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西城區(qū)棉花胡同幼兒園 宋有月 張曉艷
建立對幼兒園集體生活的歸屬感是小班年齡段的重要任務之一,這既是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社會適應的重要一步,也是幼兒園組織開展正常教育教學的前提。
歸屬感既是一種心理需要,也是一種情感。當一名幼兒在一個班級中感受到充分的安全,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了解并維護集體的規(guī)則,承擔起自己對于班級的責任,認識到自己是集體中不可替代的一員,以班級為榮并樂于為班級增光時,他就有了切切實實對所在班級的歸屬感?!坝變旱臍w屬感往往來自于他們對群體生活的直接感受和體驗?!痹诤⒆友劾?,歸屬感就如同幸福和愛一樣重要。在培養(yǎng)幼兒歸屬感的過程中,我們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幫助幼兒減輕焦慮,平穩(wěn)愉悅地適應新環(huán)境?!把澭潩瘛!崩蠋熞幻?,可不。老師輕輕地摸了摸他的小臉說:“真棒!有事就跟老師講,我?guī)湍銚Q一條干凈的褲子就舒服了?!睒窐房粗蠋熜α诵Γ粫壕退?。
事件雖小,但在這其中,孩子經(jīng)歷的是什么?遇到事情,他感到害怕,但老師溫和的笑容、親切的話語,無一不在潤化著孩子的心靈?!坝惺虑檎依蠋煛保@絕不是一句空話,不是我們告訴幼兒,幼兒就可以做到的,有很多的具體因素影響著幼兒是否能夠表達自己的需要,其中,感情,即幼兒對老師的信賴、信任是很關(guān)鍵的。幼兒在每一件小小的事情中,觀察著老師的態(tài)度,也在考慮著說還是不說。正如樂樂,他也是反復叫了老師幾次,在都得到老師的“積極應答”后,才說出“意圖”的,因為經(jīng)過他的“考察”,老師是可以信賴的。
小班幼兒初入園,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很多幼兒都會因為恐懼和緊張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這是孩子們?nèi)狈Π踩泻蜌w屬感的正常情緒表現(xiàn)。這時,要讓孩子能從老師的笑容中感受到自己被喜愛,從老師的親切問候中感受到自己被關(guān)注,從老師的愛撫和擁抱中感受到安全和溫暖。
9月初幼兒入園不久,午睡環(huán)節(jié)是最熱鬧的。樂樂從來都不哭鬧,喜歡東看看、西瞧瞧。午睡躺在床上,他反復幾次地叫老師“你來”,老師走過去了,他也只是看著老師,不說話。但不論怎樣,每一次老師都積極應答,甚至抱著另一個哭的小朋友走過去,安慰他,對他笑笑。等哭鬧的小朋友都躺下了,老師還不忘又回到他的身邊,陪著他。他望著老師,老師輕輕問:“有事嗎?”他又搖搖頭,老師輕輕說:“樂樂棒,放心睡覺吧,老師不走?!彼c點頭,閉上眼睛,可不一會兒眼睛又睜開了,看著老師。老師對他笑笑,輕輕地拍著他。忽然,他小聲地說:
能夠讓幼兒感受到熟悉、安全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是家,它溫暖、舒服、自由……活動區(qū)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和親柔性、師生交往的寬松與愉悅感、同伴交往的友好與穩(wěn)定,以及班級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性,環(huán)境帶給幼兒的這些體驗,都是影響幼兒歸屬感的重要因素。
入園前家訪時,我們送給每個小朋友一本圖畫書《你好,幼兒園》,這本書是我園老師自己繪畫編輯的,書中的場景、角色、情節(jié)等十分貼合小班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開學初,我們將幼兒已經(jīng)熟悉的、這本書中的場景和角色等布置在活動室里,減少幼兒對班級環(huán)境的陌生感。同時,投放柔軟的靠墊、彩色的紗簾、毛絨絨的玩具、可愛的吊飾、寬大的地墊、可以自由躺下來的娃娃家的小床等,創(chuàng)設一個像家一樣溫馨自在的環(huán)境,緩解幼兒的焦慮情緒。
