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東 田楠
摘 要 201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了《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涉案財物管理規(guī)定》,明確了由案管部門保管涉案物品,對涉案財物的保管工作和流傳程序作出了要求。目前,涉案財物管理面臨保管場所設施落后、涉案財物移送不暢、處理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通過搭建跨部門涉案財物管理平臺,運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實現(xiàn)對涉案財物智能化、專業(yè)化、標準化管理。
關鍵詞 涉案財物 保管 機制
作者簡介:劉海東,天津市西青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業(yè)務管理部主任;田楠,天津市西青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業(yè)務管理部檢察官助理。
中圖分類號:D92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2.306
隨著刑事案件數(shù)量的不斷上漲,涉及涉案財物的刑事案件也逐年增加,加強對涉案財物管理對于保護公民合法權益和維護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前涉案財物管理的現(xiàn)狀
目前,涉案財物實行的是實物移送,公、檢、法三家分別管理的模式。三家對涉案財物均具有保管責任,設有專門的保管場所,安排專門的保管人員,配置專門的保管設施,制定具體的保管制度。在移送方面,公安機關將案件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時,槍支彈藥、毒品等違禁品不進行移送,汽車、油桶以及賭博機器等占用空間較大的贓物只是進行文書移轉(zhuǎn),不進行實物移送。其余涉案財物均隨案移送實物,檢察機關經(jīng)過核實后進行接收并將贓物存入贓物庫。贓物是由案件管理部門負責管理,接收贓物后,做好臺賬登記,及時在統(tǒng)一業(yè)務應用系統(tǒng)進行涉案財物登記并進行入庫操作,贓款則交由財務處存入指定賬戶。待案件審結移送法院起訴時,由辦案人生成涉案財物處理意見表,交由案件管理部門將涉案財物移送法院并在統(tǒng)一業(yè)務應用系統(tǒng)中進行出庫操作,做好臺賬登記,將涉案財物處理意見表和涉案財物入庫清單統(tǒng)一存檔。
二、 涉案財物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 涉案財物保管場所設施落后
當前,涉案財物數(shù)量不斷增長,但保管場所并未及時進行升級改造,贓物庫面積偏小,贓物擺放較為擁擠,難以進行分類管理,監(jiān)控系統(tǒng)、冷藏設備、防磁設備等硬件設施并未及時配備。一些體積較大的涉案財物,例如車輛、油桶等,由于保管場所有限,缺乏統(tǒng)一有效的管理,只能停放于露天場所,任其日曬雨淋。保管場所硬件設施的落后,不利于對涉案財物進行有效保管,容易造成涉案財物價值的折損,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
(二) 涉案財物移送不暢
涉案財物本應當“物隨案走”,但在實際操作中,涉案財物并不能做到及時移送。分析原因大致如下:一是由于當前刑事案件逐年增加,導致涉案財物也大量增加。二是公安機關缺乏統(tǒng)一的涉案財物保管、移送部門,涉案財物分散在分局的各個內(nèi)設機構以及基層派出所,涉案財物移送通常會滯后于案件,物與案出現(xiàn)分離脫節(jié),容易出現(xiàn)案件審結,涉案財物卻仍未移送的情形。三是公、檢、法三家涉案財物處理模式不同。當前,涉案財物處理模式上公安機關通常是誰辦理誰處理的模式,由辦案人負責移送處理;檢察機關采取辦管分離模式,由公訴部門負責出具涉案財物的處理意見,案件管理部門負責涉案財物的保管與移送工作。審判機關則是辦理、處理、管理相分離的模式,刑庭負責案件辦理,出具涉案財物處理意見,執(zhí)行庭依照處理意見對涉案財物進行處理,行政后勤部門則負責涉案財物的保管工作。審判機關的處理模式最為復雜,容易出現(xiàn)相互掣肘,導致涉案財物處理過程緩慢,涉案財物積壓,進而影響涉案財物的接收工作。
(三) 涉案財物處理機制不完善
目前,公、檢、法三家對涉案財物分別進行保管,有各自的涉案財物信息化管理平臺,均配置各自的保管人員和保管場所,但彼此之間各自獨立,互不兼容,涉案財物相互流轉(zhuǎn)依然只能人工移送。這種模式下公檢法三家對涉案財物管理工作均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程序運轉(zhuǎn)復雜,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涉案財物在公檢法三家之間流轉(zhuǎn),在出庫清點,運輸移送、入庫清點、保管存放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中容易造成涉案財物的毀損,影響其自身價值。甚至會破壞涉案財物的原始性和證明力,進而影響刑事訴訟案件的順利進行。
