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林
有良心的傻孩子
曹莉是上海一所私立中學的高二女生,因長期處于抑郁狀態(tài),對學業(yè)競爭有越來越重的恐懼感,難以繼續(xù)入校學習,在其母親田女士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詢。
介紹基本情況時,田女士稱自己的女兒是“有良心的傻孩子”。這個稱呼內(nèi)容豐富,包含了母親對女兒的疼愛、欣賞和嗔怪。原來,曹莉從小就是一個愛學習的乖孩子,小學和初中階段成績突出,備受老師和長輩的寵愛,大家都說她將來考上復旦大學是手到擒來的事,曹莉自己也這樣認為。兩年前的中考,曹莉發(fā)揮失常,成績比預(yù)期少了30多分。
“這樣的成績離復旦附中的錄取分數(shù)線差了7分,實在可惜!”說起往事,田女士惋惜之情意猶未盡,“可是有什么辦法呢?又不能復讀初中,只好多花些錢,讓孩子上私立中學。我和丈夫都認為,孩子這次考試失敗未必是壞事,至少給她提個醒,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吃一塹長一智嘛。可是孩子不接受這樣的現(xiàn)實,她就是太要強了!得知我賣掉了一套房子才給她交夠了學費,她哭了一整天,說對不起我和她爸爸。剛才我怎么說來著?這是一個有良心的傻孩子。有良心,不啃老,當然是好事,但何苦折磨自己呢?真是太傻了!”
我請曹莉自己表述一下抑郁感受,她反問我什么是心理健康。我告訴她,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比較少體驗到抑郁、不愉快等負性情緒,可以自我控制行為,能夠從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中尋找?guī)椭?,進而有效地解決問題,體驗到幸福感,就可以認為他是心理健康的。
“那我的心理一定是不健康的?!辈芾蜃晕以\斷道,“我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運氣又差,再努力也沒有用。別以為我甘心做失敗者!高一時我非常刻苦地努力過,想用好成績報答父母。我像苦行僧那樣,每天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一線,晚上熄燈后就打著手電在被窩里做題。我是班上最努力的一個,但成績?nèi)允侵械取N液孟癖皇裁戳α看蚧亓嗽?,再也不是尖子生了!對不起,媽媽!”說完,她撲到田女士懷里抽泣起來,惹得田女士也淚水漣漣。
等母女倆哭聲漸歇,我開始詢問曹莉:“上高中以來,你經(jīng)常想到中考失利的事嗎?”
曹莉點頭道:“怎么能不想呢?高中有許多考試,月有月考,周有周考,還有期中考、期末考、摸底考等,每次考試我都會想到該死的中考。尤其是數(shù)學考試,我會緊張得要命,因為中考數(shù)學這一門讓我無緣無故丟了30分!”
我問:“除了在考場上觸景生情,平時有抑郁表現(xiàn)嗎?”
曹莉說:“晚上睡覺前會想一想,那是我‘銘記恥辱的時間。另外就是向?qū)W校繳納各種費用的時候,我都會痛苦萬分。班里有三四個同學跟我同病相憐,經(jīng)常在一起抱團取暖,相互安慰,但是好像不能讓抑郁減輕,反倒讓我品嘗了別人的痛苦。不是說‘分享快樂,快樂就多了一倍;分擔痛苦,痛苦就只剩一半嗎?為什么我們沒有快樂,痛苦卻加倍呢?我們是否全得了抑郁癥?”
反芻思維如陷阱
曹莉的心理狀態(tài),用心理學術(shù)語來描述,是掉入了反芻思維的陷阱?!胺雌c”本來是一個動物學名詞,指某些食草動物(如牛)進食一段時間后,將胃中半消化的食物再返回嘴里進行咀嚼。畢竟,植物纖維是很難消化的。人在思維方式上,也常常和這些反芻動物一樣,在遭遇負性事件或壓力事件后,自發(fā)性地重復思考事件的原因、后果及其給自己帶來的感受:‘為什么這樣的事會發(fā)生在我身上?‘為什么我如此倒霉?使得負性情緒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越來越重,形成思維圈套,導致無窮無盡的煩惱。
田女士說:“您說的反芻思維好像很常見啊,那些被失敗打擊得一蹶不振的人,那些走不出失戀陰影的人,豈不都是在反芻痛苦?一次不愉快的網(wǎng)購都能讓我好幾天想不開,何況一個十來歲的女孩?!?/p>
“您說得很好!”我贊許道,“一般說來,反芻思維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每個人都會有這種心理表現(xiàn),但是,過度的反芻思維肯定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現(xiàn)象,這種心理會加重人的情感負擔,讓人遠離現(xiàn)實,陷入憂郁的困境,嚴重的甚至會變成情感抑郁癥?!?/p>
田女士問:“可是,不思考失敗的原因、總結(jié)失敗教訓,人怎么能進步呢?”
