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人類最大的武器是什么嗎?”“是豁出去的決心。”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在小說《金色夢鄉(xiāng)》中寫道。
這年頭,人們寧愿說自己有病,也不愿承認自己平凡。
——也許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這種心理傾向在青春期孩子身上尤其明顯。
“年輕人”“青春”“輕奢”,這些詞兒在廣告文案中的真實含義,大概就是“窮人專屬”。
——品玩網(wǎng)作者賈大方認為,商家為了推銷產(chǎn)品,拐彎抹角地推出了一套“年輕人”話語體系。
我們常對未來2年好高騖遠,對未來10年卻鼠目寸光。
——美國社交網(wǎng)站Facebook的創(chuàng)辦人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妙論未來。
小時候,我們是孫悟空,調(diào)皮搗蛋;青年時,我們是豬八戒,敢愛敢恨;壯年時,我們是沙和尚,勤懇忠厚;老年時,我們就是唐僧,啰唆麻煩。
——從《西游記》看人生。
你以為買到的是“知識”,其實只是“知道”;你以為買到的是“掌握”,其實只是囤積了一堆“知道”。
——學者方紹偉談網(wǎng)絡時代的“知識囤積癥”。
懂得了什么是體面,才能遠離油膩。
——文明的自尊和自覺,決定著一個人的衣著與打扮,更決定著一個人的儀態(tài)與面容,也決定著一個人是否有刻意修持和塑造自己的內(nèi)省氣質。愿與家長朋友們共勉。
沒趕上公交車沒關系,但一定要趕上孩子的未來。
——廣州街頭一處公交車站廣告牌上的標語。
創(chuàng)造一種產(chǎn)品,提供一種服務,做一些有價值的事。
——惠普公司創(chuàng)始人戴維·帕卡德說,人們都熱衷于賺錢,但其深層驅動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對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渴望。