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城中心校 山西太原 030041)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知識有能力的人,將來能報效祖國。但學習就不只是局限于學校之內(nèi),更不能只局限于課堂之內(nèi)。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學校與家庭互相配合,這樣孩子才能全面發(fā)展把學生完全交給學校是極其負責任的表現(xiàn),脫離家庭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唯有家庭與學校合作,才能把教育做到完善,培養(yǎng)出健康有用的人才。[1]
家校合作就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完善的教學方式,孩子們大多數(shù)時間是在學校,學校教育是很重要,但學校之外的家庭教育也是對孩子極其重要的部分。這種模式下,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校是這種模式的中心。[2]
為了能夠保障家校合作能有序順利的進行,學校方面必須要和家庭之間建立平等合作的合作關系,主要內(nèi)容有如下幾點:(1)為了能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方面要首先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優(yōu)缺點,家長方面要全力配合學校方面幫助教育學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2)老師要和家長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并且要做到在思想上正確引導孩子,還要教會家長在家里如何正確教育孩子,使家長也感受到尊重。(3)教師也要了解每個學生家中的一些情況,尤其是家庭條件比較特殊的學生,老師們更要時刻關注他們的狀況,要對每一個孩子公平對待,做到“因材施教”。(4)老師和家長之間要形成一種平等融洽的合作關系,老師處在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和家長之間要形成互相學習與促進的融洽關系。[3]
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千差萬別,所以每個家長的教育理念不同,自然而然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也是不一樣的,盡管教育方式不一樣,但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這樣的話,家長和老師就要互相配合,形成一種合力,針對每個孩子的性格各異去進行合理正確的引導,給以他們更多的關心,讓孩子們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享受到教育帶給他們的快樂。
有些家長在家里對孩子百般疼愛,以為孩子在學校學習辛苦,在家里對孩子的要求就比較低了。在學校還有老師可以管住學生,但是一到家中,這些孩子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尤其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孩子們更是疼愛有加,有些甚至達到了“溺愛”的程度。他們當然不想孩子受苦,所以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長時間重復某一個行為才會逐漸養(yǎng)成習慣,特別是在農(nóng)村小學,孩子們都是學校家庭兩點一線,在學校養(yǎng)成的好習慣很容易在家里堅持不住,最后導致前功盡棄。為了避免產(chǎn)生這種不好的結(jié)果,在學校課業(yè)結(jié)束之后,家長在家里也要對孩子嚴加監(jiān)督管教,要時刻與學校目標保持一致,這樣才能有效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青少年時期,是學生逐漸認知自我,形成獨立思維的過程。在這個時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老師和家長不能只是一味的責打,要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在身體和心理方面都能健康成長。
學校和家長之間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對孩子健康成長有巨大的作用。家校合作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通過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可以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監(jiān)管和教育,學校和家庭的教育重點不一樣,學校應該把重點放在對孩子知識的教育和人生的規(guī)劃上,而家庭應該把重點放在對孩子生活習慣和良好人生態(tài)度的養(yǎng)成上。只有這樣互相配合,互相完善,對孩子的幫助才是最大的,才是最能激發(fā)孩子潛力的教育方式。家庭和學校都是孩子們成長的重要場所,這兩者通過密切合作,相互學習,能保證教育方法,教育措施的有效實施,大大的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最重要的方式是,家校合作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達到“1+1>2”的效果,還能有效抵抗來自社會上的各種不利因素,讓孩子可以健康成長。
家長會對于孩子來說是比較反感的,一提到家長會,無論家長還是學生都有一種厭煩恐懼的心理,因為每次家長會的內(nèi)容就是老師像家長匯報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成績好的學生受到表揚,成績差的學生就收到批評,搞得孩子和家長都沒有面子。這樣的家長會不會有有利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和家長的反感,造成相反的效果。學校應想到一些有效的措施來改變這種局面。比如說,可以讓孩子和家長同時參加家長會,在家長會上盡量少談及學習,更多的是交流一下學習方法和解題思路,老師要利用自己的經(jīng)驗來給一些家長和學生答疑解惑。這樣的家長會方式應該比傳統(tǒng)的只說學習的家長會效果好得多。[4]
網(wǎng)絡是交流的好工具,老師要監(jiān)理微信群等有效交流方法,隨時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在微信交流群里互相分享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互相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家長可以在學校之外的地方對孩子進行教育,及時對學校教育進行補充,尤其是農(nóng)村小學,更加需要家庭和學校之間的交流合作。只有家校更好的合作,才能促進孩子們健康成長,做一個對社會有幫助的國之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