另一方面,涉案財物處理反饋機制欠缺。目前,涉案財物中體積較大的涉案財物只是進行文書手續(xù)的移轉(zhuǎn),實物并不進行移送,大多存放于公安機關。但案件經(jīng)法院審判,對涉案財物作出處理后,法院執(zhí)行庭由于沒有相應的涉案財物,所以無法及時進行處理。同時,涉案財物雖然存放于公安機關,但此時公安機關卻沒有權限對涉案財物進行處理,造成涉案財物不斷積壓。
三、涉案財物管理的對策建議
涉案財物管理是刑事訴訟活動的一項重要工作,不僅涉及到證據(jù)的收集、固定,也關系到對公民合法權益的保護。對涉案財物處理不當,會嚴重損害司法公信力。目前的涉案財物管理機制是涉案財物在公、檢、法三家之間實物移送,分別保管,這種模式存在效率不高、重復建設,司法資源浪費的弊端。目前,我國部分地區(qū)已經(jīng)開始試行由政法委或司法行政機關建立獨立、統(tǒng)一的涉案財物管理機構和場所,我們可以積極借鑒,探索出“集中統(tǒng)一+智能保管”的新模式,建立跨部門涉案財物管理平臺。
(一) 跨部門涉案財物管理平臺的優(yōu)勢
1.維護司法公信力。公、檢、法三家機關是刑事訴訟過程的參與者,分別在各自階段負責保管涉案財物,這樣會出現(xiàn)既辦案又管物的情形,讓人懷疑存在暗箱操作,損害當事人權益。而跨部門的涉案財物管理平臺只是獨立的涉案財物保管機構,不參與刑事訴訟活動中,也并不隸屬于公、檢、法三家的任何一家機關,其獨立運行的機制可以有效增加公檢法三家之間的相互制約,有利于保護司法公信力。
2.提高司法效率,節(jié)約司法資源。刑事訴訟活動中對涉案財物進行扣押、凍結、查封,目的在于固定犯罪證據(jù),避免財產(chǎn)出現(xiàn)流轉(zhuǎn)、毀損而損害被害人權益,保障司法活動順利進行。目前,公、檢、法三家投入專門的人員、場所,配備相應的專門設備對涉案財物分別保管,各自負責的模式雖然也可以達到前述的目的,但是極大浪費了司法資源,而跨部門涉案財物管理平臺進行集中統(tǒng)一管理,整合了公、檢、法三家的資源,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節(jié)約了司法成本,省去了涉案財物在公、檢、法三家之間的實物流轉(zhuǎn),降低了流轉(zhuǎn)過程中涉案財物毀損滅失的風險,避免了由于保管場所空間不足而拒收涉案財物的亂象,提高了司法效率。
(二) 跨部門涉案財物管理平臺的運行機制
正如看守所對人的羈押,跨部門涉案財物管理平臺也可以看做是對物的“羈押”。犯罪嫌疑人被羈押于看守所后,一般不會因為訴訟階段的改變而轉(zhuǎn)移羈押場所,而是由不同機關辦理換押手續(xù),憑證押解。跨部門涉案財物管理平臺則可以借鑒這種模式,采取實物不動,文書移送,責任轉(zhuǎn)移的管理模式。公安機關對涉案財物采取扣押、凍結、查封后,立即將涉案財物登記入庫,由跨部門涉案財物管理平臺接收保存。在后續(xù)刑事訴訟程序階段,辦案部門如果需要調(diào)取物證,則向跨部門涉案財物管理平臺提交調(diào)用手續(xù),用后歸還。辦案部門負責對涉案財物進行實體處理,跨部門涉案財物管理平臺僅承擔保管職責,其分別與公、檢、法三機關發(fā)生業(yè)務關系??绮块T涉案財物管理平臺應當無條件執(zhí)行辦案部門對涉案財物的處理意見,由此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由辦案部門負責。
跨部門涉案財物管理平臺應當由公、檢、法三家共同制定統(tǒng)一的管理標準,建立保管規(guī)章制度,配備專業(yè)設備,根據(jù)不同的財物屬性進行分類管理,滿足防火、防盜、防蛀、防磁、防潮、防腐蝕的要求,配備一定數(shù)量的贓物袋、計量工具等。在內(nèi)部安裝視頻監(jiān)控設備,與公、檢、法三家建立同步連接,滿足實時監(jiān)控的需要。運用物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技術,在涉案財物入庫時,用掃描槍和條形碼打印機對每一件贓物進行編碼登記,采用一物一碼形式對涉案財物進行管理。登記完成后,系統(tǒng)生成涉案財物清單,清單上印有條形碼,與贓物條形碼相對應,條形碼包含有贓物入庫日期、特征等基本信息,并且可以作為開啟贓物柜的驗證密鑰。保管場所應當嚴格高標準設計施工,運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確保涉案財物得到安全妥善保管,滿足公、檢、法機關對于涉案財物共同管理、共同監(jiān)督的需要,實現(xiàn)對涉案財物智能化、專業(yè)化、標準化管理。
參考文獻:
[1]曹云清.涉案財務管理機制構建研究.江西警察學院學報.2017(6).
[2]王金梅、付延濤.推行公檢法一體化涉案財物管理.人民公安報.2017年11月14日,第6版.
[3]尚劍.檢察官入駐涉案財物管理中心.浙江法制報.2018年3月26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