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倩
(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望奎職業(yè)技術學校 黑龍江 綏化 152000)
當代學生面對來自于生活和學習等多方面的壓力,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許多調查都顯示中學生存在著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對此,教師要能夠的給予高度重視,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制定出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們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保持心理健康,進而獲得發(fā)展和成長。
智育是向學生們傳輸文化知識和學科相關技能,發(fā)展其智力的一項活動。心理健康是學生們開展高效學習活動的基礎,當學生們產生負面情緒時,會產生一種低效的智力,同時,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表明,部分青少年學生的學業(yè)成就之所以會超出或落后于與其有著同等智力的個體,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心理健康,由此可見,健康向上的心理對于學生們的智力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要想促進學生們的智力得到高效發(fā)展,就要求教師能夠在授課環(huán)節(jié),通過文本知識的正面力量以及其價值觀的滲透作用,使學生們的保持正面情緒,培養(yǎng)其健康心理。
很多中職學生時常會產生對未來,對生活的迷茫之感,感受不到生活的樂趣,從而產生消極心理,影響智育效果,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文章教學,來對學生們進行積極的引導。例如在學習到《成長》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上引導學生們精讀課文片段,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思考文章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母親”和“羅麗絲”分別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在整體把握和分析人物形象之后,通過對人物性格及其事跡的對比感知,引導學生們進一步理解母親在“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進而深刻體會到只有通過不斷嘗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道路。當學生們了解到這一道理后,會逐漸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進而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生活,有效開展智育活動。
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德育對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方向指導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同時,心理健康教育又拓展了德育的內容,二者相互聯(lián)系又互為補充。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們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對德育工作具有促進和協(xié)調作用,有助于增強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從而使得德育工作的內涵更加豐富充實。
課堂活動是引導學生樂學善學的重要途徑,是師生對話、交流、思想撞擊的舞臺,只有把握好課堂時間,對學生們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促使學生們更好地把握德育工作的內涵。比如在語文課上,學習《我很重要》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機地滲透德育內涵,讓學生們在參與、交流、討論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對此,教師要使學生們在把握文章結構,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比如通過設置如下問題:作者對“我很重要”這一觀點是如何具體闡述清楚的呢?并根據(jù)文章結構理解每部分內容,深切體會和感受作者對個體生命存在價值的感悟與吶喊,培養(yǎng)學生們認識自我的價值,保持自尊、自信等健康心理,并教育學生們熱愛生命,努力實現(xiàn)生命價值。高效的德育活動會使學生們的心靈不斷得到凈化,當學生們通過文章學習,感受到深層的精神力量,逐漸培養(yǎng)出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會使得學生們以一個積極向上的心理面對生活。
發(fā)展素質教育是教育教學中的主要趨勢,而美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美育是通過對學生們進行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美的熏陶而開展的,當學生們擁有了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會不斷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會用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好的眼睛去看待世界,從而擁有更富有情趣的人生和更加純粹的精神世界,也就能夠更容易地感受美好并創(chuàng)造美好,從而有效提高美育效果。
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們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能夠促使其更好地發(fā)現(xiàn)文學作品中的美好,比如在學習《山居秋暝》一課時,教師可從審美過程“悅目悅耳”這一層次,去感受詩篇的美好,首聯(lián)“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通過:山雨出霽、萬物更新、空氣爽朗等場景描寫展示了一幅空山深林傍晚時分的美妙景象;頷聯(lián)“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在一俯一仰,一靜一動的描寫中,似乎讓人感受到了大自然跳動的脈搏,創(chuàng)造出了一幅獨特的審美意境。當學生們能夠以一種積極健康的心去感受詩中意境,仿佛置身于水墨山水中一般,就能夠體會到作者眼中的美好,享受文中清新自然的愉悅,進而不斷提升自身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健康的心理能夠為學生們的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帶來積極的影響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能制定出科學的方案,使學生們在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下,獲得全面發(fā)展,提升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