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
在筆者的學習生涯中,了解到三維動畫和二維動畫的最大區(qū)別就是三維的模型是可以重復使用的,而二維的每一幀都要進行重新繪制。所以,在MAYA這種三維軟件制作的過程中,筆者和同學們考慮優(yōu)先完成MAYA模型的制作,也就是先做角色和場景模型,再做鏡頭,之后再做動畫,采取邊做邊想的設想
短片《雪孩子》主要是講一個發(fā)生在雪地的故事。筆者和同學們結合網上的一些優(yōu)秀作品,設計出了一個在雪地玩耍的小男孩形象,之后制作另一個角色——雪人。
角色模型的準備和場景準備花了大概三到四天的時間。
因為雪和水的特質有相似之處,使得筆者必須優(yōu)先研究雪地的材質,才能營造出短片《雪孩子》的場景氛圍。在前期準備工作完成之后,再進行中期制作,包括蒙皮、材質、骨骼、K幀、燈光調整等操作之后對全片進行了渲染。
常言道,劇本乃一劇之本。不管是動畫片還是電視劇、電影,劇本都是很重要的。著名日本導演黑澤明曾說:“不好的劇本絕對拍不出好的影片。”如此可見不好的劇本也絕對拍不出好的動畫。
那動畫劇本創(chuàng)作和其他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有些什么差別呢?動畫劇本不等同于其他劇本,不是說有了劇本就能夠拍成片子。動畫劇本的創(chuàng)作者必須至少參與前期編劇討論,最好是能夠參與動畫制作的全過程,這樣才能把握原劇本的立意和創(chuàng)意。動畫片制作是一個相對耗時、資金量較大、周期性較長的模式。如果一部動畫片在最前期的劇本創(chuàng)作部分就沒做好,那后面的所有工作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
筆者在制作短片《雪孩子》的時候,并沒有優(yōu)先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而是直接開始制作角色。誠然,該短片耗時短,參加的人少,但是如果優(yōu)先進行了劇本創(chuàng)作,那之后的制作也肯定可以更加順利以及可控。
首先是商品使用價值的自然屬性。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明確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它決定于商品體的屬性,離開了商品體就不存在?!薄?〕P96也就是說作為商品,它首先必須是個有用物,以其商品體本身來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它是人類社會的勞動與物質生產資料相結合的結果,體現(xiàn)的是人與物的關系,是一切社會財富的構成者。這表現(xiàn)為商品使用價值的第一個屬性,即使用價值的自然性,使用價值的這種自然屬性為一切社會形態(tài)的勞動產品所共有的,因而又具有普遍性。
筆者在短片完成之后對動畫劇本創(chuàng)作過程進行了一定的反思:動畫劇本是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并擁有文學的特性,它能夠形象地反映生活,并且用語言塑造形象以及表達多種情感,就像小說等文學作品一樣,動畫劇本創(chuàng)作也包含了素材積累、藝術構思、藝術表達三個階段。
動畫劇本創(chuàng)作和其他任何藝術創(chuàng)作一樣,例如文學作品作家在寫作品之前去采風、美術家在創(chuàng)作之前去寫生,獲得創(chuàng)作所需要的材料,在文學上這種材料稱之為素材。只有創(chuàng)作者素材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后,依據(jù)自身的審美和思想原則,才能從生活中平平淡淡的地方發(fā)現(xiàn)新奇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藝術源于生活。創(chuàng)造者創(chuàng)作出來的東西更像是其主觀的情感投射帶有深度的主觀情緒,是創(chuàng)作者對外在事物的觀察,以及審視外在事物時候得到的一種獨特感知,這樣藝術才會高于生活。
筆者在寫劇本的時候通過素材積累,包括網上尋找素材、觀看雪地玩耍的照片、與同學們腦力風暴甚至回憶小時候雪中玩耍的情景等。在這些素材積累完成之后,就是階段二藝術構思了。
藝術構思實際上比較寬泛,對于動畫創(chuàng)作而言,角色的選定、題材的篩選、故事的安排、結構的剪裁甚至動畫節(jié)奏的把控都是構思需要考慮到的。
筆者首先考慮運用之前的素材積累創(chuàng)作出作品的意向序列。綜合一些想法,就短片《雪孩子》為例,首先綜合地進行素材加工,小男孩的性格、雪人最后活過來和小男孩的互動等,具體如何操作,都要一一考慮到。優(yōu)秀的作品都會讓故事基于人的性格、內心的特點產生推力,推動劇情發(fā)展。雖然《雪孩子》是一部短片,時間也就幾分鐘,但是也能夠用短暫的時間表現(xiàn)小男孩的性格,并結合一些素材,把小男孩設計成整體很瘦,腿很長,戴著厚厚的手套,穿著厚實的衣服帽子,臉上長滿青春痘的小男孩形象,能夠形象地融入雪天的感覺。并依據(jù)小男孩的淘氣愛玩熊孩子的性格,在劇情上面設計了夸張的表演。