另外,為了讓孩子在環(huán)境中看到“自己的痕跡”,我們請家長帶來幼兒和家人的照片,布置在娃娃家里,還可以帶來一些自己心愛的物品陪伴自己。孩子們帶來的“寶貝”千奇百怪,各不相同。有的帶著媽媽、爸爸的照片,吃飯的時候也會擺在餐桌上,就好像在和爸爸媽媽一起進餐一樣;有的帶著一只小羊玩具,滑滑梯也要摟著它;有的帶著自己的小被子,睡覺時抱著不撒手……作為老師,我們接納每個幼兒的不同需求,尊重每個幼兒適應新環(huán)境的節(jié)奏,肯定他們點點滴滴的進步。
家的味道離不開媽媽。為了建立孩子和教師之間的依戀關(guān)系,教師和孩子們有一個小約定,每天早晨,老師會在門口迎接孩子們,給每個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孩子們稱之為“媽媽式的擁抱”。這個溫暖的擁抱結(jié)束后,多數(shù)幼兒能夠心滿意足地走進班級。愛的力量是多么強大??!為了時刻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陪伴與溫暖,班級定制了幾個特殊的靠墊,上面印著老師的照片,每天孩子們在活動室都搶著抱,嘴里還開心地說著:“老師是我的了!我可以一直抱著老師了!”簡單的動作、材料的投放,帶給幼兒的不僅是形式上的關(guān)愛,更減輕了幼兒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焦慮,幫助他們愛上幼兒園。
小朋友們熟悉環(huán)境后,教師可組織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增加師幼互動,讓幼兒愛上“新家庭”,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豐富班級環(huán)境。比如,學期初可以開展認識幼兒園的活動,將幼兒園平面圖展示在墻面上,幼兒可以把自己的頭像貼在自己喜歡的位置;開展“誰在家”的點名活動,請幼兒說一說誰沒來幼兒園,并且一起了解同伴沒來園的原因,引導幼兒關(guān)注身邊的同伴;在班級中創(chuàng)設“健康墻”,標記出每個幼兒的特殊需要,比如生病了就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多休息等,引導幼兒學會關(guān)愛他人,幫助他人,營造家人之間相互關(guān)心的氛圍。
為幼兒創(chuàng)設充分參與班級活動的機會,鼓勵幼兒為幼兒園、班級、同伴及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在班級中的作用,體驗到自己的價值,這也是培養(yǎng)幼兒歸屬感的重要方面。3歲幼兒正是想動手、愿意動手、渴望動手的時期,給與幼兒自我服務的機會,并以適當?shù)目隙ê唾澷p加以鼓勵,能夠增進幼兒的自信心。比如,允許幼兒不斷更換家中的“窗簾”:今天用柳條粘樹葉的方法,掛上溫馨的綠瑩瑩的窗簾;明天掛上不同的串珠,變成“珍珠”窗簾;后天換成各色紗巾,變成了七彩窗簾……這樣的過程,幼兒感受到“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小家”,增強對環(huán)境的“掌控感”。
家庭與幼兒園緊密的互動,建立信任、友好的家園關(guān)系,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歸屬感,也有助于發(fā)揮家長作為課程資源的積極作用。班級新來了一個孩子晨晨,他沉默寡言,很少參加班級活動,也很少與小朋友互動。我們和家長商量幫助晨晨融入班級的方法。一天,晨晨帶來了一個大風車,他的媽媽說這是親子一起制作的,晨晨想跟小朋友們分享。這是一個讓晨晨融入集體的好機會,于是教師給晨晨創(chuàng)設了展示區(qū),并鼓勵晨晨將自己制作風車的經(jīng)驗和小朋友們分享,增加晨晨與同伴的交往和互相認同,從而建立歸屬感。在家長和教師的協(xié)作下,晨晨慢慢地融入到我們這個家庭中。
總之,通過師幼關(guān)系、環(huán)境氛圍、活動機會、家園關(guān)系的營造,基本能夠緩解幼兒入園初期的嚴重分離焦慮,建立和鞏固幼兒“以園為家”的歸屬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