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紅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小辛集鄉(xiāng)前王小學 安徽 亳州 233500)
語文作為學生完成小學階段學習的基礎學科,不僅蘊含著豐富的語言文字,還包含著情感、文化等深厚的底蘊。學生學好語文能夠有效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獲得個人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利用多樣化教學手段來改善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下獲得語文學習的樂趣。接下來,本文就結合發(fā)現(xiàn)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問題設置法展開探索,為打造語文五彩課堂奠定教學基礎。
發(fā)現(xiàn)探究法是一種借助學生的手、腦等讓學生來親自體驗,感受知識的無形力量,幫助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的教學手段。教師在教學中應用發(fā)現(xiàn)探究法,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中來,跟隨教師的腳步學習新知識,獲得新發(fā)展。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對發(fā)現(xiàn)探究法的教學理念不太了解,沒有掌握其精髓,使得探究教學成為一紙空談,耽誤了學生的學習。因此,語文教師在應用發(fā)現(xiàn)探究法時,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結合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蜜蜂》這篇課文時,我先為學生準備了蜜蜂的模型,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并總結蜜蜂的相關特點,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學生看到蜜蜂模型后,都覺得很新奇,想要通過近距離觀察了解更多。學生在仔細觀察后,知道了蜜蜂多為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觸角膝狀,身體具刺,結合資料又了解到蜜蜂復眼為橢圓形,口器嚼吸式,后足為攜粉足,腹末有螯針等。為接下來學習課文奠定了知識基礎。這樣,我通過采用發(fā)現(xiàn)探究法,使學生對課本內容有了直觀的印象,理解了法布爾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合作交流法是一種通過組織學生與學生相互合作來促進學生共同發(fā)展,達到雙贏,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合作交流法,可以拉近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使學生進行交流溝通,讓學生在與人合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學習他人的長處,不斷提升自己。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合作培養(yǎng),沒有幫助學生形成團隊意識,沒能發(fā)揮合作教學的現(xiàn)實作用,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師在應用胡總監(jiān)交流法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我先將學生分組,然后組織學生分工合作完成桂林山水介紹手冊的制作。學生通過查閱圖書館資料,網上篩選信息,咨詢他人等方式,整理了不少的桂林知識,然后學生在組內進行討論,設計桂林山水的介紹手冊,學生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闡述了自己的理由,大家匯總整理后投票表決,確定了介紹手冊的具體框架,進行了內容豐富,順利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務。
又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郵票齒孔的故事》這篇課文時,我為學生播放了一段郵票的介紹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了解郵票的詳細信息,然后為學生留下懸念:你知道郵票上像波浪線的東西是什么嗎?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對郵票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合作整理了郵票是供寄遞郵件貼用的郵資憑證,一般由主權國家發(fā)行,體現(xiàn)著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特色的相關信息后,學生對郵票上的波浪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展開了討論,最后認為這是為了方便大家撕郵票的特有設計。
這樣,我通過采用合作交流法,使學生意識到了團隊的力量,讓學生在表達中提升了自身的溝通能力,促進了學生發(fā)展。
問題設置法是借助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完善的學習體系,形成邏輯思考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是對教學內容的二次學習,能夠更好地完善教學,發(fā)揮問題教學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學科學習的真諦。但是,有的教師在應用問題設置法時,出于盲目自信的心理,沒有對問題進行仔細篩選,出現(xiàn)了問題反復出現(xiàn)、問題繁雜等的現(xiàn)象,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因此,語文教師在應用問題設置法時,要結合教材,幫助學生建立良性思考的思維機制。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白楊》這篇課文時,我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設置了以下問題,期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白楊的精神: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從爸爸的話中你感受到白楊有哪些特點?課文中的白楊生長在什么地方?想象一下戈壁什么樣子,給人以什么樣的感覺?作者描寫這些戈壁灘上的白楊用了一個什么詞?……學生邊閱讀課文邊思考問題,對于涉及問題答案的地方進行了反復閱讀與思考,從中提煉出主要信息,匯總整理后給出了答案,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
又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詹天佑》這篇課文時,我圍繞詹天佑的事跡為學生設置了問題:詹天佑是個怎樣的人?用“”在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本文是通過一件什么事來寫詹天佑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敘述這件事的?你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了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被他的精神所打動,激發(fā)了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這樣,我通過采用問題教學法,使學生對課文進行了深入思考,加深了學習印象,養(yǎng)成了良好的思考習慣,完善了自身的思考機制。
總之,小學語文五彩教學課堂的構建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付出更多的努力與耐心,幫助學生扭轉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積極跟隨教師的腳步進入語文學習的殿堂,感受語文的點滴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