慰,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的氛圍里。孩子的出世使他們的家庭生活大放光彩。沉浸在歡樂之中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6位家長對孩子寵愛有加,把他視為掌上明珠,心肝寶貝,真怕哪方面想得不周到,做得不周到委屈了孩子。[3]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人性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贊賞?!彪S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長越來越意識到賞識教育對孩子發(fā)展的重要作用,越來越注重通過賞識教育來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對自己優(yōu)點和長處的贊賞,天真浪漫的孩子尤其是這樣。因此,家長要抓住機會,適當?shù)膶⒆佣嗉淤潛P。當孩子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時,家長一句贊賞的話語,一個信任的神態(tài),甚至一個贊許的微笑可能對孩子來說都是不小的鼓勵。
教育如同栽花,一味的澆水、松土、施肥、修剪只能讓花朵枯萎,而按照花的生長規(guī)律澆灌,施肥修剪則會鮮花茂盛。所以贊賞幼兒也不能是盲目的,輕易的,應適時適度,這樣才能達到贊賞的預期目的。我們應該在幼兒出現(xiàn)良好行為時及時表揚,使幼兒能夠及時的知道什么行為是正確的,及時強化比日后大量的說教效果要好很多。然而,過多的表揚有時也會給幼兒造成一種誤解:我做什么都是對的,和我觀點,行為等不一致的都是錯的。這樣很容易養(yǎng)成孩子倔強、任性、經(jīng)不起挫折的不良性格。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根據(jù)幼兒的性格特點以及發(fā)展情況適時適度的表揚以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樣源于成人,尤其是家長。孩子的許多習慣是從父母那里學到的。人們常說:“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孩子”。這句話雖然有點絕對,但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確是可以肯定的。幼兒的習慣是在家長的影響下和幫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就會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使孩子從中得到熏陶,受到啟發(fā),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家長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因此,我們必須一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孩子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的禮貌行為,早睡早起的行為,整齊清潔的習慣,喜歡讀書的習慣等,都跟家長的日常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但孩子的年齡小,分辨能力不強,父母不知不覺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樣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父母喜歡亂發(fā)脾氣,孩子脾氣也不一定會好;父母喜歡張口罵人,孩子自然也會隨口罵人;父母愛好穿衣打扮,孩子也就喜歡穿著打扮,甚至父母喜歡吃的食物,孩子也會愛吃。
總之,孩子的學習以及習慣的養(yǎng)成是從模仿開始的,我們一定要做出榜樣,正面誘導,長期堅持,孩子會逐步形成良好的習慣。
定家規(guī),定班規(guī),定習慣培養(yǎng)目標,一定要家長,老師以及幼兒都參與其中,要讓孩子懂得某種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并且渴望養(yǎng)成這種習慣才能從根本上使幼兒自覺遵守規(guī)定,培養(yǎng)過程中我們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4]
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盡管美國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但這21天只是個平均數(shù),養(yǎng)成的習慣不一樣,對待態(tài)度不一樣,所用的時間肯定也是不一樣的。雖然我們不能確定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多長時間,但是可以肯定,所用的時間越長,孩子養(yǎng)成的習慣就越牢固。所以對于孩子每一個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我們都要做好持久訓練的準備。然而,這訓練又不同于天天重復某種行為,而是要進行分析、評估、引導、整合等等。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也是一項復雜的、長期的艱巨工作。
好習慣能夠造就人,壞習慣可以摧毀人。幼兒教育一定要把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放在核心位置。抓住時機,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就是為孩子存儲一輩子受用不盡的財富。一個人如果從小養(yǎng)成各種良好的習慣,他的一生都會受益。行為科學研究得出結論:一個人一天的行為中大約只有5%是屬于非習慣性的,而剩下95%的行為都是習慣性的,即便是創(chuàng)新,最終也可以演變成習慣性的創(chuàng)新。由此,足見習慣的力量。但好習慣的養(yǎng)成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長和老師從小引導,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更需要我們以身作則,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擁有美好人生!
[1]《幼兒園教育》李季湄.肖湘寧.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2]《教師與兒童發(fā)展》龐麗娟.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學前教育論稿》趙寄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4]《幼兒社會性發(fā)展與教育》楊麗珠.文菊.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