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輝
摘要? ? 本文從3個方面對商水縣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進行探討,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推進我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責任感;把握原則,堅決打贏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攻堅戰(zhàn);強化領導,確保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高效有序推進。狠抓落實此3個方面的措施,可進一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為農村經濟發(fā)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 ?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措施;河南商水
中圖分類號? ? F321.3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242-02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涉及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中國基本經濟制度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重大任務。對該項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主持研究,作出重要指示,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穩(wěn)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h委、縣政府也高度重視,研究制定了《商水縣穩(wěn)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商辦〔2018〕15號。
1? ? 提高認識,切實增強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責任感
穩(wěn)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是繼農村土地“三權分置”重大制度創(chuàng)新之后,中央部署的又一項管全局、管長遠、管根本的重大改革。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行全面清產核資,摸清集體資產家底,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監(jiān)督管理機制,堵上集體資產流失漏洞;隨著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步伐的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經營收益越來越高,通過改革界定成員身份,能夠有效落實農民集體收益分配權,使成員坐享分紅;通過改革健全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賦予集體經濟組織特別法人主體地位,讓集體資產能交易、能投資、能增值,實現(xiàn)集體經濟壯大發(fā)展,對于促進農業(yè)發(fā)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各鄉(xiāng)鎮(zhèn)(場、辦事處)各部門一定要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在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中,要有2個“清醒認識”。一是對改革的艱巨程度要有清醒認識。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時間緊、任務重,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各地農村人口結構、資產結構、產業(yè)結構和經濟發(fā)展水平千差萬別,群眾利益訴求越來越多樣化。這項改革涉及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處理不當容易引發(fā)不穩(wěn)定因素[1]。商水縣有20個鄉(xiāng)鎮(zhèn)、1個國營農場、3個辦事處,573個行政村、17個居委會、27萬農戶,工作量大。面對艱巨繁雜的改革任務,各鄉(xiāng)鎮(zhèn)辦事處要勇于擔當、知難而進,以攻堅克難的勇氣扎實推進。二是對改革的目標任務要有清醒認識。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總目標,是逐步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形成有效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的治理體系。重點任務包括全面開展清產核資、確定成員身份、有序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制改革、發(fā)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商水縣決定在2018年至2019年10月全面完成所有行政村(居)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健全完善集體資產臺賬管理制度,全面完成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工作,穩(wěn)步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制改革,在有條件的村(組)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各鄉(xiāng)鎮(zhèn)辦事處各部門要緊緊圍繞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聚焦聚力,把握節(jié)點,確保高質量完成改革任務。
2? ? 把握原則,堅決打贏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攻堅戰(zhàn)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既要鼓勵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又要把控方向、堅持原則,通過綜合施策、多措并舉,務求取得全勝,在工作中要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正確方向,堅守法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堅持農村集體資產歸全體集體成員所有,防止集體資產流失,維護集體資產的完整,完善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的權能,發(fā)展集體經濟和促進農民持續(xù)增收。嚴格依法辦事,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二是堅持農民主體,嚴守底線。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根本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還權于民”。農民是集體資產的主人和改革的主體,要充分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和意愿,真正讓農民成為改革的參與者、受益者。要堅持底線思維,改革是通過確權、賦權、活權來發(fā)展壯大集體經濟,而不是分割集體資產、拆散集體經濟,決不能把集體經濟改弱、改小、改垮,決不能把農民的財產權利改虛、改少、改沒。三是堅持還權賦能,嚴格保護。改革的目的是使國家賦予農村集體更大的發(fā)展權,賦予成員對集體資產股份更大的權能。要在完善權能的基礎上,切實維護好農民權益。必須注意的是,這項改革與工商企業(yè)的股份制改革不同,現(xiàn)階段的改革只能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進行。農民持有的集體資產股份流轉要實行封閉運行,防止外來資本侵占[2];同時也要避免集體資產股份過多地向少數(shù)人集中,防止少數(shù)內部人控制。四是堅持循序漸進,因地制宜。根據(jù)各地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現(xiàn)實情況,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選擇農民群眾普遍認可的改革方式,實行一村一策,先易后難,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不搞齊步走。堅持試點先行、示范引領,探索可復制、能推廣的途徑和辦法,積累經驗,著力在關鍵環(huán)節(jié)、重點領域突破,配套推進相關改革,防控和化解各種風險,確保改革順利實施。必須遵循“尊重歷史、兼顧現(xiàn)實、程序規(guī)范、群眾認可”的原則,把選擇權交給群眾,由群眾抉擇,確保農村社會穩(wěn)定。五是堅持黨的領導,發(fā)揮優(yōu)勢。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國的傳統(tǒng),這個傳統(tǒng)不能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矛盾多、問題多,攻堅難度大,要堅持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不動搖,圍繞鞏固黨在農村的執(zhí)政基礎來謀劃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充分發(fā)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確保各項改革舉措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