動畫劇本的格式和電影劇本格式是類似的,主要還是運用電影的思維方式來進行構思,然后將故事人物、故事情節(jié)、故事主題、故事沖突以及畫面等用語言文字描述下來并組成劇本。很多小說能夠改編成影視作品,就在于小說在改編成劇本的時候是有一定的參考作用的。但是,兩者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劇本所用的語言主要是描述性語言,不會進行直接地抒情和議論,通俗地講就是劇本是描述一個故事。而小說是文學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劇本的表達方式主要就是敘述和描寫。
劇本敘述的方式可以有第一人稱“我”來表達角色的所見、所思、所想,讓人感覺更加真實及自然。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稱敘述,通過類似旁觀者的角度,將角色的經歷過程告訴觀眾。
在制作短片《雪孩子》的時候,采用了第三人稱敘述,筆者認為這樣的“第三者”口吻能更好地表現(xiàn)小男孩的動作及經歷,正因為短片的時間短,更需要加快故事節(jié)奏以及在開頭及時告訴觀眾時間地點人物,所以采用“第三者”人稱敘述。
在本動畫劇本中還有一個關鍵就是描寫,因為該短片是筆者和同學們的合作,通過劇本對角色的動作、外貌、神態(tài)描寫,能夠更好地通過劇本進行短片溝通與交流,使之達成一定共識。
筆者和同學們在制作動畫分鏡頭設計之前,首先就要把文字性的動畫劇本轉化成畫面性的劇本,也就是畫面劇本。
視覺的自然流暢是所有動畫的主要目標。畫面劇本是動畫策劃的藍圖和最初視覺形式。正是在這個階段,決定了動畫的主要內容。一般情況下,只有完成了令人滿意的畫面腳本,并考慮和解決動畫制作可能出現(xiàn)的主要創(chuàng)造性和技術問題,才能開始之后的工作。
在電影中,分鏡頭設計在實拍電影中是一個耳熟能詳?shù)男g語,也是動畫中必備的前期準備。分鏡頭設計在動畫中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就好比造大樓的圖紙,建筑師只有依據(jù)圖紙才能順利建造。所有動畫的員工也必須在理解劇本的基礎上依照分鏡頭設計進行制作,進行拍攝,進行剪輯。因為視覺是電影和動畫的重心,如果說劇本是其核心的話,那么鏡頭畫面就是它的皮,如果只有好的劇本而沒有好的分鏡頭設計,那么同樣也吸引不到觀眾。鏡頭在動畫中是最基礎的單位。它涉及面很廣,例如在文字鏡頭中,分鏡頭設計應當參與畫面的敘述,安排鏡頭的組接。在分鏡頭中,畫面設計也應該做好鏡頭的調度。在設計草稿中,分鏡頭設計也可以為畫面構圖、光影設計打好基礎。在動畫的聲音錄制中,分鏡頭設計會標注音樂、對白等聲效因素。因此,鏡頭設計對于整個動畫片來說尤為重要。
鏡頭的運動對于一部動畫片來說非常重要。它直接控制著整部影片的節(jié)奏和起承轉合。好的鏡頭的組接可以在沒對白音樂的情況下流暢地表達出鏡頭的含義,其使人心情舒暢。鏡頭表達目的越明確,觀眾就越容易理解劇情。
在制作短片《雪孩子》時候,因為筆者采用的是MAYA軟件,相對二維動畫,MAYA可以直接在場景中設置攝像機,這是三維的先天優(yōu)勢,能夠很清晰地展現(xiàn)出鏡頭里的畫面,可以使用常見的幾種運動方式——推、拉、搖、移。
動畫是由很多鏡頭畫面組成,不同角度拍攝的畫面具備不同的造型特色和感情色彩。例如,鏡頭從上往下俯拍人物角色會顯得人物矮小,常會帶有藐視、貶低的意味,鏡頭從下往上仰拍人物角色會顯得人物高大,常會帶有頌揚、歌頌的意味。而介于兩者鏡頭之間的平拍,人物不會容易變形,給人就會有公正、客觀的感覺。
筆者在制作短片的時候先給了一個俯視鏡頭來表現(xiàn)小男孩在場景中的位置,俯視鏡頭在這里就可以交代人物場景關系,之后給了個平視鏡頭表現(xiàn)小男孩的主要特征和動作,主要采用的是特寫與中景兩個景別來表現(xiàn)。
(1)主體物是一個的時候,一般來說完整動作的剪切點要流暢,那就應該在動勢最激烈的時候剪切鏡頭,做到觀眾隨著角色的動作、視線自然而然地轉變鏡頭;(2)在物體出畫面、入畫面的時候剪切,短片里主要就是在扔雪球的瞬間進行鏡頭的組接;(3)短片中因為有兩個角色,如果鏡頭主體物不是同一個的時候,運動鏡頭緊接著另一個運動鏡頭,靜止鏡頭接靜止鏡頭,動與靜之間采用切鏡頭的形式。
短片《雪孩子》有優(yōu)點也有遺憾。在筆者看來,雪的材質做得比較成功,小男孩和雪人角色也花了很多心思來制作,動作方面也比較流暢。不足的地方主要是鏡頭方面還太簡潔,如果在前期工作時候優(yōu)先繪制出鏡頭的運動方向等,那就可以使動畫的情節(jié)更加清晰,也更加精彩。
經過了一部短片的制作使得筆者和同學們在MAYA動畫制作水平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清晰地認識到與優(yōu)秀作品之間存在的差距。
筆者在短片完成的最后,通過反思發(fā)現(xiàn),動畫片的成功關鍵取決于前期制作。只有努力把前期制作工作準備充分,各方面細節(jié)考慮周全,才能夠把后續(xù)的制作安排妥當,同時參與前期制作工作的人越多越需要一個完整的前期制作流程,這樣才能真正制作出一個受大家歡迎的動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