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樹英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班杜拉提出來的,他把自我效能感定義為“對產生一定的結果所需要的組織和執(zhí)行行為的過程的能力的信念”。相信一個人有能力達到目標,不管這個信念正確與否,都能對行為的選擇產生影響。如果一個學生相信他可以做到,他就會去嘗試,反之,如果他覺得自己做不到,他也就會避免去做這件事。因此,一個貌似看上去沒有動機的學生,其實他的動機只不過是避免去做他認為無法完成的事情而已。這個時候教師的任務就是多鼓勵這樣的學生去嘗試著做那些他們認為自己無法完成的事情,幫助學生們去體驗通過努力后達到的成功。重點要在讓他們體會到獲得成功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而不是告訴他們“如果你努力工作,就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又稱刺激-反應理論,是當今學習理論的主要流派之一。行為主義者認為,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lián)結,他們的基本假設是:行為是學習者對環(huán)境刺激所做出的反應。他們把環(huán)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隨之的有機體行為看作是反應,認為所有行為都是習得的。作為教師,掌握強化與懲罰的相關知識和理論將有助于塑造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一)獎懲制度的實踐運用。筆者在實習的這段時間里,就實習學校的教師進行了簡單的調查發(fā)現(xiàn)對學生進行獎勵或懲罰來激發(fā)他們學習動機的這個方法是很有效的,很多教師都會采用這種方法。筆者去實習時帶的班(一年級),一開始上課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并不高,于是筆者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一星期結束后,哪個同學回答的問題多就會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以口頭表揚為主,以獎勵學習用具為輔),一個問題都沒有回答的,就會受到老師相應的懲罰(掃地一天)。這個要求提出一個星期后,收到的效果超出了筆者的想象。班上的學生一個個都特別積極地回答問題,一聽到我說要叫同學起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他們就立馬舉手,上課的氛圍也一下子活躍起來了。
(二)運用獎懲制度時的注意事項。當學生表現(xiàn)出好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強化、加以肯定,但要注意,強化應以表揚、微笑等精神性獎勵為主,少用物質性獎勵(如給予零食、小紅花、學習用品等),以免使學生養(yǎng)成為了獲得外在的獎賞而學習的習慣,因為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外在獎賞很容易使學生的行為降低到只以獲得獎賞為目的,客觀上阻礙了學生潛能正常的發(fā)揮,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不利于激發(fā)內在動機。注意了解學生行為的真正目的,避免將對學生行為的懲罰變成對其行為的強化,使學生的不良行為得以繼續(xù)保持。鑒于懲罰的負面作用,要謹慎使用。
一般來說,具體的、短期內能實現(xiàn)的、難度中等的目標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這是因為此類目標容易達到。所以,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指導學生將相對寬泛的總體目標分成多個具體的、明確的子目標,將一個長遠目標分成多個近期的、容易實現(xiàn)的目標。例如,在要求學生掌握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設置合理的目標??梢韵茸屗麄冋莆毡酒n文的生字詞,再掌握課文內容,接著再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等。又如讓學生完成集體活動時,可以把活動目標細化,一個學生完成一個任務,在班級衛(wèi)生大掃除中,幾個學生負責掃地,幾個負責擦桌子,另外幾個負責拖地,剩下的幾個負責倒垃圾。這樣一來,所有的學生都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完成自己的那個任務,這樣最后的結果遠比整個班的學生一起打掃的效果要好得多。
小學生年紀小,自制能力不足,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做事易受外在因素的影響,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小學生心理活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再把各個學科的特點與之相結合,才能使小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采用傳統(tǒng)單一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沒有興趣,從而出現(xiàn)不想學、不愛學的現(xiàn)象。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巧借興趣”,力求教學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善于把深奧、復雜、難以理解的道理形象具體化,把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教學可以借助色彩鮮艷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游戲;關鍵的地方設置疑問和恰當?shù)膽夷畹鹊?盡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為學生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提供物質內容和推動力。在講授《烏鴉喝水》這一課文時,我讓每個學生都準備瓶子和石頭,并在瓶子里面裝一半的水。上課時候讓學生自己動手練習烏鴉如何喝到水的這個過程。由于有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對烏鴉如何喝到水這個問題的理解就很清晰,對課文后面內容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總之,在學校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是一個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問題,激發(fā)小學低段學生學習動機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多種多樣。只要教師能掌握學習動機的原理、激發(fā)學習動機的方法,并運用在教學過程中的話,就能讓學生學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