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娟
(江蘇省沭陽縣廟頭中學 江蘇 沭陽 223600)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能力的培養(yǎng)有賴于課堂教學來完成,可采取的方法、手段不勝枚舉,而問題教學法就是其中一種較為常用、實用和有效的方法。我們認為,高中物理教學,特別要重視挖掘教材、聯(lián)系生活、基于實驗,精心設計問題。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認知問題,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成為學生學習的心理動力和課堂教學的契機。中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欲,時常表現(xiàn)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問,正是這些思想和認知問題驅動學生去追求知識、探索真理。教師通過挖掘教材,以問題為契機,精心設計,釋疑解惑,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例如,學生在學習了電磁感應的知識后,對電磁感應中電能的來源產生疑惑。我就在《電磁感應中的能量轉化》一節(jié)的教學中設計了這樣一些問題:為什么線框在非勻強磁場中的擺動會很快減弱?同學們很快想到:安培力做負功,機械能減少,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接著我又問:能量又是如何轉化的呢?然后和同學們一起討論洛侖茲力的兩個分力的作用。通過這些問題的層層設問和討論,不斷激發(fā)思維火花,使之成為有序的思維訓練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觀點轉化為問題,以展現(xiàn)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借助具有內在邏輯聯(lián)系的問題設計,促使學生思考,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例如,我在《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中,根據伽利略反駁亞里斯多德的觀點,設計成這樣的問題:假如越重的物體下落得越快,越輕的物體下落得越慢,那么將這個重物和這個輕物拴在一起,快慢情況又如何呢?有的同學說,兩物相加更重了,應該下落得更快;有的同學說,重物的下落由于受到輕物的牽制,下落肯定要比原來慢。學生經過充分的思考和討論,尋找正確的答案。這樣通過挖掘教材,設置問題,讓問題在學生新的需要與原有水平之間產生沖突,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斷切入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不斷地縮短學生原有水平與學習目標之間的距離,從而拓展學生的心智品質。
從生活與生產中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知識與方法關注生活生產現(xiàn)象與問題,是物理新課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課程重視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聯(lián)系,重視與技術,社會的聯(lián)系是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的特點。物理題中規(guī)律性的東西很多,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進行總結時,不僅要總結出規(guī)律而且要總結出變化,這樣才算真正理解,才能靈活應用,才能舉一反三。習題的設置應盡量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及新興的科學技術中選取素材。學生要通過聯(lián)系實際,學會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在運用的過程中加深理解。獨立思考又是理解和運用的關鍵。這樣設計練習題既體現(xiàn)了學習物理知識的現(xiàn)實意義,又讓學生在實踐和應用中將所學到的知識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教學目的。
例如,電飯煲是一種只需要通電就可以自動煮飯并自動保溫,而又不會把飯燒焦的家用電器。普通電飯煲主要由發(fā)熱盤、限溫器、保溫開關、杠桿開關、限流電阻、指示燈、插座等組成。它的電路圖如圖3所示:S1是限溫開關,當溫度達到居里點時會自動斷開;S2是自動溫度控制開關,當溫度低于70℃時,自動閉合,當溫度高于80℃時又會自動斷開;請根據電路分析電飯煲煮飯和保溫的全過程。解析:電飯煲加熱時,它的加熱盤在額定電壓下正常工作。電飯煲保溫時,由于串聯(lián)電阻的作用使得電源電壓分配給串聯(lián)電阻和加熱盤,減小了加熱盤電壓,即加熱盤電壓小于額定電壓工作時產生的熱量變小,起到了保溫作用。
實驗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物理實驗,進行問題設計,是兼顧物理各知識結構的重要方式。在物理實驗的方式,可以帶給學生更直接、更有效的問題,學生在感性的認知下,有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進而轉化為知識被儲存下來。物理教學是理論與實驗的貫穿,也就是說,基于物理實驗,進行教學問題的創(chuàng)設,無疑是兼顧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重要舉措。
例如:教師自由落體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親身的體驗重力加速,教師可以做如下的物理實驗:教師把裝有雞蛋的泡沫懸掛于高處。教師在釋放之前,可以問學生,雞蛋會摔碎嗎?,在學生的短暫討論之后,教師放開手中線,讓雞蛋進行下落,驗證學生的猜想或預感,這種基于實驗的問題創(chuàng)設,在于問題的吸引性和可操作性,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有助于課堂教學的全面開展。再如,教學“牛頓第二定律”,教師應深刻認識到牛頓第二定律是教學的重點,要讓學生能準確理解a=F/m的確切含義。因此,應在這個教學目標下,設計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和思考,這是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而設計的主要方向和根本出發(fā)點。如提出a=F/m和a=v/有什么不同?通過對兩個加速度公式的比較,讓學生明確a=F/m是決定式,而a=v/定義式。教師再提出a=F/m可以變換為m=F/a,根據這個公式可以求出物體的質量,那么,是不是所有物體的質量與外力和加速度有關呢?這樣的問題無不圍繞本節(jié)課的重點而設計,利于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把握和難點知識的理解。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采用問題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和語言訓練,較好地發(fā)揮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這種方法比較符合高中階段學生抽象、邏輯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心理特點,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正確方法和科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比較、綜合以及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只要經常艱苦磨練,一定能煉就過硬的創(chuàng)造力、應變力和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