曹莉溫柔地制止媽媽的詰問,說:“還是請宋醫(yī)生詳細說一說反芻思維的特點吧?!?/p>
我告訴母女倆,反芻思維主要有三個特征:第一,回味性,即是將過去的事情放在心上,細細咀嚼;第二,回歸性,即經(jīng)常生活在自己所回憶的人和事之中,讓遠距離的生活占據(jù)了眼前的生活空間;第三,抑郁性,即經(jīng)常將自己置于痛苦的生活情景之中,讓自己反復遭受情感的打擊,從而導致情緒愈加低沉。
我轉(zhuǎn)而回答田女士的問題:“雖然總結(jié)失敗教訓是必要的,但無休止地苦思冥想不會帶來任何好處,只會讓人鉆進死胡同,情緒越來越低落。由于百思不得其解,人就像踏進了沼澤地那樣,不斷下陷,最后沉浸于對這種抽象的、根本無法解釋清楚的問題無窮無盡的思考之中,結(jié)果會喚起更多的有關(guān)自我和外界的負面想法,變得更加痛苦。因此,反芻思維不僅加強了負面情緒對消極思想的影響,還會喚起更多負面情緒。最令人沮喪的是,這種過度思考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似乎只是在懲罰自己?!?/p>
田女士緩慢地點頭,表示對我的解釋很滿意,接著問:“那么,反芻思維會導致抑郁癥嗎?”
我說:“心理學研究證明,反芻思維會加重或延長負性情緒或抑郁癥狀,因為它促使個體將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負性感受上,使其將自己孤立起來,并不斷沉溺于對所煩惱的問題進行思索,而不嘗試做任何解決問題的行動;也會使個體沉浸于對抑郁癥狀的成因或者影響、結(jié)果進行思考,而不做任何建設(shè)性的事情以減緩癥狀。雖然極少數(shù)研究結(jié)果沒有發(fā)現(xiàn)反芻思維會維持抑郁癥狀,但是大部分研究較為一致地驗證了反芻思維會導致并維持個體的抑郁情緒,并延遲抑郁情緒的復原?!?/p>
抱團取暖未必好
曹莉說:“上高一的時候,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同班的女生小楣也是一名初中尖子生,中考發(fā)揮失常才到這所學校的,而且和我一樣,都對中考耿耿于懷,于是我倆同病相憐,形影不離。我們互訴衷腸,心里感覺舒服多了。后來,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傾訴是心理疾病的自療方式,于是更多地與小楣交往。高二時,我們又結(jié)識了另外一個班的兩名女生,小雪和小葉。我們像外國電影中的戒酒小組那樣,每個周三的晚自習都聚會一次,相互傾訴,相互安慰。我們以為這樣抱團取暖是積極的應(yīng)對方式,可是我發(fā)現(xiàn)這種方式對我的抑郁沒有什么治療作用,反倒是越聊越郁悶。這是為什么呢?”
我告訴曹莉,她與三名女生為緩解心理壓力而抱團取暖,實際上是“共同反芻”?!靶睦韺W研究顯示,朋友之間的確存在情緒感染現(xiàn)象,尤其是青春期女孩,更容易集體糾結(jié)于某個問題,共同話題中充滿了抱怨。這種朋友之間對同一問題進行經(jīng)常性、過分的討論,被稱為‘共同反芻。”我進一步闡述,“事實上,在電子郵件、手機短信、即時通信和社交網(wǎng)站大行其道的今天,這種現(xiàn)象在社會上愈演愈烈。在某些場合,這種共同反芻有可能轉(zhuǎn)變成一種帶有潛在傳染性、不健康的共同焦慮情緒?!?/p>
“為什么女孩更容易共同反芻?”曹莉?qū)@個問題很感興趣,或許她不知道如何與三個同病相憐者相處。
我解釋道:“首先,團隊合作和共同反芻是有區(qū)別的。前者的目的是分享感受,成員之間的關(guān)系更多地與積極的友誼、積極的個人感受聯(lián)系起來,而后者帶有‘自我揭露的意味,反復糾結(jié)于各種各樣的煩惱、憂慮和挫折。所以,我并不反對你與同學發(fā)展友誼,關(guān)鍵是看你與朋友分享的是什么,以及你是否獲得了積極的力量。其次,研究顯示,由于女孩比男孩更容易陷入失落和焦慮,因此過度糾結(jié)于個人的煩惱,會使她們在消極的思維模式中不能自拔。不可否認,女孩們談?wù)撟约旱臒罆r,很可能會因為對方的聲援和支持而感到舒服多了,但問題是,她們大多不會根據(jù)事實發(fā)表看法,而是泛泛而談,所以聊得太多實際上會起反作用。研究還發(fā)現(xiàn),這種親密無間的感情交流在男孩中比較少見,而且不會加重焦慮和抑郁。再次,女孩們更容易受到共同反芻的負面影響,更容易感到沮喪和焦慮,是因為她們身邊有不少壓力源,其中很多壓力源是不明確的,比如懷疑自己的外貌是否有吸引力、對異性既喜歡又恐懼、被某某小圈子排斥等。這些社會性的壓力源很難靠自己的力量去控制,于是她們想通過‘共同反芻尋求幫助?!?/p>
曹莉小聲抽泣起來。我的話好像讓她更加無助了。她哽咽著問:“難道,倒霉的人在一起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
“當然不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蔽艺f,“共同反芻的朋友,關(guān)系更加親密,而這種親密的關(guān)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自尊。但遺憾的是,僅有自尊是不夠的,一個積極的團隊應(yīng)該幫助每個成員建立自信,不是嗎?”
