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老洲鎮(zhèn)許祠小學 安徽銅陵 246720)
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已經深入到我們教育的每一個角落,作為教育領域的偏遠板塊——農村教育領域,如何科學合理地駕馭運用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順應新的教育形式,構建理想課堂,我想談談一些自己的粗知拙見。
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中的基本關系。怎樣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師生關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學活動的主宰。學生是教師知識傳授的對象。這種角色關系是固定的,知識信息是單向傳遞的。課堂上,教師站在講臺上嚴肅認真地講解,學生要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專心聽講,這樣的教學活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師對學生最為關注的是他的學習成績。其結果學生對老師多數(shù)是敬而遠之,很難向老師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農村教育教學中的“口語交際”的尷尬場面就是個例子。)而且這種現(xiàn)象也很難顧及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理想課堂中的教師,既是老師也是學生,而學生既是學生又是老師。這種角色可以根據需要不斷轉換,信息是多向傳遞的,教學影響也是多元多重的。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里,有老師教學生、學生教學生,甚至學生教老師,真正實現(xiàn)了“教學相長”。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了無意識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和教材是學生唯一的知識源。而理想課堂中,知識變得很豐富,每一位同學也都成了其他學生的知識源。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是一個影響他人,指導學生領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傳統(tǒng)意義中的“教案”已不再是教學過程唯一依據。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逐漸成為主旋律。教師的角色也隨之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由原來的擁有者、提供者、傳播者、權威、裁判變成了引導者、策劃者、合作者、服務者、開發(fā)者,是同伴、是導演。一種新型——平等、民主、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就成為我們的必需,成為我們努力的方向。學生也只有在這種平和、融洽的氛圍中,視老師為伙伴,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發(fā)表自己的心聲,展示自己,教師也才能準確地把握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的點撥指導,促使其不斷健康發(fā)展。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重點是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但現(xiàn)實情況是:一方面我們積極倡導;另一方面學生仍固守本份,究其原因就是我們的師生關系還沒有從”師道尊嚴”中解脫出來。某校曾經有這樣一組駭人的數(shù)據:29.3%的學生被罰過站,18.6%的學生被罰過寫作業(yè);一位有15年教齡的教師,在領導和同事的心目中一直是兢兢業(yè)業(yè)的骨干,而學生的喜歡率卻只有9%。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能自主能創(chuàng)新嗎?
那么關于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改變目前師生關系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幾年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想談談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熱愛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剛當班主任時,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樣才能讓他們熱愛念書。直到我發(fā)現(xiàn)一位老教師經常在放學后將那些學生請到辦公室對他們進行認真地輔導,發(fā)現(xiàn)他總是讓這些學生幫助他板書,并在其他老師面前表揚他們。慢慢地,讓人驚喜的事情發(fā)生了:這些學生竟開始主動問老師問題了,遲到的現(xiàn)象少了,上課不再病懨懨了,成績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吹侥切W生的進步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愛學生雖然很難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2.給學生以尊重。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記得在一次集體勞動結束后,我在全體學生面前表揚了一位性格內向、平常說話聲音很小的男生,我說:“男同學勞動時應該向他學習才能體現(xiàn)男子漢的魄力?!睕]想到從那以后這位平常不愛表現(xiàn)、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在各種集體活動中表現(xiàn)越來越出色,成績也穩(wěn)步提高,與我的關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我一直無法理解這是為什么。直到有一次在與他的家長溝通中我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原來由于他說話聲音小,很多學生都說他“娘娘腔”。沒想到一次不經意的表揚竟然會改變他。為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意愿、隱私權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
3.對學生要有研究。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盡可能深入的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學生的社會、家庭背景、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發(fā)展特點,我們才有與學生相處的基礎。有一次我得知班上有幾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就決定替他們向學校申請困難補助,當我通知他們去領困難補貼時,看到他們那驚訝而又感激的神情,我也感受到了分享幸福的快樂,我一直認為那是我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
4.讓學生當主人。知識最終要靠學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終要學生自己去做。這就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展示。我們班有很多班級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輪流制,分組輪流寫日記制,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獲得了學生的好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師生間被動的關系。
5.改變自己。師生關系是對立統(tǒng)一的,教師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運動變化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于教師。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師德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很多教師就是因為這點讓他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都會獲得學生的一片歡呼。其次,應該做好角色的轉換。在素質教育中教師不再是獨奏者而應是伴奏者,舞臺的中心應該是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是學生的監(jiān)督者。
綜上所述,新型師生關系的確立更多的有賴于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于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相信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將會迸發(fā)出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總之,新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在”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導下,建立在融洽的師愛氛圍中,建立在教師高尚的人格修養(yǎng)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礎上的。當然,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構建理想課堂,單靠這只言片語是無法詳盡的,只能靠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