曹莉止住哭泣,略有所悟地點點頭。
我不想做祥林嫂
曹莉問:“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我有許多朋友,大家都喜歡我,可是在高中我只有同病相憐的三個朋友,我甚至感覺大家有意躲著我。阿姨,有反芻思維的人是不是很討厭?”
我反問:“你覺得魯迅作品中的祥林嫂是不是討厭?她就是一個典型的落入反芻思維陷阱的人?!?/p>
曹莉的身體聳了一下,瞪大眼睛盯著我,一動不動。待了一會兒,她幽幽地說:“又可憐又討厭。原來我那么不討人喜歡!不行,我不想做祥林嫂!阿姨,您幫幫我吧!”
經(jīng)田女士授權(quán),我對曹莉進行了3周共12個小時的心理輔導。主要內(nèi)容如下:
第一,進行合理宣泄。負面情緒長期郁積在心里,必然加重心理包袱,而向有積極心理傾向的人傾訴,是一種良好的解壓辦法。傾訴就是一種輸出,一種對心里重復信息的刪除和清空。我用4個小時的時間傾聽曹莉吐露心聲,其間不斷地向她回饋積極信息,幫她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式,使她深切地感受到合理宣泄與共同反芻的區(qū)別。她感覺心中的委屈少了許多。
第二,糾正認知。曹莉的反芻思維,本質(zhì)上是一種認識偏差,即不接受挫折,不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樣的觀念無疑會不斷地自我施壓,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我告訴她,失敗與成功是相對的,經(jīng)不起失敗的人不會取得成功,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
“尤其對年輕人來說,挫折甚至是一種財富?!蔽议_導道,“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樣,‘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段名言,想必你會背誦,為什么不深入地想一想呢?古今中外,失敗的人比比皆是,一次中考失利算得了什么呢?不是還有高考可以拼搏嗎?”
漸漸地,曹莉不再那么自責了。
第三,轉(zhuǎn)移注意力。轉(zhuǎn)移注意力是治療反芻思維的良方。當生活內(nèi)容豐富起來,人就不會沉浸在某一個細小問題的苦惱之中。研究發(fā)現(xiàn),要想停止或減少反芻思維,需要讓其他想法填補大腦,最好是積極的想法,或者可以參加喜歡的體育運動。
“但是轉(zhuǎn)移注意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蔽姨嵝巡芾?,“人之所以反復思考一件事,是因為迫切希望想通這件事,如果這時去做其他事情,就會攪亂思緒,沒辦法繼續(xù)分析。因此,很多人寧可苦苦思索,也不愿參加能使其愉悅的活動,即使深知這些活動能夠改善心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們在煩躁的時候,通常會對自己喜歡事情的期待降低,如一個平常喜歡看電影的人,也突然覺得看電影沒意思了。因此,人們也不愿意在那個時候去做一些開心的事情。”
曹莉問:“那我該怎么辦呢?”
我回答:“不妨采取強制手段,逼自己想點別的事。剛開始可能有點痛苦,但很快你就能獲得獎勵——快樂?!?/p>
一個月以后,曹莉已完全擺脫了反芻思維的控制,變得積極起來,學習成績有所提升。更加可喜的是,由于她的心態(tài)變得積極起來,原來與她共同反芻的三名同學也出現(xiàn)了情緒好轉(zhuǎn)跡象。這是曹莉在回訪電話里告訴我的。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